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項目部重大危險源防范措施

2010-10-0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工程概況:

  二、危險源辯識

  (一)、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辯識

  運用現代安全管理理論,結合工程施工實際,辨識建設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和實施防治工作,是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完善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預警、防范機制,實施施工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的重要內容。現就建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強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方針,開展建設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辨識與防治。

  1、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由于建造施工活動,可能導致施工現場及周圍社區人員傷亡、財產物質損壞、環境破壞等意外的潛在不安全因素。

  2、施工安全事故:施工活動中發生坍塌、墜落、觸電(擊)、物體打擊、火災、爆炸、中毒等意外,造成現場人員或居民傷亡或財產損失、環境污染意外;其危害程度按照建設部有關重大事故管理規定劃分。

  3、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辨識:危險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動場所,也存在于可能影響到施工場所周圍社區。其形成原因,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設計不符合的結果和施工過程的各種不符合的活動、物質條件(人、物、環、管)。安全管理首先要求我們采用科學的和規范的方法對其進行識別,只有充分辨識危險源的存在,找出其原因,才能有效監控事故(危害)的發生。

  4、項目施工安全管理:對項目施工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采取一定的防范控制措施,盡可能的保護勞動者和居民安全健康,防止公共公眾利益、財產損失,推進安全施工的管理活動。

  (二)、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

  根據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和參照《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的有關原理,進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是加強施工安全生產管理,預防重大事故發生的基礎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主要類型及成因

  1、重大危險源的分類

  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初步可分為:施工場所重大危險源、施工場所及周圍地段重大危險源兩類,其意外危害發生后,造成人員死亡或重傷或重大物質損失。

  2、施工場所重大危險源

  局限于存在施工過程現場的活動;主要與施工分部、分項(工序)工程,施工裝置(設施、機械)及物質有關。對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組織來看,一個施工項目是一個重大危險源;對企業項目安全管理來看,一個施工項目過程包含若干個危險源。

  2.1存在于分部、分項(工序)工程施工、施工裝置運行過程和物質的重大危險源:

  (1)腳手架(包括落地架等)、模板和支撐、起重機械裝拆、物料提升機、人工挖孔樁(井)、基坑(槽)施工,交叉作業,局部結構工程或臨時建筑(工棚、圍墻等)失穩,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高度大于2m的作業面(包括高空、洞口、臨邊作業),因安全防護設施不符合或無防護設施、人員未配系防護繩(帶)等造成人員踏空、滑倒、失穩等意外;

  (3)焊接、金屬切割、沖擊鉆孔(鑿巖)等施工及各種施工電器設備的安全保護(如:漏電、絕緣、接地保護、一機一閘)不符合,造成人員觸電、局部火災等意外;

  (4)工程材料、構件及設備的堆放與搬(吊)運等發生高空墜落、堆放散落、撞擊人員等意外;

  (5)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因誤操作、防護不足等,發生人員傷亡、建筑及設施損壞等意外;

  2.2 人工挖孔樁(井)、室內涂料(油漆)及粘貼等因通風排氣不暢造成人員窒息或氣體中毒重大危險源。

  2.3 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臨時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護不到位,造成火災或人員中毒意外。

   3 施工場所及周圍地段重大危險源

  存在于施工過程現場可能危害周圍杜區的活動,主要與工程項目所在社區地址、工程類型、工序、施工裝置及物質有關。對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組織,從可能危害社區的重要角度來看,一個施工項目應當確定為一個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和監控。

  3.1 基坑開挖、人工挖孔樁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圍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傾斜、開裂,倒塌等意外。

  3.2 施工高層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臨空(街)作業面,因無安全防護設施或不符合,造成外腳手架、滑模失穩等墜落物體(件)打擊人員等意外。

  3.3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等,因設計方案、誤操作、防護不足等造成發生施工場所及周圍已有建筑及設施損壞、人員傷亡等意外。

   4、 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主要危害

  對于建筑施工中的固有危險分析,建筑施工風險來源可歸納為:高處作業、地基條件、環境因素、設備條件與成品材料、其它物質等六方面。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的危害(事故)形成主要有以下類型:坍塌、倒塌、高處墜落、火災、爆炸等。

  (四)、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防治

  (1) 編制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

  (2) 所有管理、操作重大危險源的人員必須培訓、教育合格,取證后方能上崗。

  (3) 項目部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日常巡檢。

  (4) 對重大危險源必須配備消防水和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

  (5) 重大危險源現場必須有明顯的安全標志和安全警示牌。

  (6) 重大危險現場必須保持通暢的安全通道。

  (7)在重大危險源設立良好的防雷接地裝置和排水設施。

  (8)對重大危險源要經常保持現場的整潔、清潔、文明。

  三、本項目每項危險源的實施情況

  (一)、腳手架(井架)工程

  1、腳手架實施時間: 年 月 日

  2、施工流程:

