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能否走出現實生活和井下作業中的各種心理困境,關鍵在于能否自救。在此,筆者簡單介紹幾種走出心理困境的方法。
遠離現場法 當礦工在工作或生活中進入某一心理困境時,不妨采取逃離現場的方法,千萬不要在困境中長久停留。比如,在井下作業中,班組長冤枉了你,使你“驟然火起”或“心情煩躁”,那就趕快離開現場,暫時找個清凈的地方散散心,等心境平穩以后再回來干活。從表面上看,此法好像是在教人“曠工”,可這確實有積極意義。因為,工人帶著煩躁情緒繼續工作,很容易發生事故。
巧換角度法 古時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傘,小兒子曬鹽。為了兩個兒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發愁——晴天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雨天擔心小兒子的鹽沒法曬。老太太愁來愁去,終于成疾。一位智者開導她: “晴天好曬鹽,雨天好賣傘,您有什么可愁的呢?”經智者這么一點撥,老太太馬上轉憂為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審視、思考、評價某一客觀情境時,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在覺得某個問題給自己帶來困擾時,最好換個角度再看這個問題,可能會柳暗花明。
對鏡數落法在心理困境中,最麻煩、最傷人的是生悶氣。因此,若遇到此種情況,你最好找個“環境幽雅、閑人免進”的地方,把困擾自己的事情,痛痛快快地說出來,甚至破口大罵。這樣做,心里會好受很多。如果是由于自己違章惹出禍端,也不妨自己對著鏡子狠狠地數落自己一番,這樣,自己的心境就會平和許多。
自我安慰法 《伊索寓言》中有個故事說,一只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于是,那只狐貍便不再苦惱了。心理學家把以某種合理化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以求得到心理自我安慰的現象,稱為“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
這種自圓其說的理由卻有維護心理平衡、實現心理自救的功效。礦E評“先進工作者”,沒評上者為此茶不思、飯不想是不值得的,可以想“他成為先進工作者是好事,我樂于助人受到工友肯定也是好事”;失戀了,不是生活就此結束了,要想到可能還會有更好的生活在等著自己。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擺在那里,如若能改變當然最好,若無法挽回,就該寬慰自己,接受現實,這總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精神恍惚地去面對工作和生活好得多。
下一篇:防靜電防護手套的幾點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