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先哲——孔子早就說過:建立在“經歷”方式上的學習和進步是痛苦的方式;而只有通過“沉思”的方式來學習,才是最高明的;當然,人們還可以通過“模仿”來學習和進步,這是最容易的。從這種思維方式出發,進行推理和思考,我們感悟到:人類在對待事故與災害的問題上,千萬不要試求通過事故的經歷才得予明智,因為這太痛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何等重要”。我們應該掌握正確的安全認識論與方法論,從理性與原理出發,通過“沉思”來防范和控制職業事故和災害,至少我們要選擇“模仿”之路,學會向先進的國家和行業學習,這才是正確的思想方法。?
我國古代政治家荀況在總結軍事和政治方法論時,曾總結出: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其救,行而責之謂之戒,但是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這歸納用于安全生產的事故預防上,也是精辟方法論。因此,我們在實施安全生產保障對策時。也需要“狡兔三窟”,即要有“事前之策”——預防之策,也需要“事中之策”——救援之策和“事后之策”——整改和懲戒之策。但是預防是上策,所謂“事前預防是上策,事中應急次之,事后之策是下策”。?
對于社會,安全是人類生活質量的反映;對于企業,安全也是一種生產力。我們人類已進入21世紀,我們國家正前進在高速的經濟發展與文化進步的歷史快車之道。面對這樣的現實和背景,面對這樣的命題和時代要求,促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用現代的安全哲學來武裝思想、指導職業安全行為,從而對推進人類安全文化的進步,為實現高質量的現代安全生產與安全生活而努力。
上一篇:從歷史學的角度認識安全哲學
下一篇:安全信息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