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畔中學現有9個班,學生人數500多名,教職員工33名。
2009年度,田畔中學為了創設育人環境、提升學校品牌,積極創建名牌學校。重新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和奮斗目標,確立了“嚴、愛、實、拓”的校風,“愛教、善教、身教、研教”的教風和“樂學、勤學、會學、博學”的學風。在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工作中,我校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健全網絡、落實措施、管理到位、責任到人。現在校風正,教風、學風良,師生文明,遵紀守法,教育秩序好,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為師生創設了良好工作學習環境。
回顧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領導重視,健全組織和工作制度。
1、統一認識,健全組織。
我校黨支部、校長室對學校創建安全文明工作有著清醒的認識,把創建工作列入學校工作議事日程,加強安全、文明、衛生管理。在統一認識的前提下,學校成立了創建領導小組,安全教育領導班子,切實做到書記、校長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全體教師共同抓,使創建工作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2、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確保安全、文明工作落到實處,并不斷得以強化。建立領導、教師值勤制度,用餐管理制度,衛生打掃制度,檢查評比制度,保安門衛值班制度,節假日教師值班制度等,同時加強了對學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工作,經常召開教師會議,了解、分析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布置創建工作,傳達上級有關精神。結合各級安全檢查,督促有關方面及時整改,確保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有秩開展。
3、層層落實文明安全責任制。
按“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每年教育局與校長簽訂責任狀,校長與教職工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建立了“安全目標任務”和“考核獎懲制”,把責、權、利相結合,把各班級每學期各項工作進行檢查打分,作為期末評選“先進班級體”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硬件建設和安全衛生管理工作,確保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的全面落實。
1、加強硬件建設,采用人防技防相結合。在重點部位(電腦室)自動報警裝置。
另外我們不定期安排教師值夜,加大了安全保障系數,確保學校師生人身安全和學校財產的安全。
2、加強門衛保安管理,進門實行登記制度,寒暑假、節假日領導都親自帶班與值班教師一起護校。
3、加強對學生德育管理工作,建立通報制度,各班主任對班內學生嚴格管理,及時掌握信息上報拯教處,便于及時進行調解矛盾,防止惡性事故發生,學校經常對有問題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引導,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做好幫教工作,把矛盾和問題消滅在萌芽中,至今沒有出現違法犯罪學生。
4、定期進行安全檢查。
5、總務處加強校產管理,對各班財物每學期進行檢查登記,發現人為損壞,進行賠償并及時修理。值勤學生每天檢查各班文明衛生執行情況,設立流動紅旗評比,每周一升旗儀式公布成績。
6、嚴格執行食品衛生管理條例,后勤部門重視做好衛生監督工作和操作培訓工作,加強食堂的衛生監督工作,嚴格把好食品采購、清洗、烹飪、消毒衛生關,堅持做好食物留樣制度。食堂工作人員持證上崗規范操作,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7、學校十分重視健康教育工作,在師生中經常開展健教知識講座,特別加強學生衛生習慣的培養,衛生保潔區落實到位,經常打掃,使學校的校園環境保持良好。
8、重視做好宣傳教育和防范工作,每到寒暑假印發告家長書進行安全宣傳教育,每學期組織師生觀看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宣傳版面、影像資料等,大大提高了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加強法制教育,創建文明校風。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近幾年來,努力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抓住國內外重大事件,利用升旗儀式、校會、主題班會等時機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師生愛國熱情。樹立刻苦學習,長大報效祖國,強我中華的遠大志愿。
2、創建文明新風。學校積極開展建立優良教工群體和優良班集體建設,全面開展文明辦公室、文明班集體的評選活動,深入開展社會公德、教師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助人為樂,文明之風吹遍校園。
3、加強法制教育。學校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有力推動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通過對《刑法》、《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增強了教職工的法制觀念,逐漸杜絕以教謀私和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同時經常性對師生進行安全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還配合社區進行禁毒教育,參觀禁毒展覽。增強了學生的法制觀念、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的加強,以及優良班集體的創建活動,為搞好學校綜合治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建立通報制度。學校每逢舉行重大活動預先制定好活動計劃和應急預案。
四、總體規劃,堅持抓好校園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1、整體規劃,體現科學性。
我們根據學校實際,制訂出校園環境建設的總體規劃,逐步進行改造。環境能影響人、熏陶人,它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據此認識,我們十分重視校園德育環境的建設,通過優化德育硬件環境,開展德育主體活動等途徑,不斷提升學校德育環境人文化含量,使學生在一個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校園德育環境中得到最優化的發展。學校有計劃地美化環境,植樹種草、修建花壇等。校園內樹木蔥蔥,綠草茵茵,醉人花香飄校園,沁人心腑。
2、合理布局,體現教育性。
學校是育人的園地。首先,學校教育的目的和特點就決定了校園建設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教育教學設施的置備、裝修等,都必須和育人的目的保持和諧一致,體現出育人的功績,管理者應把它視作“無聲的教師”精心設計,象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一樣去重視它,不斷完善,提高它的教育性能。
學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開展青少年文明行為養成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明白應按此目標去做。
3、科學管理,提高實效性。
出于科學管理的需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建立的各種規章制度等,都應視作一種教育手段。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將學校環境衛生工作劃分成各責任保潔區,并建立評比制度,責任到班,定期打掃,領導定期、不定期檢查、抽查相結合。學生干部每天作好記載,設立流動紅旗。設崗定位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的勞動崗位,定期服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發揮他們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綠化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將學校綠化地段劃分到班級和每個后勤人員,由他們進行管理。比如拔草、澆水、滅蟲、施肥等。并建立相應的檢查考核制度,從而增強工作責任性。培養了學生愛護花草樹木的自覺性,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現在一進校園就能使人感到一種蓬勃向上的氣息。
通過創建工作,我們優化了育人環境,提高了全體師生對創建安全文明工作的認識,促進了學校整體工作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今后,我們決心進一步加強管理,為創建平安校園作出更大貢獻。
上一篇:學校安全教育日活動總結
下一篇:春季開學期間學校安全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