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社區,其安全問題備受社會的關注;因此,很有必要引入安全學校的概念。
安全學校概念
安全學校(safe school):學校不僅培養學生道德智力素質,還應該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學生家庭緊密聯系,消除校園的不安全隱患——學校建筑、火災、食物中毒、校園暴力、實驗室等,預防并阻止校園內火災、中毒、暴力等事故的發生。
安全學校的特征
結合我國學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安全學校應有如下特征:
學校安全是學校的一項任務,不同的學校要制定不同的安全計劃
沒有安全的教育環境,學校的其他教學活動就不可能正常進行。學校安全計劃要根據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征、學校所在地點等主客觀條件來制定。學校應將制定安全計劃作為學校總體工作計劃的重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采取各種措施實施安全計劃,包括規章制度的制定,對教職工工作狀況的檢查、監督,對學校工作督促評估以及總結反饋。
與其他社會力量形成協議
學校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是學校自己的事情,還需要教育部門、公安司法部門、社區組織、大眾媒體、學生家長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并形成協議。一旦危急事件發生,各方面應協調合作。
在學校中公布危險性的環境和人員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當前學校及其周邊環境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校內流動人口大幅度上升,學校管理和治安難度加大;校園周邊密布了一大批以學生為主要營業對象的網吧、錄像廳、游藝機廳、卡拉OK廳、發廊和浴室等經營網點,私搭亂建、違章經營的情況屢禁不絕,對學校的育人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也帶來了許多不安全因素。
學校必須開放、客觀地檢查可能對學生、教職工構成危害的環境,弄清校內和學校附近人的或物的各種危險因素,檢查可能對學生、教職工構成威脅的條件,而且應把這些信息告知所在社區、學生和學生家庭。
制定危急情況管理對策,開展防范訓練
學校要制定一個可操作的危急情況管理計劃,但僅靠計劃和書面協議是不夠的,還要體現在長期的訓練中,如制定并定期演練學校事故應急預案,在出現火災、中毒、房屋倒塌、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下,學生和職工知道如何自救,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能迅速到達工作崗位,及時報警,配合有關部門組織搶救、自救和疏散工作,減少損失。
保持與學生的接觸
這一點常常被我國教育者忽視。人們過多注意學生的學習成績、智力因素,而忽略了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心理教育。美國教育者認為,當糟糕的事情要在學校發生時,學生總是說:“我擔心這種事情的發生。”這表明,如果你知道了學生擔心的事,就可能防止悲劇的發生。因此,學校教職工和家長應與學生多交談,觀察他們的生活,了解并消除其憂慮。在這個環節學校應注意的問題有:發展學生和教職工間的積極關系;在校園內公開討論安全問題;以平等姿態對待學生;創造途徑分擔學生的憂慮;注意使學生在表達情感、報告事件時感到安全;關心被責備和忽視的學生;幫助學生安全地向成年過渡。
安全學校概念的推廣、深入、實施,必然需要一個成熟完善的安全學校體系,需要教育部門、安全部門以及其他社會力量的共同合作。
相關鏈接
國外開展情況
提出
安全學校是安全社區計劃的一部分。瑞典Karalinska研究所1989年9月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首屆國際事故傷害及預防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安全社區(safe community)的概念,同時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簽署了合作計劃,成立了“社區安全推動計劃”合作中心。通過不斷發展、研究,完善了安全社區的定義,提出鑒別安全社區的六項指標(特征),以及成為安全社區的申請、評價、認證程序,并且進一步發展“安全推動計劃”,如交通安全、運動安全、家庭安全、公共安全、工作環境安全、水域安全、兒童安全和學校安全。
發展
國際安全學校工作小組成立于第10屆國際安全社區會議,發展迅速。其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衛生組織安全學校的指標,學校必須達到的基點,以及成為世界衛生組織安全學校的申請、評價、認證程序。在第11屆國際安全社區會議及隨后的第6屆國際事故預防和控制會議上,工作組成員勾畫出安全學校的輪廓,拓展了安全社區的六項指標。2003年11月,瑞典的Götene Källby Gård 學校為第一所安全學校。(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工程系)
上一篇:工會組織要參與生產安全管理
下一篇:抓交通安全 促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