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壓力管道和鍋爐壓力容器一樣,都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承壓設備。據統計,由于管道元件的質量問題造成的管道事故率占27.7%,由于管道安裝的質量問題造成的管道事故率占34.4%,這種事故率遠高于鍋爐壓力容器的事故率,所以世界上發達國家對壓力管道的安全相當重視。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壓力管道的安全監察較鍋爐壓力容器的安全監察為晚,直到1996年原勞動部以勞部發[1996]140號文頒發了《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才使得壓力管道的安全監察有了依據。
世界發達國家對壓力管道進行安全監察和安全管理大都采用認證或注冊的模式。如:
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對壓力管道的安裝資格采用許可證制度,類似于鍋爐壓力容器的U1、U2鋼印,采用PP鋼印,對于閥門等管道元件采用V鋼印等;API(美國石油學會)在“使用API會標的政策和程序”中,采用API會標的方式進行認證管理,即質量體系加上認證監督方式。
德國在蒸汽鍋爐規程TRD 110“閥件殼體”、AD規范A4和技術監督協會規范管道1065中都規定了采用注冊方式的管理模式;對于輸送氣體用的產品按《設備安全法》規定,還應打“GS”安全標志。
《歐盟承壓設備——CE指令》中規定承壓設備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蒸汽鍋爐等,必須符合指令的要求,并加貼CE標志。按該指令的附件三“符合性評定程序”的規定選擇符合性評定程序模式。選擇符合性評定程序模式的基本原則是:產品的安全風險越大,合格評定過程越復雜。
根據《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的要求,參照國際上的流行做法,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了江蘇省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和安裝的安全監察的幾點思考。
2.建立與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相互兼容的監察體系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就開展了鍋爐壓力容器的安全監察工作,經過近50年的探索實踐和研究,已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的安全監察體系。實踐證明:這套體系通過對設計、制造、安裝、檢驗、修理、使用、改造七個環節的控制,提高了鍋爐壓力容器安全可靠性,對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能起到了保障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說,壓力管道元件的制造和安裝與鍋爐壓力容器的制造和安裝是密不可分的。毋庸置疑,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和安裝的安全監察的總體思路、采用的方法、管理要求等應與鍋爐壓力容器的安全監察具有相容性。
3.結合ISO9000族的要求,引進吸收先進的質量控制手段
《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單位安全注冊與管理辦法》和《壓力管道安裝資格認可實施細則》中都規定,制造單位和安裝單位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參照ISO9000族的標準,選擇適合本單位的質量保證模式。因此在安全監察中,應完整的正確理解這一段條文的意義,既不能完全照搬ISO 9000族標準,也不能將ISO 9000族標準完全拋棄。
ISO 9000族標準是一種質量管理標準,它的認證是一種質量體系的認證,是企業的自愿行為;壓力管道元件的安全注冊和安裝資格認可是一種法定的產品認證,這兩者的區別如表1所示。
從表中不難看出:因為壓力管道首要的是安全性能,而這一點在ISO 9000族標準中體現得不夠,所以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安全注冊和安裝資格認可不可能僅用ISO 9000族標準建立質量體系。應考慮ISO 9000族標準在質量管理中的先進性和體現“預防為主”的思想,在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和安裝的安全監察中,應制定質量體系的基本要求,強調企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保證壓力管道安全性能,并通過內部質量審核、合格的分供方控制、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而建立持續的質量改進機制。
4.鼓勵企業走集約化道路,避免“小而全”
企業走集約化道路,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實踐告訴我們:只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良好,其質量體系才能正常運轉!怨膭钇髽I走集約化道路有利于質量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轉,保證產品質量,因此企業在進行合格的分供方評定后,其制造和安裝中的非關鍵工藝的外協是非常合理的。這主要體現在:
充分考慮鍋爐壓力容器的無損檢測、理化試驗的質量控制已相當成熟,為適應市場經濟,優化資源配置,應培育我國無損檢測和理化隊伍的專業化,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計劃經濟模式,逐步與國際接軌?梢砸幎,除焊接鋼管、膨脹節的產品、GCl、GAl、GA2外,其余產品的無損檢測、理化試驗均可委托認可的專業檢測單位或具備這方面條件的其他單位進行。
但是這種外協工藝和外協檢驗不能減免制造和安裝單位對其制造和安裝質量應負的責任。
5.引入中介技術機構,實行安全注冊和資格認可的評審
在《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中引入中介技術機構,規定安全注冊和資格認可的評審由認可的評審機構進行。這就對監察機構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改變工作方法,改革工作模式,改變以往對認可、評審工作的直接操作,為對評審機構實行管理和監督,以保證評審工作的質量和公正性。
評審的含義在于確認相關要求已經得到滿足的過程。這種相關要求是指法規、產品標準和指定的質量體系要求。評審是一個確認的過程和符合性審查的過程,不是判斷如何做是最合理的。這種符合性體現在:該做的要寫到,寫到的要做到,做的要有記錄。同時這個過程又是一個抽樣審核的過程。任何抽樣都存在兩類風險,一是“棄真”——好的當成壞的,二是“存偽”——壞的當成好的。所以評審機構應認真研究評審技術,尤其是評審過程中的技術關鍵,如:
(1)分析兩類風險的特點,保持合適的置信度,降低兩類風險;
(2)研究隨機抽樣的方法,應做到保證一定的數量、分層抽樣和適度均衡;
(3)根據工藝特點,識別關鍵過程,確定要評審的主要因素;
(4)“合理不合法”與“合法不合理”的處置。
6.結束語
壓力管道的安全監察剛剛起步,需要研究和處理的問題很多,本文從科學監察的角度出發僅提出了幾點思考。對于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和安裝的安全監察,目前應考慮的是研究和科學地制定制造及安裝單位的必備條件;給出一個符合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和安裝特點的質量體系基本要求,并加強評審技術的研究。
上一篇:壓力管道監檢工作中幾個問題的探討
下一篇:壓力管道事故分析及對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