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是高危作業單位,安全生產是煤礦的頭等大事,安全管理是煤礦企業永恒的主題。為提高安全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從剖析已發生事故原因入手,以人為研究對象,把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過程看作一個動態循環式鏈條,對人在循環中的各有關環節表現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析和診斷,找出事故發生的薄弱環節和規律性,對此加以強化控制和管理,達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控制安全薄弱環節的運行程序,包括信息收藏、診斷選擇、薄弱環節制約、動態監控和實踐驗證五個環節。各個環節之間彼此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交叉運作。
信息收集 要使安全管理工作及時有效,就要作到情況明、信息靈。為此要廣泛收集有關安全方面的信息,精確地核實信息,使之數據化、定量化,既真實可靠,又便于量化分析。
診斷選擇 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礎上,要按屬性分類,分項進行系統解剖和診斷,從中選擇出在同類、同項中起著重要影響和制約作用的薄弱環節(因素),作為重點控制對象。
薄弱環節制約 選擇出薄弱環節并加以制約,是安全選控法的關鍵。做到了這一點,就相當大的程度上抓住了安全工作的牛鼻子,掌握了主動權。
動態監控 即及時把握安全生產的最新動態,在有效控制和解決原認定的薄弱環節的同時,針對安全生產中各種新情況再進行信息收集,診斷選擇,找出新的薄弱環節,加以控制。以此循環往復不斷推進,使安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越來越少,危害性越來越小,逐漸使安全管理進入自由王國。
實踐驗證 該方法的應用是否有效,關鍵要看實踐,靠實踐來驗證。安全生產效果好,說明選擇薄弱環節選得準確,控制方法得當,反之亦然。
查找安全薄弱環節,就要對已然事故(死亡、重傷)進香量化分析和診斷,劃定一個時間段,并從事故類型、事故種類、事故班次、年齡結構四個方面進行排隊,從中尋找出每個方面存在的安全薄弱環節。
找出薄弱環節,強化控制措施,要叢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依靠科技進步,注重提高安全技術裝備水平。安全狀況好與差關鍵取決于人和物兩種因素,而物又是保證安全生產的基礎。要從加強硬件建設入手,大力改善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改善安全生產環節和條件,提高礦井的抗災能力。這需要作好三項工作:一是按照集約化生產的要求,采用和推廣先進的安全生產技術,合理設計開采布局,改革生產工藝和方法,完善和調整生產的系統。二是提高機械化水平,采用和推廣先進的生產設備,不斷改善支護方法。三是大力推行質量標準化管理,提高現場工程質量和設備質量,以質量保安全。
第二,以嚴治礦,加強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設。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納入法制的軌道,從嚴依法治礦,建立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規范科學的各項管理規章。貫徹落實規章制度要嚴肅認真,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摒棄不按制度辦事、隨心所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陋習。執行制度要保持連續性、一貫性,防止時緊時松,前后不一致。
第三,強化行為控制,提高工人的安全素質。人,既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安全生產中最不穩定的因素。一要加強安全培訓。要從治本入手,采取有效形式分工種、分年齡段組織職工進行安全學習、安全技術培訓。二要加強現場管理。要根據生產循環中的薄弱環節,采取針對性行為措施,在現場加強職工違章及不安全行為的監控,如加強領導跟班盯現場,安監員交叉巡回檢查現場,強化交接班期間的安全管理,實行環環動態監控,使職工在現場生產過程中的活動完全置于安全監督控制和保護之下。
上一篇:氨制冷系統的安全措施
下一篇:鍋爐安全運行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