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至6月30日,本市開展第21個“安全生產月”活動。“安全生產月”期間,本市將開展安全生產事故警示教育周、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日、應急預案演練周、安全生產普法知識競賽答題、安全生產征文、安康杯競賽和創建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創建“安全社區”達標、安全文化下鄉等多項活動。
通過“安全生產月”活動,本市將唱響“安全發展”主旋律,把安全文化、安全法律、安全科技、安全知識送進廠礦、工地、社區、校園、鄉村,使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1 嚴格企業安全管理 及時排查安全隱患
在天環客運站的監控室里,監控員王桐正在兩臺電腦前進行監控。一臺電腦顯示的是客運站內所有攝像頭所在點位的實時圖像,另一臺顯示的是GPS監控系統和3G無線視頻監控系統的實時圖像。王桐告訴記者:“GPS監控系統可以對車輛的位置和時速進行實時監控,了解車輛行進到什么地方,在哪條高速上行駛,以及時速是多少。通過GPS監控系統,我們可以發現駕駛員是否脫離了既定線路、是否超速行駛,對于違規現象我們會及時電話聯系,提醒駕駛員注意。而3G無線視頻監控系統則更加先進,它使我們能夠隨時看到車內四個點位的實時圖像,包括上車位情況、路面情況、車廂內情況和行李倉都可以一目了然。”說著,王桐給記者點擊了車牌號為津AL8591的長途客車的實時情況,系統顯示,這輛從天津開往河北鹽山的長途客車正行駛在榮烏高速上,時速為81邁。同時,通過攝像頭,司機的駕駛情況、前面路況、車廂內乘客的情況都顯示在屏幕上。
離開監控室,天環客運站所屬的天華通運業公司副總經理湯敬稼帶著記者來到了客運站內的車輛檢測點。他告訴記者:“為了健全車輛例行檢查的技術要求,我們利用閑置的車間改造成車輛例行檢查的專用平臺,并配備了專職人員。每輛車出站前都要在這里進行16道安檢指標檢測,特別是燈光、轉向、輪胎、滅火器、安全錘、車門應急開關等安全設施必須完好,只有全部過關后,提供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單才能夠出站運行。我們還配備了酒精檢測儀,對于每輛車的駕駛員我們都會進行酒精檢測,我們曾經發現過兩起酒精檢測超標的,都進行了內部處理。”
在天環客運站的出站口,核查員丁超正在進行客車出站前的最后一道檢查。他首先對客車的正面進行了拍照,然后上車清點人數檢查是否超載,并在車內拍照,每天工作結束后他要將照片進行存檔,作為資料保存。丁超說,自己每天要檢查120多輛客車,對車輛進行拍照存檔使車輛的管理工作更加嚴格也更加細致。
市交通集團安全監督部部長趙超說:“為了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市交通集團在落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上下工夫,制定了四大項、38小項、共計1000分的標準化評定細則和評分標準,由集團組織專家組對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基礎檔案和工作現場進行評定考核。對所屬47個企事業單位逐個進行達標評定,對評定不合格的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制度,扣除領導干部安全抵押金,取消該單位一切評優資格。同時,交通集團還在各客運站建立了遠程視頻監控系統,集團對全部營運客車、旅游包車和危險品車輛升級了最新版本的GPS監控系統,增設了語音監聽、語音提示、自助報警等多項功能,并與交通部通信中心實行了聯網聯控。針對400公里以上遠長途班線車輛和臥鋪車輛的安全監控問題,三家公司安裝了具有實時監控功能的3G無線視頻監控系統,對駕駛員規范駕駛、車內超員情況、中途上下乘客等車輛運行情況進行了有效監控。為確保動態監控到位,還建立了動態監控違章定期通報制度。”
據市安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進一步加強企業的安全管理,本市將進一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企業要健全完善嚴格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堅持不安全不生產。加強對生產現場的監督檢查,嚴格查處違章指揮、違規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凡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的,將責令停產停工整頓,并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同時,企業還應及時排查治理安全隱患,要建立以安全生產專業人員為主導的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制度,確保整改到位。對隱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安監部門將依法追究企業和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停產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復產。
2 創建安全社區 減少意外傷害
1975年,瑞典一個社區首先針對意外傷害問題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預防計劃,開展了傷害預防和安全干預工作。計劃實施兩年半后,交通意外傷害減少了28%,居家傷害減少了27%,工傷事故減少了28%,兒童意外傷害減少了45%。由此便成為安全社區的雛形。繼瑞典之后,歐、美、亞等地區的部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繼啟動了事故與傷害的預防計劃。1989年,世衛組織(WHO)召開了第一屆世界事故與預防大會,正式提出了“安全社區”的概念,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在會上通過了《安全社區宣言》。
2006年5月,國家安監總局參照國際安全社區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結合中國國情,頒布了《安全社區建設基本要求》,提出了建設“全國安全社區”的目標,成為我國安全社區的建設標準。2009年1月15日,國家安監總局出臺了《關于深入開展安全社區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安全社區建設是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載體和平臺。據了解,安全社區是以街道、鄉鎮、功能區、產業園區、區縣示范工業園、院校及大型企業為基礎單位,建立多部門合作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聯絡社區內相關單位、個人共同參與事故、傷害預防和安全促進工作,持續有效地實現安全目標的社區。目前本市已有市級安全社區26家,其中,河北區光復道街道、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申報國家級安全社區。
河北區光復道街地處天津市核心地帶,轄區內共有生產經營單位910家,擁有海河意式風情區等多個天津市重點迎賓點位,以及渤海商品交易所等一批重點企業,是全區乃至全市的重要窗口地區。河北區光復道街辦事處主任程珂告訴記者:“安全社區的創建,重在預防。要想防患于未然,首先就要對風險進行評估。我們依托安委會成員單位與近千人的安全志愿者隊伍,對街域內的學校、社區、企業、公共場所等點位全面開展了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評價活動,搜集整理出第一手區域事故與傷害風險數據,并進行系統分析、深入研究,成立了9個項目促進工作組,制定出臺了事故與傷害預防計劃,切實將預防工作落實到項目上,體現在服務上,完成了對不同性別、年齡、職業人群和環境狀況的覆蓋。通過調查,我們確定了公共安全、社區安全、生產安全和家庭安全作為主攻方向,希望通過安全社區的創建能夠提升區域形象、增強居民的幸福感。”
