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產事故瞞報的主要原因
1、安全生產納入了一票否決的工作之一,直接影響到各級政府的政績。
由于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安全生產納入了單位全年經濟社會發展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在報還是不報的問題上政府與單位顧慮重重,生怕突破全年的死亡指標而使本單位工作被一票否決,從而產生瞞報的念頭。
2、安全生產考核方法不科學。現在各級政府制定的考核辦法最核心的內容是全年的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是否突破年初的下達的控制數,如果突破則評先評優就是一句空話,如果發生較大以上事故則更不愿報了。
3、對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責任追究過于武斷。當某地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特別是較特大以上事故后,在事故原因、事故性質、事故責任者的責任還沒有完查清時就進行問責,主管領導免職的免職,撤職的撤職,從而導致單位不敢上報。
4、生產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由于各級政府和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存在不想上報和不敢上報事故問題,從而給生產企業授以把柄,生產企業發生事故后政府與企業共同參與事故瞞報,政府與事故發生單位就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政府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措施蒼白無力,企業不履行自已的主體責任,放任自由,事故隱患不能及時得到消除,造成事故發生和事故瞞報的惡性循環。
二、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瞞報的主要措施
1、加強對各級政府領導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法律法規的普及教肓。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和在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生產者和管理者以及政府的領導者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認識不高,安全生產意識薄弱,是影響安全生產導致發生安全事故的重大隱患,政府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要管好生產安全,履職盡責,不失職贖職,不違法違規,就要加強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學習和了解,認清自已的責任,制定可行的工作措施加強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的監管,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從根本上杜絕瞞報事故。
2、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的責任。政府在安全生產中的責任是監督管理,督促企業加強對本企業進行安全監管,對企業不能大包大攬,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政府要在自已的職責范圍內有效地督促企業履行安全生產的的主體責任。
3、科學制定安全生產年終考核的辦法。要改變按年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的絕對數的升降來對政府和企業進行考核的辦法,應該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及經濟總量來測算考核,如對政府按億元GDP的死亡率,交通事故按萬車死亡率進行考核等辦法。
4、進一步加安強全生產監督基層基礎工作。目前縣鄉兩級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十分薄弱,體制不順,機制制不活,基礎不牢,縣級監管隊伍監管力量不足,工作條件差,監管裝備落后,由于人權事權的關系,在監管過程中監管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實;鄉鎮安監站人財物事都是鄉鎮管理,人員大多是一人,工作條件,執法能力不能適應安全生監督工作的需要,同時又是鄉鎮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者,雖然身在一線但對事故上報也心存恐懼,因此進一步創新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做到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達到監管措施及時到位,信息反饋快速的效果。
5、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廉政建設,從嚴執法,及時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發生。各級政府和安全生產主管部門要履職盡責認真學黨的廉潔從政的方針政策,提高自身拒腐防變的能力,做到在監管過程中不為利所誘,不為情所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秉公執法,從嚴執法,對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的企業要從嚴處罰,如實上報安全生產事故,不給企業授以把柄,嚴格要求企業按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要求組織生產,采取綜合措施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和安全生產事瞞報。
上一篇:避免走進安全管理的三個誤區
下一篇:現代安全生產管理分析與對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