如果不改變環保部門目前這種“弱勢群體”地位,環境保護始終會“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去除唯利是圖的“血鉛思維”,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新年伊始,安徽省懷寧縣曝出部分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博瑞電源有限公司未通過環保“三同時”驗收,超時違規試生產,是造成此次血鉛超標的主要原因。
看罷新聞,既憤慨于企業的無良,也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質問:人沒了,發展還有什么意義?
耐人尋味的是,這家曾被省市級環保部門多次叫停整改的問題污染企業,竟是由懷寧縣環保局親自招商引資而來。真可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攀上了縣環保局這門親戚,自然一切好說。
在這一事件中,執法不力或執法腐敗,懷寧縣環保局難辭其咎。但光把板子打到環保局身上,似乎也不公平。縣環保局是處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的,如果說縣委縣政府是爹娘,那么縣環保局就是兒子,爹娘要發展經濟,命兒子招商引資,兒子敢不聽爹娘的么?能管住爹娘嗎?不聽上級環保局的話,頂多挨頓臭罵,但不聽縣領導的,很可能會被摘“帽子”。
這不是開玩笑。今年6月,同樣是在安徽,由于在不到20天里3次到同一家企業檢查,蚌埠市固鎮縣環保局6名干部被縣常委會以“影響招商引資”為由,停職處理。該事件雖經媒體報道發生了逆轉,但給環保干部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基層環保的小胳膊擰不過“GDP崇拜”的大腿。去年以來,無論紫金礦業的污染,還是頻頻發生的血鉛超標事件,莫不如此。既然兒子管不了老子,既然GDP依然是一些地方唯一的興奮點,青山綠水只能讓位于企業家的金山銀山,群眾健康也只能讓位于官員的烏紗帽了。
這些年,無論不斷掀起的“環保風暴”,還是環保局長的匿名舉報,都顯現出環保部門孤軍奮戰的無奈。如果不改變環保部門目前這種“弱勢群體”地位,環境保護始終會“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中國經濟飛馳得越快,環境的代價也可能會越大,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老百姓的生命安危,也隨時可能被作為發展的代價犧牲掉。
對于中國的發展來說,快可能是一種必須,但在某些方面,慢有時也是一種能力。太快了,就會丟失很多東西,比如環境、比如道德。這些年,不管是社會建設還是生態文明的提出,都是對“慢”的一種領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去除唯利是圖的“血鉛思維”,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否則,即便節能減排,也有可能通過拉閘限電讓老百姓買單;即便天天高呼“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也有可能偷偷給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他們暫時的勝利,不過靠的是“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