通過摸索和實踐,光復道街建立起了包含行政監督、群眾監督的安全生產多元監督機制,并成立了由安監干部、居委會主任、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的安監協作組,實現了安全生產檢查專業化、系統化管理。此外,還制定了安全生產、消防、中毒、地震等一系列應急處理預案,健全了安全項目、工作過程和安全績效監督評審機制,加強反饋,針對實際情況,對所實施項目適時進行調整,切實達到了不斷消除、持續改進、降低和控制各類事故與傷害風險的目的。
程珂說:“安全社區建設不僅需要行政的介入,更需要理念的更新和習慣的養成。為此,我們把提高全民安全意識,作為創建安全社區的主要任務之一,開展了層次多樣、內容豐富的宣教與培訓活動。面向企業開展了安全生產培訓,僅2010年就培訓企業負責人120人次,列全區第一;面向居民開展了平安單位與平安家庭的基層創建活動,增強廣大群眾預防各類事故與傷害、減災防災意識,提高公眾對事故與傷害預防的能力,受教育達6000余人次。此外,我們還定期邀請專家、社區相關單位、社區居民、志愿者共同分析研究安全促進項目實施情況,根據評審意見及時糾正、持續改進。”據了解,截止2010年底,光復道街已連續10年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與消防安全重大事故;刑事案件同比2009年下降20%;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0%;信訪案件同比下降81%;民事糾紛同比下降47%。
開發區是濱海新區的重要功能區,開發區從區域的人口結構出發,突出企業職工、社區居民、學校學生與外來務工人員四類重點人群的安全促進工作,既追求安全促進項目的全覆蓋,又突出傷害干預重點。目前,已經啟動了青年流動人口健康促進,社區健康大講堂等多個項目。通過安全社區的創建,區域內事故與傷害預防水平不斷提高,投資、工作、生活環境進一步優化,開發區的整體形象得到提升。
目前開發區有青年流動人口6萬多人,他們多來自偏遠農村,文化程度不高,自我保健意識較差或根本無暇顧及個人身體疾患,他們的健康問題容易被衛生服務網遺漏。“天津市青年流動人口健康促進與衛生服務項目”是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與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利用3年時間,針對開發區青年流動人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情緒心理特點、易發或常見疾病等,進行專題研究,最終總結出的 一套系統的健康促進模式。該項目主要面向15至24歲的未婚和已婚的青年流動人口,按年齡和性別進行分組干預。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生殖健康、疾病預防、生活方式、心理衛生、普法與維權等。目前,開發區已經在芳林、雅園、翠亨等居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了青年流動人口服務站,為流動人口開展免費的健康門診咨詢,免費配備醫療保健箱,配合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定期深入工地開展醫療衛生、健康咨詢服務。在天江公寓、天津太陽雨大酒店設立了“健康家園”,青年流動人口除了可以在“健康家園”進行下棋、讀書、看電視等文娛活動外,還有由流動人口擔當的“同伴教員”,為工友們宣講衛生知識,流動人口有心理健康問題可以第一時間找“同伴教員”傾訴。
3 實施有力監管 加大責任追究
隨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本市安全生產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做好企業安全生產面臨很大壓力。為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控制較大事故的發生,本市進一步加大了對事故企業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力度和對事故企業的處罰力度。
市安監局局長張時善說:“企業發生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的,我們將追究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或企業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除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責任外,還要追究上級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企業實際控制人和上級企業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企業,其主要負責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的礦長(廠長、經理)。對非法、違法生產造成人員傷亡的,以及瞞報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節特別惡劣的,將依法從重處罰。同時,對于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或一年內發生2次以上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并負主要責任的企業,以及存在重大隱患整改不力的企業,由市安全監管部門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并向投資、國土資源、建設、銀行、證券等主管部門通報,一年內嚴格限制新增的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等,并作為銀行貸款等的重要參考依據。”
據了解,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本市還從2011年1月1日起,提高了工傷事故死亡職工一次性賠償標準。依照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因工死亡賠償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由48至60個月社會職工平均工資變更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由此,“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決定工亡待遇數額。2011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0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109元,據此數據計算,2011年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382180元,這樣即便沒有可供養親屬的,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之和已接近40萬元,較舊《工傷保險條例》提高了2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