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消防部門不斷加大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普通員工培訓的力度,防火滅火及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識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提高,對保障企事業單位的消防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當前的各類消防培訓,還存在許多不足,直接影響了社會化消防培訓效果。消防機構組織消防宣傳培訓時,無論采取何種培訓方式,培訓的實際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培訓效果好壞不僅關乎消防知識在社會上的推廣程度,同時也影響到消防宣傳社會化的進程。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建立消防安全培訓機制談幾點看法。
一、消防安全培訓責任主體概念不清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公安消防機構對消防工作負責實施的是監督管理,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條第二款第一項、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第七條第一款第七項之規定和《江蘇省消防條例》第二十四條之規定,消防安全培訓的責任主體是教育、勞動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自身。現行的消防安全培訓都是由消防部門來組織實施,履行著責任主體這一職責,教育、勞動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自身并沒有承擔起責任主體這一角色,而是被動的參加培訓。
二、消防安全培訓工作的現狀
(一)培訓硬件設施落后。當前科技在發展,培訓設施和器材也在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今培訓的主流。但消防部門培訓,還有相當部分采取口授和筆授的方式,由于時間短,培訓知識量大,許多參訓人員無法及時接受,導致參訓人員提不起興趣。
(二)社會單位消防意識淡薄影響培訓效果。培訓既要有良好的老師,也要有好學的聽眾。目前,消防培訓還不能被廣大社會單位所接收,有的單位領導消防安全意識淡薄,他們只顧經濟效益,忽視安全生產,認為消防培訓影響其生產、經營,有的寧愿交培訓費,也不愿派人來學習,有的為了湊數,隨便找幾個人來培訓,這種應付了事的心態,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
(三)混合培訓影響培訓效果。一些地區,為了節約時間,消防培訓采取轄區單位全部參加的方式,這種混合式培訓針對性差,培訓內容大而空,不能使參訓人員達到共鳴,培訓成了形式,而沒有內容,參訓人員想學點東西,也無從學起。混合式培訓不僅給授課人帶來了備課難度,也打消了參訓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其培訓效果是事倍功半。
(四)組訓人員素質不高。目前,基層消防培訓大多沒有專門的授課教師,一般是由分管領導或參謀來組織、培訓。由于日常消防監督執法事務煩瑣,有的同志培訓授課時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停留于簡單的填鴨式灌輸教學方法;有的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培訓對象的工作特點和知識需要;有的授課人員備課倉促,不太注意調動聽課者的積極性,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建立消防安全培訓機制,提升公共消防安全度
從法律法規的規定看,消防部門是完全可以將消防安全培訓這份擔子交給教育、勞動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自身的。這樣做的好處有:
1、教育部門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基礎強,對開展消防安全培訓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2、勞動部門在勞動力就業上有著有著監管權利,有利于組織勞動力就業前消防安全培訓。
3、教育、勞動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可以將消防安全培訓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社會每個角落,實現消防安全培訓工作向社會化縱深發展。
現在我們所開展的消防安全培訓都是由公安消防部門大包大攬。培訓時,在對象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導致了消防安全培訓“一鍋煮”,組訓人員為完成任務而組訓,參訓人員為應付了事而參訓現象。建立消防安全培訓社會化良效機制是做好消防安全培訓工作的保證。
1、拓展消防安全培訓渠道,建立互動機制。第一充分利用消防專業院校開展消防學歷教育,在各高等院校都在擴大招生的環境條件下,各消防專業院校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擴大防火管理專業招生,還可利用成人教育、夜校等方式開展消防專業學歷教育,為社會培養消防管理人才。第二在普通院校設立消防專業或開設消防專業課程,充分利用地方院校的優勢培養“消防生”。第三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消防管理專業自學考試。
2、各職能部門聯動,建立協調機制。在界定消防教育培訓對象、按范圍開展消防教育培訓的基礎上,對消防安全培訓教育活動,各職能部門上下協調配合,通力合作,做好通知下發、人員組織的各項工作,確保培訓對象全員參訓。
3、各職能部門聯動,建立制約機制。主要是結合工程審核驗收、人員密集場所開業、重點單位抽樣性監督檢查等督業務,對單位參加消防培訓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4、建立效能機制,教育、消防部門聯合抓好消防安全培訓的準備、講課、考核等各個環節,不斷創新消防安全培訓模式,增強培訓效果。
總體而言,消防安全培訓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立良效機制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當前的消防社會化發展之需要。
上一篇:夏季事故預防
下一篇:邏輯學在安全生產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