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即近尾聲。然而,從安全生產來說,今年的年末給人們帶來的是太多太多的不幸與沉重。據不完全統計,11月份以來,全國至少發生14起礦難事故。
一般情況下,年終,是企業生產旺季。為了完成一年的生產經營任務和經濟指標考核,企業都會開足馬力,進入生產的最后“沖刺”階段。然而,由于一味地強調生產任務的完成和經濟指標的實現,而忽視了規范操作,放松了安全、文明生產管理,帶來許多安全隱患乃至造成重大事故的發生。震驚全國的“11·28”陜西銅川陳家山煤礦礦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據11月30日《重慶晨報》報道:造成“11·28”陜西銅川陳家山特大礦難事故的原因之一竟然是礦長為獲得超產獎強令礦工下井所致。
現在,有不少企業的主管部門在對企業或企業經營者考核時,都有一套較為詳細的指標管理及考核辦法。如:每年要完成的X產值、實現X銷售收入及X利潤等。有的主管部門為了激發廣大經營者工作積極性、創造性,還將企業每年完成的任務、實現的利潤等與經營者收入相掛鉤,實行多勞多得、重獎重罰。按說,這樣的管理及考核辦法對規范企業經營者及完善其分配機制等是有益的,無可厚非。
然而,這種由于一味地只注重生產任務及經濟指標的完成,因而也暴露出許多弊病。如:一些經營者只注重生產任務完成后,自己可以“多勞多得”,可以體現自己的“政績工程”,因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利益及發展,忽視了企業長治久安的安全工作等。
一些企業經營者為了多完成生產任務多增加個人收入,不惜違背客觀規律,不按操作規范標準嚴格要求,放松了企業管理,乃至忽視安全、文明生產;一些企業經營者為了多完成考核指標,公然違反國家的相關法律,讓職工加班加點。這種現象在臨近年終尤為突出。有一些企業在臨近年終時提出了“大干X天,力爭全年任務提前完”的口號,無視《勞動法》,讓職工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還有一些企業開展了“再努一把力,向年終沖刺,為新年獻禮”的“獻禮”競賽活動,讓職工搶時間、趕進度多加班、多生產、多出產量、多完成任務。由于廣大職工長期加班加點,得不到應有的休息,身體、精神長期處于疲勞狀態,一些安全隱患及事故苗頭乘虛而入。
如果說,要我們從近段頻繁的礦難事故中吸取什么教訓的話,我認為:任何時候都要始終牢記安全第一、生命至上。這才是管理規范化、科學化、人性化、親情化最為核心、最為本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