  (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的施工流程:

  搭設前準備→按建筑物平面曲線形式放樣→鋪墊木→按立桿間距排放底座豎立桿→扣件連接大橫桿→連接小橫桿→鋪腳手板→綁扎欄桿→綁扎剪刀撐→綁扎封頂桿→綁扎護身纜→立掛安全網→檢查、驗收、掛牌→交付使用。

  (2)、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拆除的施工流程: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拆除無論是單排腳手架還是雙排腳手架,拆除順序與搭設順序相反,就是先搭的后拆除,后搭的先拆除。

  設拆除警戒區域→拆除安全網→安全護欄→腳手板→剪刀撐→大橫桿→小橫桿→掃地大小橫桿→豎立桿→清理現場

  (3)、一般井字架的搭設的施工流程:

  做好施工前準備→按立桿間距鋪設墊板→安放立桿→安放橫桿→加固橫桿與構筑物連接→鋪設

  手板→設安全護欄→掛好安全網→檢查、驗收、掛牌→交付使用。(拆除按搭設反順序進行)

  3、安全防護措施

   1、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的預防控制措施

  (1)易發生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的環節:臨邊、洞口防護不嚴;高處作業物料堆放不平穩;架上嘻戲、打鬧、向下拋擲料;不使用勞保用品,酒后上崗,不遵守勞動紀律;腳手架工末按安全操作規程操作,龍門、井架吊籃乘人。

  (2) 預防措施

  ①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發生墜落的樓板邊、陽臺邊、屋面邊、基坑邊、基槽邊、電梯井口、預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處作業時,都必須設置有效可靠的防護設施,防止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

  ②施工現場使用的龍門架(井字架),必須制定安裝和拆除施工方案,嚴格遵守安裝和拆除順序,配備齊全有效限位裝置。在運行前,要對超高限位、制動裝置、斷繩保險等安全設施進行檢查驗收,經確認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③腳手架外側邊緣用密目式安全網封閉。搭設腳手架必須編制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操作層的跳板必須滿鋪,并設置踢腳板和防護欄桿。在搭設腳手架前,須向工人作較為詳細的交底。

  ④模板工程的支撐系統,必須進行設計計算,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2、腳手架坍塌事故的預防控制措施

  (1)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腳手架局部變形:在雙排架橫向截面上架設八字戧或剪刀撐,隔一排立桿架設一組,直至變形區外排。八字戧或剪刀撐下腳必須設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

  (2)腳手架賴以生根的懸挑鋼梁撓度變形超過規定值:

  應對懸挑鋼梁后錨固點進行加固,鋼梁上面用鋼支撐加U形架同錨筋焊牢。預埋鋼筋環與鋼梁之間有空隙,須用馬楔備緊。吊掛鋼梁外端的鋼絲繩逐根檢查,全部緊固,保證均勻受力。

  (3)腳手架卸荷、拉接體系局部產生破壞:

  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將其恢復,并對已經產生變形的部位及桿件進行糾正。如糾正腳手架向外張的變形,先按每個開間設一個5t倒鏈,與結構繃緊,松開剛性拉接點,各點同時向內收緊倒鏈,至變形被糾正,做好剛性拉接,并將各卸荷點鋼絲繩收緊,使其受力均勻,最后放開倒鏈。

  (3)腳手架工程責任人:架子班組長: 現場技術負責人:

  (二)、基坑工程和(人工挖孔樁)

  1、基坑工程實施時間:年月日

  人工挖孔樁實施時間:年月日

  2、施工流程:

  (1)、人工挖孔樁施工流程:

  場地整平  放線、定樁位 挖第一節樁孔土方   支模澆灌第一節混凝土護壁 在護壁上二次投測標高及樁位十字軸線  設置垂直運輸架、安裝電動葫蘆(或卷揚機)、吊土桶、潛水泵、鼓風機、照明設施等 第二節樁身挖土   清理樁孔四壁、校核樁孔垂直度和直徑 拆上節模板、支第二節模板、澆灌第二節混凝土護壁  重復第二節挖土、支模、澆灌混凝土護壁工序,循環作業直至設計深度  檢查持力層后進行擴底 對樁孔直徑、深度、擴底尺寸、持力層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清理虛土、排除孔底積水  吊放鋼筋籠就位   澆灌樁身混凝土。

  (2)、基坑開挖施工流程:

  測量放線  分層開挖  排降水 修坡 整平 留足預留土層等。

  當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時,應預留15-30cm一層土不挖,待下道工序開始再挖至設計標高.  

