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器安全問題最為復雜,涉及反應器物系配置、投料速度、投料量、升 溫冷卻系統、檢測、顯示、控制系統以及反應器結構、攪拌、安全裝置、泄壓 系統等。
反應器是化工生產中的關鍵設備,合理選擇設計好反應器是有效利用原料, 提高收率,減少分離裝置的負荷,節省分離所需的能量,滿足生產要求的一項必 不可少的工作。
反應器應該滿足反應動力學要求、熱量傳遞的要求、質量傳遞過程與流體動力學過程的要求、工程控制的要求、機械工程的要求、安全運行要求。
反應器的種類很多。按基本結構分類如下。
1 管式反應器
特點是傳熱面積較大,傳熱系數較高,流體流速較快,因此反應物停留時間短,便于分段控制以創造最適宜的溫度梯度和濃度梯度。此外還有結構簡單、’耐高壓等優點。管式反應器一般用于大規模的氣相反應和某些液相反應,還可用于強烈放熱或吸熱的化學反應。
2 釜式反應器
特點是可間歇操作也可連續操作,停留時間可長可短,溫度、壓力范圍可高可低,在停止操作時易于開啟進行清理。釜式反應器一般用于有液相參加的化學反應,如液—固、液—液、液—氣、液—固—氣等化學反應。
典型的釜式反應器結構如圖3—3所示。主要由以下部件組成。
(1)釜體及封頭 提供足夠的反應體積以保證反應物達到規定轉化率所需的 時間,并且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及耐腐蝕能力以保證運行可靠。
(2)換熱裝置 有效地輸入或移出熱量,以保證反應過程最適宜的溫度。
(3)攪拌器 使各種反應物、催化劑等均勻混合,充分接觸,強化釜內傳熱 與傳質。
(4)軸密封裝置 用來防止釜體與攪拌軸之間的泄漏。
圖3-3 反應釜的基本結構
1.電動機;2.傳動裝置;3.人孔;4:密封裝置;5:攪拌器;6,12:夾套直管;7:攪拌器軸承;8:出料管;9:釜底;10:夾套;11:釜體;13:頂蓋;14:加料管
3 固定床反應器和流化床反應器
其共同特點是氣固相間傳熱、傳質面積大,傳質、傳熱系數高,便于實現過程連續化和自動化。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停留時間分布和溫度分布不同。固定床與流化床反應器用于氣—固相反應和氣—固相的催化反應。
除了以上幾種反應器之外,還有鼓泡式反應器、塔式反應器等。
鼓泡反應器主要用于氣—液反應。
工藝接管 為滿足工藝要求,設備上開有各種加料口、出料口、視鏡、人孔及測量孔等。其大小和安裝位置均由工藝條件確定。
4 反應釜計算
根據工藝流程特點確定反應釜的操作方式;收集包括反應物、生成物及其他組分的物性數據;計算依據如生產能力、轉化率、反應時間、裝料系數、溫度、壓力、密度等;物料衡算和熱量衡算;反應釜體積的計算。
(1)間歇反應釜的體積可由下式求得:
式中 Va——反應器的實際體積,m3;
Vc——每晝夜處理物料的體積量,m3;
r周——生產一個周期的時間,h;包括加熱、反應、卸料及清洗設備等所用的時間;
θ——裝料系數,液相反應時,θ一般取0.75~0.8;對易起泡和有氣相參加的反應,θ取0.4—0.5;
N p——生產中實際操作的反應釜臺數。考慮到設備的檢修和生產能力的后備,反應釜實際臺數N=nNp;
n——設備的安全系數或備用系數,通常在1.05~1.3范圍內,若Np大
時,n可以取小些,反之可取大些。
(2)連接反應釜的體積計算。若為滿釜操作則有:
式中 vn p——滿釜操作時,每臺設備體積(也是物料所占的體積),m 3;
Vc——每小時處理的物料量,m 3臺;
t——物料平均反應時間,h;
Np--滿釜操作設備臺數。同樣,N=nNp。
若為非滿釜操作,其裝料系數為θ,則每臺設備的體積為:
(3)反應釜直徑D i與簡體高(長)H的確定。根據釜總體積與筒體高徑比即確定H、D i的大小。即:
式中 Va——每臺反應釜的總體積,m 3;
v封——封頭容積,m 3;先算出D i,據此D i化整為公稱尺寸D i;,由此D i查手冊,將查得的V封容積代入上式計算;
λ——H/D i筒高徑比。
λ趨于1時,釜型趨于短胖型,釜內液體表面更新容易,適用于間歇反應,這時單位釜容所消耗的鋼材比λ大時要少。
λ增大時,釜型趨向細長型,此時單位釜容的夾套傳熱面積相應增大,有利于傳熱。同時,λ增大,對氣體的吸收有利,還可以減少物料返混。但是,λ愈大同一釜容的軸愈長,加工愈難,支承要求也高,攪拌器結構亦復雜不易檢修。
由于各種要求不同,所以,高徑比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高徑比入在1~3之間。
上一篇:苯胺裝置安全分析
下一篇:如何應對尿素合成塔出現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