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8·4”事件中毒患者已增至43人,罪魁禍首是侵華日軍遺棄在華的有“毒劑之王” 之稱的化學毒劑——芥子氣。
化學武器中的超級殺手
芥子氣的化學名稱為二(2-氯乙基)硫醚或β,β—二氯二乙硫醚,CAS號為(505-60-2)。原化學工業部1996年11號令《各類監控化學品名錄》中將芥子氣確定為第一類監控化學品,即可以作為化學武器的化學品。
芥子氣與沙林毒劑一樣是化學武器中的超級殺手,與臭名昭著的沙林毒劑相比,芥子氣具有貯量大、造成危害嚴重的特點。1822年,德斯普雷茲發現了芥子氣。1886年,德國的梅耶首先人工合成成功。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芥子氣是糜爛性毒劑,它能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引起局部炎癥,可以使皮膚紅腫、起皰、潰爛,吸收后能導致全身中毒,正常氣候條件下,僅0.2毫克/升的濃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在神經性毒劑出現之前,它有“毒劑之王”的稱謂,是世界上貯量較大也是化學擴散最嚴重的一種毒劑。
軍事上它被用于裝填在炮彈、炸彈、火箭、地雷及航空布灑器或地面布灑器中使用。一次世界大戰后期,德國首先使用芥子氣,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在一戰中,各交戰國共生產芥子氣13500噸,其中12000噸用于實戰。據統計,一戰因毒氣傷亡人數達130萬人,88.9%%是因芥子氣中毒。當時身為巴伐利亞步兵班長、后來成為德國法西斯頭子的阿道夫·希特勒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傷,眼睛曾一度失明。
毒性及防護措施
芥子氣在純液態時是一種略帶甜味的無色油狀液體,但工業品呈黃色或深褐色,并有芥末味或大蔥、蒜臭味。比重為1.28,氣態比重為5.5,沸點為217℃,冰點為13.4℃。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機溶劑。
芥子氣對皮膚、粘膜具有持續性的糜爛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結膜炎,引起呼吸道粘膜發炎,嚴重時造成糜爛水腫,并伴有繼發性感染。芥子氣沾在人皮膚上引起難以痊愈的潰瘍。它的蒸氣能透過衣服,對人類的粘膜組織及呼吸器官都有損害作用。
中毒表現 皮膚受芥子氣作用后,往往在短時內出現明顯癥狀,局部漸漸出現紅斑。紅斑與正常皮膚分界清晰,按壓患處可留下白色的痕跡;紅斑發展,漸漸變成青紫色并出現水皰,皰中有黃色膿液。皮膚的損傷以顏面、會陰等處較明顯,暴露部位也較突出。當大腿受芥子氣毒后,會陰必然伴有損傷,因此此點可為診斷中毒佐證之一。
眼睛受毒出現炎癥,可引起結膜炎,合并感染可成膿性。病人有流淚、羞明、發熱等癥狀,繼續發展為結膜水腫、眼瞼痙攣,至最后造成角膜潰瘍。嚴重者,由于角漠潰瘍穿孔,玻璃體、水晶體流出,眼球萎縮而失明。
芥子氣對呼吸道也有較強的致害作用,容易使呼吸道粘膜受損壞死,出現劇烈的咳嗽并有粘稠濃痰。嚴重時由于氣管壞死粘膜的脫落可機械地阻礙呼吸;合并感染引起支氣管肺炎,病人體溫升高,身體衰弱。
急救 迅速脫離現場,將傷員移至通風良好無毒處,脫去衣物,并用溫水沖洗全身。眼睛受傷者,速用溫水沖洗并用浸2%蘇打水的紗布包敷。
經過上述初步處理后,對中毒局部如皮膚上的毒液,用可溶解芥子氣的溶劑如煤油、酒精或中和劑水溶液如漂白粉、雙氧水浸潤棉球吸去毒液,但需注意勿與周圍健康皮膚接觸。對中毒皮膚的水皰應在無菌條件下剪開,放出毒液,再用浸泡蘇打水的紗布包好。對呼吸道中毒嚴重者,應予吸氧,并用1:1000高錳酸鉀溶液漱口。對于劇烈咳嗽者,可使用祛痰劑,如發生肺水腫,可靜注高滲葡萄糖液。預防感染,應用抗生素。
預防 最好的預防方法是佩戴防毒面具,若暫時不具備防毒面具,也可用紗布、棉花浸潤下列任何一種解毒溶液制成簡單的面具代替。①碳酸鈉1份,硫代硫酸鈉4份,甘油1份,熱水9份。②烏洛托品70克,碳酸鈉30克,水80毫升。
這兩種液體對于一般毒氣如氯氣、光氣、芥子氣、路易氏毒氣皆有防御作用,但作用持續時間不長,必須經常更換。
泄漏處理措施 漂白粉能與芥子氣起氧化、氯代反應,將芥子氣變為毒性較小的亞砜等產物。
我國政府一直以來對此類監控化學品的管理非常嚴格,1995年12月27日當時國務院總理李鵬就以國務院190號令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隨后化學工業部即發布了《各類監控化學品名錄》,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又于1998年6月14日以國家石化局1號令發布了《列入第三類監控化學品的新增品種清單》。
上一篇:建筑工程全過程安全管理
下一篇:乙炔發生器安全管理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