  (3)、土方工程易發生土方坍塌事故的環節

  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腳的方法挖土;積土、料具、機械設備堆放離坑、槽小于設計規定;坑槽開挖設置安全邊坡不符合安全要求;基坑未設專項支護設施、不設上下通道,人員上下坑槽采踏邊坡;料具堆放過于集中,荷載過大;模板支撐系統末經設計計算;基坑施工未設置有效排水等。

  3、防護措施

  (1)嚴禁采用挖空底腳的方法進行土方施工。

  (2)基礎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質的情況設置安全邊坡或固壁支撐。對基坑、井坑的邊坡和固壁支架應隨時檢查,發現邊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撐有折斷、走動等危險征兆,應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隱患。對于挖出的泥土,要按規定放置,不得隨意沿圍墻或臨時建筑堆放。

  (3)施工中嚴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機械、機具或其他物料在樓層或屋面的堆放數量和重量,以避免產生過大的集中荷載,造成樓板或屋面斷裂。

  (4)基坑施工要設置有效排水措施,雨天要防止地表水沖刷土壁邊坡,造成土方坍塌。

  (5)人工挖孔樁,護壁養護時間不夠(未按規定時間拆模),或未按規定做支護,造成坍塌事故。由于坍塌時護壁可相互支撐,孔下人員有生還希望,應緊急向孔下送氧。將鋼套筒下到孔內,人員下去掏挖,大塊的砼護壁用吊車吊上來,如塌孔較淺,可用挖掘機將塌孔四周挖開,為人工挖掘提供作業面。

  4、基坑工程責任人:架子班組長: 現場技術負責人:

  人工挖孔樁責任人:架子班組長: 現場技術負責人:

  (三)建筑起重機械裝拆

  1、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時間:年 月日

  建筑起重機械拆除時間:年月日

  2、施工流程:起重機設備安裝流程

  按施工組織設計現場定位→基礎及安裝方案的編制→地基處理及基礎制作、驗收→安裝單位資質及人員資格審查→安全技術交底→安監站備案→安裝→調試及試驗→自檢→備案取證→交付使用

  3、起重機械拆除作業安全注意事項及防護措施:

  (1)、起重機拆除人員要求:

  1、拆除作業人員必須取得相關部門的安拆資質,持證上崗。

  2、拆除技術負責人在拆除前必須對現場參加拆除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保存相關記錄。

  3、拆除作業人員應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高空作業必須戴好安全帽、系牢安全帶、穿防滑鞋,不要穿過于寬松的衣服。

  (2)拆除單位要求

  1、拆除單位必須具備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相應的建筑工地起重機械安裝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和安全生產許可證,并按規定承攬相應的業務。

  2、拆除單位應當與使用單位簽訂拆除安全協議,且向總包單位備案。在拆除過程中應當服從使用單位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遵守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要求,落實有關安全防護措施,并對拆除作業的安全負責。

  (3)、起重機拆除作業要求:

  1、拆除現場應設置警戒區,并做出安全標識,且設專人負責監護。

  2、對作業人員進行分工并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確定指揮人員,劃定安全警戒區域并設安全人員在場監護,排除作業障礙。

  3、對所拆起重機的各機構、各部位、重要部位螺栓、卷揚機構和鋼絲繩、電氣設備、線路等進行檢查,使隱患排除于拆除作業之前。

  4、應根據出廠說明書的拆裝要求進行。

  5、在拆裝作業過程中,當遇天氣劇變、突然停電、機械故障等意外情況,短時間不能繼續作業時,必須使已拆除的部位達到穩定狀態并固定牢靠,經檢查確認無隱患后,方可停止作業。

  6、做好設備退場交接手續,并保存記錄。 

  (4)易發生事故的環節

  起重機械拆除作業過程中易發生高空墜落、物體打擊等事故,應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防止發生重大事故。

  (5)、預防控制措施

  (1)參與裝拆的人員必須熟悉電梯的性能結構特點,并能熟練地操作,能熟練地排除故障,受過專門培訓。

  (2)裝拆場地應清理干凈,并用標志桿等圍起來禁止非工作人員入內。

  (3)防止裝拆地點上方掉落物體,必要時應加安全網。

  (4)裝拆過程中,必須由專人負責,統一指揮。

  (5)井架吊籠內不得乘人。

  (6)如果有人在導軌架上或附墻架上工作時,絕對不允許開動機械,當吊籠升起時嚴禁進入底籠內。

  (7)吊籠上的所有零部件,必須放置平穩,不得露出安全欄外。

  (8)裝拆作業人員應按空中作業的安全要求,包括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等,不要穿過開寬松的衣服,應穿工作服,以免被卷入運動部件中,發生安全事故。

  (9)吊籠起動前,先進行全面檢查,消除所有不安全隱患。

  (10)安裝運行時,按額定裝載重量裝載,不允許超載運行。

  (11)雷雨天、雪天或風速超過12m/s的惡劣天氣不能進行安裝作業。

  (12)裝拆過程出現技術故障時,須在解決該問題后,方能進行下一步裝拆。

  4、起重機械裝拆責任人:架子班組長: 現場技術負責人:

