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社區消防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由于社區消防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因而其功能是其他形式的消防工作難以取代的。充分發揮社區消防的功能,從而為社區發展營造良好的消防環境,成為當前消防工作的一個重點。積極推進和拓展社區消防工作,努力預防和控制火災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既是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各單位應承擔的職責,也是新時期消防工作堅持群眾路線,推動消防工作社會化的有效途徑和舉措。建立社區消防網絡,逐步建立“政府組織領導,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的新機制,發揮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和小區物業管理等部門消防安全自查,火災隱患自除”的綜合功能,實行社區消防自治,真正奏響“社區防火屏障”的新樂章。
一、加強社區消防工作是實踐江澤民同志“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思想的有力舉措。
江澤民同志“責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思想,寓意高遠而精辟,具有廣闊的理論空間和實踐空間,是我們全面加強和完善消防工作的根本保證。調動全民積極參與預防火災和撲救初起火災已成為必然,是歷史賦予每個公民的神圣使命。眾所周知,震驚中外的1989年8月12日黃島油庫火災,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友誼館大火,這全是疏于防范釀就的慘禍。一些單位和個人面對如此教訓依然我行我素,唯利是圖,金錢唯上,在處理經濟與安全問題上得過且過,僥幸過日子,總想在消防投入上“省”一些,結果是安全“差”了一些,隱患大了一些,從而導致一起又一起火災事故的發生,悔之晚矣;火之致災,痛之初也。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不如不亡。人作為能動的實踐主體,與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單純是一種適應關系,更主要的是一種改造關系。如果真正立足于“防”,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把防范工作做到位,深入持久的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防范勝于救災”的思想,那么,大量的火災就一定會避免。開辟社區這塊消防工作的陣地,正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消防工作方針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
二、社區工作是消防工作的基礎。
社區,是城市管理的最基本單位,它是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要件和各種機構所組成的集合體。改革開放后,“單位人”逐步在向“社會人”轉變,社區便成為承接其中許多職能的橋梁與紐帶。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種家用電器、燃氣具、裝飾材料大量涌入社區中的每個家庭,單位火災荷載、火災發生率與火災危害急劇增加,但是居民的消防意識、防范火災的能力卻沒有與之同步。由此引發的大量居民火災嚴重地威脅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穩定。所以,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消防工作,伴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時時刻刻、方方面面的轉化,就成為社區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急需強化的一個重要范疇。
三、社區是消防工作深入家庭,服務民眾,走向社會的前沿陣地。
早在2000年,消防工作提出的口號就是“讓家庭遠離火災”,而盛納每個家庭,構成整個社會的最小單元的社區,自然就成了負載消防任務的一個戰略平臺。從每年火災發生的起數、傷亡人數上看,居民家庭火災占總起數60%以上,而且還呈上升態勢。2001年7月8日21時許,內蒙古通遼市平安小區一居民家因使用管道煤氣做飯,不慎發生火災,正當戶主不知所措、一籌莫展之時,小區巡邏的保安人員立即上樓,用沙發巾沾水蓋到煤氣灶上,避免了一起重大火災的發生。
撲救火災的最佳時機是在火災的初起階段,而首先發現險情的大多是社區管理人員,他們生活工作在社區中,同社區居民聯系最密切,可以隨時隨地實施消防監督管理。社區管理者生活于被管理者中間,更有利于個人良好消防安全習慣的養成,對約束隨意堵塞消防通道,亂拉亂接電線,隨意傾倒液化氣殘液等不良行為具有其他部門無法替代的作用。
四、努力提高社區管理者素質是做好社區消防工作的關鍵。
消防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等多學科,涉及人們生產、生活各個環節的全過程,對此,對社區管理者的消防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區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正順應了這一潮流,也為年輕的新一代社區隊伍管理者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新一代的社區管理者正在走向臺前,替代“老大媽”、“老大嫂”的角色。這個主角的轉換反映了深刻的歷史變革和社會更新。年輕人精力充沛,知識豐富,工作內容上有創意,管理方法上有創新,群眾工作講藝術,各級各地公安消防部門和教育部門對社區消防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提高他們消防工作的綜合素質,已成為做好社區消防工作的關鍵所在。
五、實施社區消防管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強化消防機構的職能作用。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把消防機構的職能向社區延伸,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力求解決社區存在的消防熱點、難點問題,使維護社會穩定和服務群眾相得益彰,重點在服務質量上下工夫。采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營造濃厚的宣傳教育氛圍,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與各種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陶冶情操,提高社區居民的消防安全的自覺性,只有這樣才能將群眾的自覺性變為預防火災的自覺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消除火災隱患,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消防部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利于形成群防群治網絡,更好地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其次,建成社區消防管理穩定的長效機制。建立社區工作穩定的長效機制關鍵在于完善制度的落實。制度好可以使消極現象減少,使火災隱患容易消弭,也使人們的思想覺悟易于提高,制度不好,則可因抵制不住錯誤思潮侵蝕而背離人民。另外,良好的思想教育要與制度的規范、約束、激勵、懲治相結合,在健全制度的基礎上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同時,又通過思想工作提高執行制度的自覺性,解決制度管理不了的問題。
第三,依靠科學技術優勢,加強社區消防網絡建設。一是建立社區消防網絡,使眾多的消防信息通過網絡流向社區家庭;二是把員工的教育與培訓任務,通過計算機網絡輻射到每一個受教育群體中間,使他們參與社區消防決策與管理。
第四,借鑒國外發展社區的經驗來完善社區消防工作。要自覺主動地學習和借鑒西歐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加強城鎮建設,長期擔負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職責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教育引導人民提高對城鎮社區建設的尊重,對環境的保護,對公共設施的自覺愛護,以及人們對改善城鎮的生活質量的積極參與和他們為營造一個文明現代人居住環境所做的種種努力。
第五,社區建設方面應該一切從實際出發,多元化建設社區。即可以在一個城市,一個街道,只要形成相對獨立的生活、工作區域的,都可以建立單位型的社區。這樣可有利于初級階段的社區發展,有利于盡快形成居民自治的認同有利于推進社區化建設的進程。
第六,社區消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復雜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只有加強引導,下大力氣推進,方能奏效。
加強社區消防工作是群眾利益趨向的現實需要,是消防安全形勢的迫切需要,是文明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歷史賦予我們的機遇,與時俱進,為不斷開創消防工作的新局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