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事故,就是指人們在進行某種活動過程中導致人員傷亡或物質損失的各種意外。其大致分為三大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安全管理監督上的缺陷。
一、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因素
企業的主要職能是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這就需要人和機器緊密結合的人機系統去完成。在人機系統中,人通過感官接受信息,通過大腦綜合判斷后,指令手腳操縱機器。因此,在人機系統中,人處于主導地位,而機器處于被動的被支配地位。據統計資料表明,大約有80%的事故同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關,表現為:(1)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確認制,忽視安全指令、警告標識及信號,冒險違章指揮或作業。如在設備運行時進行加油、修理等;(2)擅自操作非本人操作設備;(3)人為造成安全裝置失靈(如擅自拆除或不及時維護等);(4)使用有缺陷的設備、工具;(5)未使用或不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及用具;(6)物品放置不當,如過高、排列擁擠等;(7)冒險進入危險場所作業;(8)誤操作、誤處理;(9)違反勞動紀律,在生產場所開玩笑、打鬧、串崗;(10)操作時精力不集中;(11)對易燃易爆物品處理不當,失誤,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等。
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是心理、生理、知識、環境四方面原因。心理方面主要是安全意識不強,自負、任性、不合作、思想不集中,工作責任心差等。生理上原因主要是視力、聽力障礙,身體不適、休息不好,反應遲緩,疾病突發等。知識方面原因主要是缺乏安全、技術知識,自我防護能力差,操作不熟練或失誤等。環境方面原因有場地狹窄,照明不足、設備陳舊,本質性安全性下降,工具缺乏或性能差,導致工人難以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操作。
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
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由物的不安全狀態而引發的事故占事故起數也有一定比例,主要有如下幾方面:(1)生產現場“五有”不完善’軸有套、輪有罩、臺有欄、洞有蓋,特危有聯鎖(2)留下隱患;(3)設備、工具設計制造有缺陷;(4)危險性設備、危險點無安全聯銷保護裝置;(5)設備維護、調整不當;(6)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7)設備或生產現場防護、保險裝置、信號、警示標識未按規定設置,或設置不當;(8)危險源“點”缺少明顯標志和監控管理措施;(9)工藝設計,設備選型、配置不合理;(10)生產場地環境不良等。導致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根本原因是安全管理上的缺陷。(11)對新建、擴建、技術改造項目的工藝流程、設備布局、必要安全防護裝置的設計、施工、安裝都未做到“三同時”,導致項目完工后留下安全隱患;(12)設備點檢制度未很好落實,造成設備隱患未能及時發現,及時整改,導致設備安全性降低;(13)安全檢查流于形式,生產現場的安全隱患未能及時發現并及時整改,或未采取可行的臨時安全措施防范;(14)缺乏必要的安措資金,未能對重大安全隱患進行整治等。
三、安全管理監督上缺陷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間接因素。
所謂安全管理是從管理角度出發,對保障安全生產提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其能否落實到相應部門、個人,又必須依靠安全監督去保障。因此,安全管理、監督工作的好壞直接反映出企業整體管理工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安全管理、監督方面出現的缺陷一般不會很快導致事故發生,所以很容易被別的中心工作所掩蓋;但是安全管理上的混亂,監督上不力往往會導致無章可循,有章不循,造成安全隱患發現不及時或者整改不利,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滋生的溫床。安全管理監督上的缺陷主要表現有:(1)安全生產管理未制度化,未形成有效的分級管理網絡;(2)安全生產責任制沒有建立和完善,缺乏相應的獎懲辦法,勞動保護法規落實不夠;(3)各崗位、工種未健全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安全確認制度落實不夠;(4)特殊設備、特種作業人員未按要求培訓、考核、審查辦證;(5)
對生產現場、各類設備潛在危險因素重視不夠,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和驗收;(6)安全技術培訓力度不夠,工人操作不夠熟練,自我防護能力差;(7)重生產,輕安全的思想未從根本上扭轉;(8)對事故、重大事故及重大險肇事故未認真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不嚴肅,責任追究不明確,防范措施沒有及時落實;(10)勞動紀律松懈等。