  (四)高處作業及交叉作業

  1、大概作業時間:年月日

  2、施工流程:對作業人員進行教育、交底  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   做好警戒、防護

  3、施工防護措施:

  建筑施工中的高處作業主要包括臨邊、洞口、攀登、懸空、交叉等五種基本類型,這些類型的高處作業是高處作業傷亡事故可能發生的主要地點。

  (一)、高處作業的安全控制措施

  (1)高空作業場所邊緣及孔洞設欄桿或蓋板。

  (2)腳手架搭設符合規程要求并經常檢查維修,作業前先檢查穩定性。

  (3)高空作業人員應衣著輕便,穿軟底鞋。

  (4)患有精神病、癲癇病、高血壓、心臟病及酒后、精神不振者嚴禁從事高空作業。

  (5)高空作業地點必須有安全通道,通道不得堆放過多物件,垃圾和廢料及時清理運走。

  (6)距地面1.5米及1.5米以上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將安全帶掛在上方牢固可靠處,高度不低于腰部。

  (7)遇有六級以上大風及惡劣天氣時應停止高空作業。

  (8)輕型或簡易結構屋面上作業,應鋪木板分散應力以免踩蹋屋面。

  (9)嚴禁人隨吊物一起上落,吊物未放穩時不得攀爬。

  (10)高空行走、攀爬時嚴禁手持物件。

  (11)垂直作業時,必須使用差速保護器和垂直自鎖保險繩。

  (12)及時清理腳手架上的工件和零散物品。

  (二)進行交叉作業的安全控制措施

  (1)支模、砌墻、粉刷等各工種,在交叉作業中,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同時操作。下層作業的位置必須處于依上層高度確定的可能墜落范圍半徑之外。不符合此條件,中間應設安全防護層。

  (2)拆除腳手架與模板時,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員。

  (3)拆下的模板,腳手架等部件,臨時堆放處離樓層邊緣應不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過1M。樓梯口、通道口、腳手架邊緣等處,嚴禁堆放卸下物件。

  (4)結構施工至二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電梯的進出口)均應搭設安全防護棚。高層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層次上交叉作業,應設雙層防護設施。

  (5)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墜落物體,以及處于起重機把桿回轉范圍之內的通道,其受影響的范圍內,必須搭設頂部能防止穿透的雙層防護廊或防護棚。

  (三)、高空落物的原因分析與安全防范措施

  1、高空落物原因分析:

  (1)、起重機械超重或誤操作造成機械損壞、傾倒、吊件墜落。

  (2)、各種起重機具(鋼絲繩、卸卡等)因承載力不夠而被拉斷或折斷導致落物。

  (3)、用于承重的平臺承載力不夠而使物件墜落。

  (4)、起吊過程吊物上零星物件沒有綁扎或清理而墜落。

  (5)、高空作業時拉電源線或皮管時將零星物件拖帶墜落或行走時將物件碰落。

  (6)、在高空持物行走或傳遞物品時失手將物件跌落。

  (7)、在高處切割物件材料時無防墜落措施。

  (8)、向下拋擲物件。

  2、、防止高空落物傷人安全控制措施

  (1)、對于重要、大件吊裝必須制定詳細吊裝施工技術措施與安全措施,并有專人負責,統一指揮,配置專職安監人員。

  (2)、非專業起重工不得從事起吊作業。

  (3)、各個承重臨時平臺要進行專門設計并核算其承載力,焊接時由專業焊工施焊并經檢查合格后才允許使用。

  (4)、起吊前對吊物上雜物及小件物品清理或綁扎。

  (5)、從事高空作業時必須佩工具袋,大件工具要綁上保險繩。

  (6)、加強高空作業場所及腳手架上小件物品清理、存放管理,做好物件防墜措施。

  (7)、上下傳遞物件時要用繩傳遞,不得上下拋擲,傳遞小型工件、工具時使用工具袋。

  (8)、盡量避免交叉作業,拆架或起重作業時,作業區域設警戒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9)、切割物件材料時應有防墜落措施。

  (10)、起吊零散物品時要用專用吊具進行起吊。

  四﹑建立重大危險源防范措施實施領導小組:

  一、組織機構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金沙县| 临城县| 陆良县| 阿荣旗| 静宁县| 湖北省| 彰化县| 海南省| 济南市| 大渡口区| 凤山市| 惠水县| 清水县| 合肥市| 鄢陵县| 巴东县| 资兴市| 开江县| 丹巴县| 顺昌县| 张北县| 峨边| 贵南县| 宽城| 景泰县| 综艺| 靖边县| 镇安县| 广饶县| 铁力市| 房产| 普宁市| 古田县| 闻喜县| 咸阳市| 马山县| 天津市| 潼南县| 延边|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