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開會,拿到出席人員的名單時,看到周韻菲這個名字。有位同事道,一個姑娘在基層工會搞安全工作,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周韻菲不是姑娘,是個正宗大老爺們!
知識與意識
周韻菲是湖北黃梅人,學哲學出身。畢業(yè)后,擺在他面前的本有幾個更好的選擇:政府公務員、老師。但性格倔強的周韻菲卻偏偏大老遠跑到了天津,進了中國石化第四建設公司,先從事宣傳工作,1995年到工會干上了勞動保護。
從哲學到工會的勞動保護,似乎相差甚遠。但周韻菲認為:不遠。世間萬事萬物,哪一項離開了哲學?哲學能夠指導具體工作,哲學最講對立統(tǒng)一、質(zhì)量互變、主次矛盾。飽受4年哲學熏陶的周韻菲把這些運用到了工作實踐中去。“抓矛盾的普遍性,那么班組就是最容易發(fā)生問題、又是最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看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本單位和其他單位在安全工作上的區(qū)別。”
周韻菲干了10多年的勞動保護工作,應該說時間并非很長,資歷也并非有多么老,但讓我感到他和別人不同的是,他把辯證法能十分自然貼切地用到安全生產(chǎn)中。我們一見面他就直抒胸臆,談起了物質(zhì)和意識的關系。“唯物主義認為物質(zhì)決定意識,發(fā)生事故,無外乎兩個方面:一個物的不安全因素,這個可以靠人消除。一個是人的不安全行為。而這種行為又大多是不懂安全知識的后果,并非什么安全意識淡薄。”周韻菲的一席話讓記者覺得頗有新意。
現(xiàn)在的許多事故調(diào)查處理結(jié)果,涉及到人的方面,幾乎都少不了“安全意識淡薄”。顯然,周韻菲與之相悖,并闡述了理由:
安全意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當然也不會靠員工自己憑空產(chǎn)生,它來自于平時不斷的、各種形式的培訓教育,如果這些方面沒有做好,他怎么會知道危險,怎么知道防范于未然?從這點來說,安全知識決定安全意識。
正因為如此,在周韻菲他們單位,把加強安全工作這篇文章側(cè)重在職工教育培訓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動。
石化建設企業(yè)施工地點變動大,流動性強。今天在北方,明天去南方,今天在地面,明天上高處。針對這種情況,他們在培訓中采用了許多新方法,走出教室,靈活多樣。如身份置換培訓,針對有些職工對安全員工作不理解的情況,就“請你當一次安全員”,讓員工體會到安全員“挑刺”的良苦用心;天津市總工會舉行的“兩個一”活動:每個班組消除一次隱患,糾正一個違章。化四建結(jié)合培訓將這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對于有重大發(fā)現(xiàn)的采取職工冠名法,激勵他們工作積極性;還有安全獎票制等等。
“一次20塊,拿到獎票就兌錢。如果沒做好,累計三次就要罰20塊。”軍中無戲言,賞罰分明!
為了讓員工時刻不忘安全,周韻菲他們真是絞盡腦汁,別出心裁。去年,他們組織安全教育會,會上就是讓一個人拿一個西瓜從高臺上丟下去,一地紅瓤。“那個場合語言是多余的,不遵守操作規(guī)程,后果和這西瓜一樣。”
物質(zhì)出意識,知識出意識,教育出意識。看來,周韻菲的安全哲學成效斐然。
以情動人
工作這些年,周韻菲感到,雖然自己從事基層工作,但肩頭責任同樣重大。石化建設企業(yè)的施工環(huán)境很多都是高溫、高壓、有毒、有害的。盡管HSE體系已經(jīng)引入多年,但職工安全觀還是比較滯后,“我們施工所造成的煙塵,有毒有害氣體,影響了人家可能會被索賠,但身為員工反覺習以為常了。”周韻菲操著他那湖北口音說,有些激動又有點無奈,除了這些,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噪聲等新的危害職業(yè)安全的因素,安全教育不但要重視傳統(tǒng),更要與時俱進。
周韻菲工人味很濃,他說他平常想到的、牽掛的也就是工人。有一年在海南,當時肝炎流行,公司經(jīng)費困難,沒錢買預防藥。周韻菲斬釘截鐵地說,砸鍋賣鐵也要保證一線工人的健康。經(jīng)過努力,硬是從工會經(jīng)費里擠出錢來為職工打了預防針。由于公司高處作業(yè)多,他們每兩年對職工進行一次查體并建立檔案,如果公司效益不好,和以前一樣,從工會經(jīng)費里摳,哪些人患了禁忌癥,哪些人身體不好,他都心中有數(shù)。
化四建施工隊伍遍布全國各地,有的還飄洋過海去了意大利。為了讓這些離家背鄉(xiāng)的員工能感受到親人的關懷,周韻菲他們搞了“一封信,一線通”活動。逢年過節(jié),在家子女給自己父母寫一封安全信,通過網(wǎng)絡電視,讓外埠職工跟家人見個面,講幾句話,讓這些員工知道家里人都在等待著他們平安歸來。
“每天看到員工們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我就高興。這就是物質(zhì)和精神的相互轉(zhuǎn)化啊。哈,對不起,你看我又講到哲學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