安全管理、監督缺陷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企業管理者重視、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不夠,重生產輕安全的思想仍在部分企業管理者中根深蒂固,企業內部未形成高效率的安全管理格局。二是安全管理未貫穿于企業工作全過程,全員、全面的安全管理還停留在主要和個別部門,少數人的責任管理階段。三是安全責任制考核獎懲力度不夠,“罰”字當頭還是不少單位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就是未從根本上形成安全工作“嚴”字當頭,重獎重罰。四是少數安全管理者素質偏低,管理、監督檢查不到位,或當老好人。五是安全技術培訓力度不夠。六是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建立的基礎工作薄弱。
四、實施《職業健康安全體系》勢在必行。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下面簡稱OHSMS將是一個適合市場經濟的有效安全管理模式。因《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有其自身的特點:1變被動安全管理為主動安全管理;2變安全管理單純靠政府的強制管理行為為企業自愿參加的市場行為;3變企業在安全管理上的消極服從為企業的主動參與;4變企業管理者的個體管理為員工共同參與的職業健康安全行為;5變短期行為為持續改進,不斷調整和完善!堵殬I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一個動態的自我調整完善的管理系統,他涉及企業在安全管理的一切活動。也就是全員、全面、全過程;它要求把組織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中的計劃、組織、實施、檢查、監控等活動,集中、歸納、分解和轉化為文件化的目標、程序和作業文件,使體系功能不斷加強,持續改進,達到預防和控制工傷事故、職業病和其它損失的目標,是一個科學、先進的管理體系。
首先,OHSMS會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從眼前來看,加強職業安全健康方面的經濟、技術投入可能會增加一些生產成本;但從長遠和全局的觀點看,它可以對企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二是通過實施OHSMS可以明顯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三是由于改善作業條件,保護勞動者身心健康,能夠明顯提高職工的勞動效率。應用OHSMS的評估、審核和持續改進,發現企業危險隱患和職業危害;采用人機工程學等現代科學技術方法來改革工藝、革新工具和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工人的負荷與疲勞;采取有效預防措施,提高企業安全衛生性能,可以大幅度減少成本和提高效率,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生產發展具有長周期性的積極效應。發達國家所做的研究表明,改進作為生產力的人力資源的質量是提高生產率水平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生產力作為一種資本存量,可通過對人的“投資”而提高,而其回報率比任何物質資本都更高。身心都處在良好狀態的勞動人力資源對經濟發展的近期和遠期作用是無可估量的。人力資源的質量與工作環境的安全衛生狀況密不可分,如果僅是培養工人具有適應發展生產所需的態度、素質與技能,但最終卻使他們因事故和職業病而永久或暫時喪失勞動能力,從經濟上考慮是很大損失,有時可能是難以挽回的損失。此外,事故和職業病會造成生產設備的損壞、材料及產品的浪費,從而增加生產成本,增加醫療和賠償費用。反之,勞動條件的改善,則能提高職工的安全感,有利發揮員工的干勁和提高勞動生產率。
企業的長遠發展,最根本的是取決于市場和企業的綜合素質,而社會參與、環保和職業安全健康則是反映企業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一個現代化的企業除了它的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具有:保持強烈的社會關注力,優秀的環境保護業績和保證職工安全與健康的良好記錄,
這三個方面的品質正是優秀的現代化企業與普通企業的主要差距。現代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已不再僅僅是資本和技術的競爭,而是綜合素質的競爭,現代社會不會容忍一個企業對職工的安全及健康的漠不關心。
企業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是防止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也是員工安全和建康及企業資產安全的保障。因此,企業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的同時,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從預防出發,減少不安全行為,通過要素管理,持續改進、控制和化解,減少風險,減少和防止事故的發生。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將會有效地使管理者、員工從體系的建立、完善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安全健康水平。顯然,員工會在持續改進、調整的循環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當遵守管理者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一系列活動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后,企業的安全生產將會上升到較高的層次;將會使員工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安全管理監督的缺陷都將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消除,因此,實施《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