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八一鐵合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為八一錳礦)為全國三大錳礦之一,由20世紀70年代轉產鐵合金電爐冶煉至今,現有礦熱爐23座,其中12500kVA、16500kVA電爐各2座,年產量27.5萬t。由于生產節奏快,連續性強,生產環境惡劣等特點,其中人為失誤、工藝因素、設備缺陷等是誘發灼燙事故的根源。據統計,該集團公司冶煉廠鐵合金電爐冶煉從1999年至2005年底發生的傷亡事故共112起,其中灼燙事故38起,占全部事故的33.9%。因此遏制和減少妁燙事故的發生是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
1、 鐵合金電爐冶煉基本工藝及特點
鐵合金是鋼鐵生產的脫氧劑。其生產主要原料有錳礦、富錳渣、焦炭(還原劑)、白云石(或石灰)等,經過礦熱爐三相電極加熱焙燒,熔化成為溫度高達1350-1650℃的熔融狀態的鐵合金鐵水,從爐眼出爐后流入鐵水包,用橋式吊車吊運澆鑄冷卻成型,經人工精整后汽車運輸到成品庫再加工裝包待外銷。電爐生產分有渣法和無渣法。錳硅合金冶煉多采用水淬渣工藝,從事鐵合金電爐冶煉生產作業人員,大多數都是在電爐爐面(2樓)和澆鑄間進行操作,約有90%灼燙事故均發生在爐臺、爐前、澆鑄間區域。
2、 典型灼燙事故及原因
(1)違章指揮導致的灼燙事故。“三違”是造成事故的罪惡之源,其中違章指揮最具有危害性。如1980年8月16日10時,冶煉廠107#礦熱電爐停產洗爐,當班的工段長和技術員違章指揮吊車工將兩個裝有洗爐爐渣的渣包吊到104#爐水沖渣溝邊,直接將熱渣傾倒入水溝中,引起大爆炸,造成2人重傷、5人輕傷的灼燙事故。
(2)違章操作所致的灼燙事故。2001年7月6日17時30分,冶煉廠三車間冶煉工楊某,在302#爐眼吹氧開爐操作中,當時未裝設安全防護擋板,又未配戴防護面罩,被爐內返回的回火灼傷面部。主要原因是個別冶煉工安全意識淡薄,思想麻痹,不遵守出鐵吹氧安全操作規程或受習慣性違章作業人員影響,在安全防護裝置缺乏、損壞,安全防護措施沒有落實到位的情況下違章操作,導致事故發生。
(3)爐內塌料噴濺引發的灼燙事故。電爐冶煉由于操作不當或生產工藝等原因都將會引發爐內物料沸騰、翻渣、塌料而造成熱料四處噴濺導致發生人員灼燙事故。其主要原因是:①爐內溫度過低,加入爐料未熔凈,待溫度上升,使集中溢出的氣體受阻,同時若加料過快、過量,爐渣流動性不好,而引起爐內物料沸騰。②爐內塌料后,出現低溫或有潮氣的爐料落人液態金屬與熔渣混合,產生上下翻動,增加了反應接觸面,加劇了反應。③電爐的電極硬斷造成電極變短,所配的料粉濕,操作不當情況下,易造成塌料,爐內熱料噴濺。爐面周圍若有人員作業或逗留時,極易發生灼燙事故。1999年6月23日1時柏分,冶煉廠三車間冶煉工黃某,在檢查302#爐冷卻水系統中,由于該爐B相電極硬斷電極過短,配電工在抬動B相電板操作中突然塌料,爐內大量熱料噴射而出,在爐旁的黃某躲避不及,被噴濺出的熱料灼傷左面部、雙手背和雙后腿。
(4)電極爆炸誘發的灼燙事故。2005年8月10日8時35分,冶煉廠五車間電焊工范某,在503#爐3樓加糊平臺焊接電極殼作業時,該爐1#電極(2樓)突然發生爆炸,爆炸產生的可燃氣體沿電極瞬間沖上3樓電極殼平臺,被正在作業的焊槍火源引燃,造成焊工范某身體大面積灼傷,經轉院搶救無效死亡。其原因是:①生產所用的電極糊揮發波動大,結晶水偏高,燒結速度慢,在電極燒結不好的情況下,產生大量可燃氣體,并迅速集聚膨脹,造成電極爆炸。②電爐冶煉操作人員經驗不足,未能判斷電極會發生異常情況。③車間現場電極孔的縫隙較寬,存在一定隱患,且作業現場警示標識不夠完善等。
(5)鐵水包傾翻、鐵水外溢險肇嚴重灼燙事故。2005年3月2日中班,冶煉廠302#爐最后一包鐵水在耙渣過程中,當副鉤起升作業的一瞬間,鐵水包西邊吊耳與龍門鉤脫掛,導致鐵水包傾翻,鐵水外溢爆炸而引發嚴重灼燙事故。分析事故原因:①3月1日白班,冶煉工檢查發現龍門鉤變形彎曲,交代值班鉗工更換,因無備件,而未能及時完成臆患整改,為事故埋下了隱患;②操作的2名冶煉工未能完全確認龍門鉤與鐵水包吊耳是否完好吻合,同時吊車工也未能確認龍門鉤完全掛好就起吊。
(6)生產作業現場環境狀況不良導致的灼燙事故。澆鑄間是供出爐的高溫鐵水澆鑄冷卻的場所。多數鐵合金廠都是在此場地進行綜合作業,如爐渣的水淬、未被水淬爐渣的冷卻、鐵合金冷卻后的成品精整吊運,以及行車運行和錠模、渣包、鐵水包、精整斗等存放的綜合場所,加之由于澆鑄間生產作業現場管理力度不夠,制度、整治措施落實不到位,檢查考核不嚴等,導致澆鑄問物品隨地堆放,工件、工具到處亂丟,爐渣及廢棄物不及時清理,場地通道狹窄或安全通道被物品、精整斗占據,作業人員行動不便。安全標志不設置或設置不規范等,致使澆鑄間存在著一定的事故隱患,也是灼燙事故極易發生的場地。2003年9月9日10時20分,冶煉廠一車間工藝員彭某為觀察105#爐2#爐眼情況,當走到該爐澆鑄間第一塊熱渣錠模旁時,因場地狹窄,物品堆放零亂,不慎滑跌,左腳踏入尚未冷卻的熱熔渣模塊中,造成左腳面局部淺Ⅱ度灼傷。
