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人們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半定量評價方法。它是用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大小的,這三種因素是: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但是,要取得這三種因素的科學準確的數據,卻是相當繁瑣的過程。為了簡化評價過程,可采取半定量計值法,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來評價危險性的大小。?
即: D=LEC?
D值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直至調整到允許范圍。?
①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當用概率來表示時,絕對不可能的事件發生的概率為0;而必然發生的事件的概率為1。然而,在作系統安全考慮時,絕不發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為地將“發生事故可能性極小”的分數定為0.1,而必然要發生的事件的分數定為10,介于這兩種情況之間的情況指定了若干個中間值,如表1所示。?
表1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數值 |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
10? 6? 3? 1? 0.5? 0.2? 0.1 |
完全可以預料? 相當可能? 可能,但不經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極不可能? 實際不可能 |
②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人員出現在危險環境中的時間越多,則危險性越大。規定連結現在危險環境的情況定為10,而非常罕見地出現在危險環境中定為0.5。同樣,將介于兩者之間的各種情況規定若干個中間值,如表2所示。?
表2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分數值 |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
10? 6? 3? 2? 1? 0.5 |
連續暴露?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幾次暴露? 非常罕見地暴露 |
③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變化范圍很大,對傷亡事故來說,可從極小的輕傷直到多人死亡的嚴重結果。由于范圍廣闊,所以規定分數值為1~100,把需要救護的輕微傷害規定分數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數規定為100,其他情況的數值均在1與100之間,如表3示。?
表3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分數值 |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
100? 40? 15? 7? 3? 1 |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災難,數人死亡?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嚴重,重傷? 重大,致殘?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
④D——危險性分值。根據公式就可以計算作業的危險程度,但關鍵是如何確定各個分值和總分的評價。
根據經驗,總分在20以下是被認為低危險的,這樣的危險比日常生活中騎自行車去上班還要安全些;如果危險分值到達70~160之間,那就有顯著的危險性,需要及時整改;如果危險分值在160~320之間,那么這是一種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的高度危險環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環境非常危險,應立即停止生產直到環境得到改善為止。危險等級的劃分是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局限性,不能認為是普遍適用的,應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正。危險等級劃分如表4所示。?
表4危險等級劃分(D)?
D值 |
危險程度 |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
⑤評價實例?
某滌綸化纖廠在生產短絲過程中有一道組件清洗工序,為了評價這一操作條件的危險度,確定每種因素的分數值為:?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屬四級可燃液體,如加熱至沸點時,其蒸氣爆炸極限范圍為0.9~9.2%,屬一級可燃蒸氣。而組件清洗時,需將三甘醇加熱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氣容易擴散的空間,如室內通風設備不良,具有一定的潛在危險,屬“可能,但不經常”,其分數值L=3。?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清洗人員每天在此環境中工作,取E=6。?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如果發生燃燒爆炸事故,后果將是非常嚴重的,可能造成人員的傷亡,取C=15。則有:D=LEC =3×6×15 =270?
評價結論:270分處于160~320之間。危險等級屬“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的范疇。
上一篇:企業安全評價的主要類型
下一篇:化工安全評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