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行前的檢查和準備
①水泵司機和水泵維修人員應該經過專業培訓,懂得排水設備的一般結構原理、操作規程和水泵正常運轉的各項指標,具有對常見故障的預防及處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禁止非司機開車和監護設備。
②水泵起動前,應首先檢查電氣設備和線路有無毛病,各開關手把是否處于停車位置;所有連接螺栓是否松動,聯軸器是否靈活;潤滑油的質量是否好,油量是否合適;排水閥是否關好;吸水管路以及底閥沒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③水泵必須灌滿水后才能起動
若采用有底閥排水,見圖6.1,在灌水時,必須打開放氣閥16,直到放氣閥完全冒水時,才表示水泵已灌滿水。這是,可停止放水,并在關閉放氣閥和放水閥后,起動水泵。
若采用噴射泵無底閥排水,如圖6.6所示,在灌水時,必須先順序打開閥門11和10,直到混合管13排出的全是水時,方能認為水泵已灌滿水。這是,關閉閥門11和10后,起動水泵。
2運轉時的注意事項
①起動水泵時,應完全關閉閘閥或盡量減少排水管上閘閥的開度,使水泵在負荷較小的情況下起動。
②電動機在起動后達到正常轉速時,應立即根據儀表的指示,判斷水泵是否上水,若沒有上水,應停住電動機,在排除故障后,重新起動,直到上水為止。
③為保證水泵的正常運轉,在水泵的運行過程中,要對水泵的震動、聲響、溫升、泄露、潤滑、指示儀表及各類閥及時進行觀測、檢查保養和維護。遇有異常情況,要及時排除,避免事故的擴大。
④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車檢修:
有異常震動或異常響聲以及由于氣蝕現象產生的嗓音。
電流表有劇烈擺動,或者電流超過額定電流或電壓超過±5%時。
當發現由于吸水井水位變化,使底閥埋入水面深度不合規定,以至水泵在缺水狀態下運行時。
當電動機溫升超過銘牌規定值,或滑動軸承溫度超過65℃,或滾動軸承溫度超過75℃時。
填料處滲水量過大(正常為每分鐘10~20滴),或者無水滴出而又調整無效時。盤根箱過熱,平衡盤放水管水量變化異常。
停車時,應慢慢關閉閘閥,以免引起液壓沖擊,損壞設備。水泵停車時間較長或冬季有結冰的可能時,應打開底部的放水螺絲,放掉水泵腔內的臟水。
3.離心式水泵的檢查和檢修
為保證排水系統的正常工作、消除隱患、防范事故發生,《規程》規定:
水泵、水管、閘閥、排水用的配電設備和輸電線路,必須經常檢查和維護。在每年雨季以前,必須全面檢修1次,并對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進行1次聯合排水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水倉、沉淀池和水溝中的淤泥,應及時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須清理1次。
除此之外,作好預防性檢查和定期檢修,也是非常必要的。
預防性檢查要求值班司機每班至少要對水泵檢查一次,檢查內容有:各軸承溫度和油量是否正常;泵體有無振動和反常聲響;各部分有無漏水、漏氣,根據平衡裝置的放水管流出的水量和軸上中心刻度,分析平衡裝置工作是否正常;吸水閥是否局部堵塞,閘閥和逆止閥是否動作靈活;各部分連接螺栓、銷、鍵是否松動以及真空表、壓力表、電流表和電壓表是否正常或穩定等。檢查結果是司機交接班主要的交接內容,并應記入交接班記錄中,作為以后維修工作的參考和依據。
礦井排水設備的定期檢修分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種。每種檢修工作都有自己的周期檢修圖表。檢修時除按照圖表進行工作外,還應作好檢修記錄,并摘要記入設備履歷薄中。
每年最大涌水期到來之前,都要對排水設備檢修一次。每次大修后,都要進行水壓試驗和技術測定。
4.離心式水泵的經濟運行
排水設備長期運轉,耗電量極大。提高水泵運轉的經濟性,就是采取切實措施,提高排水系統的效率。排水系統效率是水泵效率、管道效率和電動機效率三者的乘積。一般提高排水系統效率的措施是:
①定期測定水泵性能,對低效率泵要及時維修。
②根據測定結果,調整水泵的工況點,便水泵在高效區工作。
③按照設備更新的規定,作好老、舊、低效率泵的更新工作。
④合理使用管道,減少漏損。
⑤按時清掃吸水井中的淤泥以及清洗管道等。
5.備件準備
每臺排水設備都必須配備足夠的備品備件,以備處理事故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