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應對經濟危機,我國將對鐵路建設進行大規模的投資,這給鐵路施工企業的機械化施工帶來了發展機遇,但安全問題卻是制約機械化施工發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對鐵路施工企業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的現狀和面臨的危機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對之策。
關鍵詞:鐵路施工企業;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機械化施工;施工安全
隨著我國應對經濟危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的推出,鐵路建設將迎來空前大發展,這必將帶來大規模機械化施工。回顧近幾年來鐵路建設機械設備安全狀況卻不容樂觀,令我們對未來機械化施工安全產生憂慮。如何避免大規模機械化施工可能出現的安全危機高發?本文擬對機械設備安全管理面臨的危機及對策做一粗淺論述。
一、鐵路施工企業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的現狀及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一)機械設備的飛速發展與人力資源短缺的矛盾日趨緊張
伴隨鐵路建設飛速發展,機械化施工程度不斷提高,機械設備數量不斷增多,新型機械設備不斷涌現,而與之相關的操作人員卻極度短缺,且整體素質不高。現有的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已不能滿足施工生產的需要,需要引進較多合同工,對于他們來說,本身缺乏專業技術知識,而安全知識和意識又較淡薄,極需加強培訓,可繁重的施工任務又不允許,簡單培訓加邊學邊干就成了普遍現象,這無疑增大了安全隱患,而如何解決機械設備的飛速發展與人力資源極度短缺的矛盾也成為制約鐵路建設機械化施工安全的首要問題。
(二)機械設備的技術壽命與經濟壽命相背離的現象日益突出
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包括經濟壽命與技術壽命。經濟壽命是使機械設備的年平均使用成本(包括年折舊費和年運轉費)最低的年數;技術壽命是機械設備從使用到因技術落后而遭淘汰的年數,它與技術進步的速度和機械設備的運轉時間有關。
將技術壽命與經濟壽命統一考慮,是符合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目標的,無限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不但會增加施工單位在環保、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投入,還會帶來因性能、可靠性的下降而帶來的安全事故隱患,適時地對機械設備進行更新換代是必要的。
但由于資金的短缺和觀念的束縛,許多機械設備不但沒有適時更新換代,反而超齡使用,陳舊老化嚴重,處于極度不安全狀態。
(三)項目管理及機械設備管理在目標追求上與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存在沖突
1.項目管理的短期行為透支了機械設備未來的安全狀態。“質量、進度和效益”是項目管理追求的目標;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和正確使用則處附屬地位,在“重使用輕安全管理”思想指導下,加班加點、超能力、超負荷運轉成為常態,直接影響機械設備的技術狀態和使用壽命,加速了陳舊老化速度,致使機械設備處于不安全狀態。
2.機械設備管理與項目管理和安全管理存在三不管地帶。機械設備的管理單位一般設在后方,其對現場機械設備的使用幾乎無法控制;迫于租賃費收取和保證施工進度的壓力,他們往往還對項目部做出許多讓步,使操作人員在項目部常常處于被動和受指揮的地位,很少具有話語權;而項目管理人員作為非專業人士,對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正確使用、定期維修保養等知識極其匱乏,使現場的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被大大削弱。
(四)既有鐵路線的施工中,存在大量的機械設備安全隱患
既有鐵路線施工中,軌行車輛與列車追尾或相撞、挖掘機挖斷正在使用的各種線纜、因機械設備原因砸點等事故時有發生,影響惡劣。這既有運輸系統與施工機械設備的相互干擾,也有施工線路與其他正在使用的鐵路、公路、電力、通信及建筑物等的交叉跨越,增大了機械設備施工的難度和風險,更有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管理不到位或出現脫節的地方,使施工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
(五)基礎管理工作的薄弱,使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缺少章法
事故發生的原因千千萬萬,但每次幾乎都能落實到一個非常具體的管理工作疏忽的細節,正是平時基礎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成為了事故發生的安全隱患。對基礎管理工作的忽視與放任,造就了事故分析與防范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畸形體制,使我們的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缺少章法。
(六)危險多變的環境給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增加了難度
鐵路建設大部分在遠離城區的野外、山區、高原甚至沙漠,氣候與地質條件惡劣復雜,點多線長的鐵路建設特點致使機械設備經常在各個項目間頻繁調運,而企業僵化的檢測、保養維修管理體制已不能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養護,機械設備的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二、鐵路施工企業如何應對當前機械化施工中面臨的各種危機與挑戰
(一)以人為本,建立健全選拔、教育、培訓、考核、監督、檢查及獎懲等一整套制度,從源頭上防止機械設備安全事故的發生
據統計,因人為違反操作規程發生事故的占80%以上,關鍵時刻操作人員的操作處置結果,直接關系到事故的發生與否,幾乎可以說,操作人員水平和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事故發生的概率。因此,杜絕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就能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發生。
1.把好操作人員的選拔關。應優先選擇那些心理素質穩定、做事嚴謹認真、愛崗敬業、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的人員作為操作人員。結構復雜、技術含量高的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還需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和較強的學習能力。
2.把好操作人員技術教育關。在目前機械設備大發展和新型機械設備不斷出現的情況下,靠原來的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施工生產的需要。應組織廠家的技術專家和有經驗的師傅編寫教材并親自授課,對操作人員進行大規模輪訓,以迅速熟練掌握操作技術要領。每個操作人員都必須要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3.把好操作人員安全培訓關。對操作人員進行設備管理單位、項目部和施工班組三級安全教育。要有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條件的還應邀請建設單位安全人員針對既有線施工安全規章進行專門培訓;堅決避免走形式走過程。未經培訓或培訓不合格禁止上崗。
4.把好獎懲關。建立操作人員安全管理獎懲約束機制,將其義務和責任與經濟利益掛鉤,使其真正自覺具有安全風險意識。
5.把好監督檢查關。作為一種外部制約力量,監督檢查要具有一定權威性和震懾力,并與獎懲約束機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消除機械設備的不安全因素,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1.陳舊老化的機械設備的使用給施工生產帶來了安全隱患,對達到報廢條件的要堅決強制報廢,不能抱絲毫僥幸心理去繼續使用,否則將得不償失,建設單位也可建立有關制度,對施工單位老化陳舊機械設備,拒絕頒發進場許可證。
2.在機械設備從進場到使用完畢調出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要強化基礎管理工作,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機械設備進場前,要建立檢查登記制度,檢查其性能的優劣和可靠程度的高低,對于某些功能失靈、安全保護裝置不全或失效的機械設備要嚴格檢修,檢修后檢查合格,方可進場,否則堅決拒絕進場。
大型機械設備的安裝與拆除要嚴格遵守規定,事先要根據現場情況制訂方案,并報上級部門審查批準,嚴禁無資質人員擅自拆裝。
安裝好的機械設備還要由項目部的安檢人員進行檢測驗收,合格后方可運行。
機械設備運行中,要堅持進行開機前、作業中和停機后的三查和例行保養,對于多人輪班作業的設備,還應建立交接班制度,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和便于查找事故發生的原因。
使用完畢退場的機械設備要及時進行保養和維修。
3.做好機械設備定期審驗工作。正常應一年審驗一次,機動車輛等按地方交警部門的規定執行,電氣化架線車等軌行車輛按鐵道部的有關規定執行。
上一篇: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