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現為:
一是超設計能力生產突出。由于經濟高速發展,鋼材市場供不應求,不少冶金企業為更多的獲的經濟效益,在生產場地、工業布局受限的情況下擴大生產規模,采取噴煤、富氧、提高風溫等強化冶煉的工藝技術措施,超設計能力生產。以煉鐵為例,地方冶金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其高爐利用系數超設計能力高達50%~100%,嚴重超能力生產使高爐的職業危害隱患突顯。
二是安全監控防護設施缺少。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對部分省市冶金企業督查情況表明,有的企業無視冶金安全,對在線主體生產設備倉促建設投產,對產用煤氣等介質、壓力容器、爐壁水溫等參數,沒有安裝必要的監控報警與防護設施,一旦發生生產事故將導致員工重大傷亡。
三是企業“三同時”管理弱化。我國部分冶金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對新建高爐沒有按規定開展安全預評價工作,甚至存在無資質設計、無資質施工及無竣工驗收等問題。
四是民營企業問題嚴重。多數民營企業安全管理十分脆弱,加之近年來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多問題。
五是安全生產投入嚴重不足。我國冶金行業狀況是老企業安全欠賬較多,新建的大部分民營企業又受資金與技術的限制,嚴重影響安全生產的工藝技術及裝備的有效投入。
六是地方政府安全監督有待加強。由于政府冶金安全監督管理體制的變化,地方政府安全生產監督部門對冶金行業安全監管一時難以適應。同時,現行法規存在的缺陷使職業衛生管理等職能分散,以及安全科研機構及中介機構作為政府技術支撐作用發揮不夠,造成部分地方政府安全監督管理人員缺乏冶金行業安全的監管方法,造成“大的安全問題無力發現,小的安全問題視而不見”的監督管理疲軟局面。
下一篇:干粉滅火系統操作控制與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