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環境布置原則
2004-04-2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1.作業空間與作業場所
作業空間就是人進行作業所需的活動空間以及機器、設備、工具所需空間的總和。人在各種情況下勞動都需要有一個足夠的、安全、舒適、操作方便的空間。這個作業空間的大小、形狀與工作方式、操作姿勢、持續時間、工作過程、工作用具、顯示器與控制器的布置、防護方式及工作服裝等因素有關。作業場所一般泛指生產場所,如一個工廠的生產區,或生產區中的一個車間等。因此,生產場所的范圍比作業空間的范圍大。作業空間或作業場所中的設備、顯示器、控制器、物質材料、工具等都統稱為元件或要素。
2.布置原則?
作業場所布置是指對給定的作業場所,規劃、安排與定位生產設備、作業空間、顯示器、控制器、物質流程、人的流程、各種管線等,使它們的空間定位達到高效、協調、安全舒適、美觀。任何元件都可有其最佳的布置位置,這取決于人的感受特性、人體測量學與生物力學特性以及作業的性質。對于一定的作業場所,由于設備、顯示器、控制器及其他元件很多,要使每個元件都處于其本身理想的位置很困難。因此,必須依據一定的原則來安排。在進行布置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人機工程學原則?
人機工程學的原理是我們合理布置作業場所的理論依據,從人機系統的整體來考慮,作業場所的布置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方便、準確的操作。?
(2)重要性原則?
即優先考慮對于實現系統作業的目標或達到其他性能的最重要的元件,將它們布置在本身理想的位置。一個元件的重要性應根據其作用來確定,有些元件可能并不頻繁使用,但卻是至關重要的,如緊急制動器,一旦設備異常,必須保證操作能迅速而準確。 ?
(3)使用頻率原則?
顯示、控制器、工具、材料等應按使用的頻率優先排列。經常使用的元件應布置在作業者易見易及的位置,如沖床的動作開關。?
(4)功能原則?
即按設備、顯示器、控制器、工具等元件的功能相關關系來進行適當的編組排列及布置。如溫度顯示器與溫度控制器應編組排列,配電指示與電源開關應處于同一布置區域。?
(5)使用順序原則?
即根據元件使用的時間順序,將元件按使用順序排列布置。以使作業方便、高效。如,開啟電源、啟動機床、看變速標牌、變換轉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