(7)其他灼燙事故。鐵水出爐后澆鑄冷卻過程中,由于鐵塊在收縮或斷裂時產生內應力,引發碎片彈出,極有可能傷及或灼傷周圍的人員。2000年10月21日22時05分,冶煉廠一車間冶煉工石某,在澆鑄問外面椅子上休息,不料被8m遠處彈出的一塊約40mm熱鐵渣擊中左眼,造成左眼圈灼傷。
3、 預防對策與措施
為防止類似灼燙傷事故重復發生,針對事故所暴露出的問題及隱患,結合實際,提出對策和防范措施如下:
(1)認真貫徹執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①從各級領導抓起、做起,層層落實,對不能認真履行其職責的單位或個人要采取處罰措施,以達到警醒目的;②加強安全教育,以本企業歷年來發生的灼燙傷事故為案例,在本公司范圍內廣泛開展“安全第一”、“生產必須安全”的學習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③加強作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及安全知識培訓。
(2)防止冶煉過程中塌料,造成大量熱料噴出灼傷人員。必須做到:①嚴格控制入爐原料粒度、水分,如爐料濕度大必須先烘烤干燥后方可入爐:②加強爐況觀察和維護,確保爐況運行正常;③加強冶煉電極的維護,控制電極硬斷事故。當冶煉中發生熔池物科劇烈沸騰時,配電工應立即升抬電極,切斷電源。爐面操作人員停止加料,立即遠離爐門兩側;④配電工在升抬、插入電極操作中,先打鈴示警并注意觀察,教促爐面加科和3樓平臺加糊焊接電極殼作業人員離開爐旁,以防塌料引發熱料噴濺灼傷事故發生。
(3)有效控制和預防電極爆炸事故發生。①嚴格電極糊采購標準,加強監督管理,確保生產選用優質電極糊;②從工藝上控制加糊粒度,落實電極糊儲存及運輸中的防潮措施;③加強電極日常維護、檢查;④嚴格電授操作制度,加強冶煉電極操作的檢查指導,電極殼焊接前要了解電極下放情況,并與爐前、爐面作業的冶煉作業人員相互溝通,在確認電極焙燒良好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焊接作業;⑤完善冶煉現場替示標志,加強現場隱患的檢查整改力度,用鋼板焊牢封住加糊平臺下的電極孔縫隙,消除不安全隱患。
(4)冶煉操作人員。①爐前出鐵吹氧作業過程中,要加強吹氧設施、儀表的檢查,在確保吹氧壓力正常,防護擋板設施完好無損方能使用,吹氧作業時,要側身操作;②作業要按規定穿戴好個人勞保防護用品,特別是防護面罩;③冶煉加料、翻料、取樣,其用具均應干燥,以防鐵水爆濺灼傷人員;④嚴禁人員在爐面、爐底旁及澆鑄間擺放椅子休息;⑤鐵合金冷卻場地有多工種作業的,應采用鐵篩網罩住冷卻鐵合金,防止鐵合金冷卻收縮飛濺彈出小鐵屑灼傷人員。
(5)防止鐵水包吊運中墜落。①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對運送鐵水包小軌道車和吊運鐵水包行車的鋼絲繩檢查、維護保養;②定期進行設施、吊其檢查,發現不合格配件、吊具、鋼絲繩要及時更換;③加強爐前場地監督檢查,發現爐前場地積水,要及時疏排處理,避免鐵水接觸引起爆炸灼傷事故發生。
(6)加強實施生產現場定置管理,重點是冶煉澆鑄間。每2月至少1次按《生產現場定置管理規定》、《安全檢查管理辦法》細則內容對生產作業現場進行檢查,發現有不符合定置管理要求的現象及隱患,限期完成整改,對不按規定時限完成整改的,按規定從嚴考核處罰。規范爐前澆鑄作業現場定置,為員工營造一個安全、舒適、衛生的生產工作環境。
(7)建立并完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開展對生產作業現場危害因素和重大危險源辨識活動,制定并落實切實可行的有效防范措施,采取各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舉辦危害辨識及防范學習培訓,促使員工增強辨識及防范生產現場危害因素的能力,以有效控制和減步各類灼燙事故的發生。
4、 結束語
事故發生后所造成的人員傷亡是無法挽回的,重要的是接受血的教訓,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同類事故重復發生是同題的關鍵所在。本文所述電爐鐵合金灼燙實例采取的相應對策,對同類企業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上一篇:鐵水包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下一篇:煉鋼過程中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