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涵洞是在電纜集中的場合,挖掘地下隧道,并在隧道洞室內安裝支架,將電纜并排架設在支架上。這種隧道稱做“電纜涵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工業(yè)化進程不斷發(fā)展加快,工礦企業(yè)越來越多,使用電纜的工礦企業(yè)比比皆是,一旦因電纜引發(fā)火災事故,輕則會導致工作生產局部中斷,重則會使整個工礦企業(yè)處于癱瘓狀態(tài),嚴重的會引起人員傷亡和國家、集體、私人財產的重大損失。正因為如此,作為火場指揮員,如何應對電纜涵洞火災,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下面就以我中隊轄區(qū)2001年鎮(zhèn)江市諫壁發(fā)電廠“3.19”火災為例,簡單的闡述一下自己的一些觀點。
一、鎮(zhèn)江諫壁發(fā)電廠“3.19”火災撲救情況介紹
諫壁發(fā)電廠位于鎮(zhèn)江市諫壁鎮(zhèn)東首,該廠為國有特大型企業(yè),現有職工3800人,2000年底10個發(fā)電機組經過改造,裝機容量為162.5萬千瓦,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火力發(fā)電廠;裝機容量名列前茅。2001年3月19日下午13時20分,該廠地下電纜溝(高2米,寬1.8米,長分別為120米和80米的兩條交叉電纜及部分支線)內的電纜突然起火。該廠專職消防隊接到車間報警后迅速趕往現場投入撲救,鎮(zhèn)江市消防支隊接到報警后,先后調集了十個消防中隊,三個企業(yè)專職隊共28輛消防車,156名消防官兵(人員)投入火災撲救。火災發(fā)生后,鎮(zhèn)江市消防支隊原支隊長季俊賢、朱軍副支隊長迅速帶領支隊各部門相關人員趕赴現場指揮。鎮(zhèn)江市原市委書記張衛(wèi)國,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陳逸中,市政府副市長張學東,副秘書長秦雙林,市公安局副局長馬玉根、高曉光等領導接到報告后也先后趕到現場,組織指揮撲救。江蘇省消防總隊接到報告后,總隊司令部滕紹江參謀長、戰(zhàn)訓處李振飛處長迅速趕到現場指揮撲救。在撲救過程中,火場總指揮部緊急調集了鎮(zhèn)江諫壁油庫、高家門油庫、江都生產廠家等單位的泡沫液及常州市消防支隊空氣呼吸器增援火場,經過所有參戰(zhàn)人員的奮勇撲救,此次電纜隧道大火于20日凌晨2時10分徹底撲滅,取得了這次滅火戰(zhàn)斗的勝利。
二、電纜涵洞火災特點
1、火場溫度高,火勢易蔓延電纜由聚乙烯包覆,一旦著火,聚乙烯會邊熔融邊燃燒,在電纜涵洞內,若其中有一根電纜著火,便會加熱引燃并排的其它電纜。由于火災發(fā)生在封閉空間內,熱煙排不出去,熱量聚集,散熱困難,地下空間溫度極速提高,使火勢不斷蔓延擴大。
在“3.19”火災中,著火部位為7-10號機組地下電纜隧道,該隧道東西長120米,南北長80米,隧道寬1.8米,高2米,且東西南北貫通。隧道內部布滿數百條電力電纜,火勢燃燒猛烈,火勢蔓延極快,如果火勢得不到及時控制,整個電廠將處于癱瘓狀態(tài)。
2、產生大量有毒煙霧,能見度低
電纜在燃燒過程中,釋放大量有毒氣體和煙霧。由于聚乙烯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濃度能達到3%以上,未采取有效保護措施的人在涵洞內短時間逗留即有生命危險。加之大量煙霧滯留在地下密閉空間內無法排出,且溫度極高,對參加撲救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嚴重影響火災的撲救進程。3、隧道內部結構復雜,火情較難確定由于電纜隧道位于地下,內部結構比較復雜,且東西南北貫通,出入口數量較多,現場又充滿濃烈的有毒煙霧,能見度極低,且看不到明火,較難在短時間內判定火情,給參戰(zhàn)人員滅火工作帶來困難。
三、電纜涵洞火災撲救措施
(一)搞好火情偵察,及時準確判斷火情
1、電纜涵洞內部構造復雜,電纜交錯延伸,戰(zhàn)斗進攻之前必須查明起火電纜洞內線路走向,包括出入口、換氣口位置;起火路段、起火點與最近出入口的距離;火勢發(fā)展情況、有無向地面建筑蔓延的途徑等相關情況。在“3.19”電纜隧道火災中,因煙霧濃度大、能見度低,從外部偵察不到火點和火勢蔓延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火場指揮部在詳細詢問廠里技術員的同時,及時組織2個精干偵察小組,反復深入廠房和隧道內進行火情偵察,為確定火場的主要方向,正確部署戰(zhàn)斗任務,提供了可靠依據。
2、鑒于電纜涵洞火災的特殊性,在進攻前首先要選好帶隊干部和戰(zhàn)士,組成偵察小組承擔火情偵察任務,對干部要選擇滅火作戰(zhàn)經驗豐富,具備較強業(yè)務技能,年輕力壯,會操作各種內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和偵檢儀器,熟悉內部布局,對戰(zhàn)斗員要求業(yè)務技能好,年輕靈活,有一定的火場戰(zhàn)斗經驗,有較強的自我防護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勇敢精神。
3、要組成若干個火情偵察小組,反復進行,在著火單位安全人員和技術人員的配合下,不間斷的進行各方面的火情偵察,保持通信暢通,隨時向火場指揮部報告火情發(fā)展的趨勢。并且作出對火勢發(fā)展的判斷,提出參謀意見,使火場指揮部能及時調整戰(zhàn)斗部署,牢牢掌握滅火主動權。
(二)加強第一出動,集中優(yōu)勢兵力于火場
電纜涵洞一旦發(fā)生火災,便會造成火焰溫度高,火勢蔓延速度快,產生大量有毒煙氣,容易造成設備膨脹斷裂,建(構)筑物變形倒塌和人員傷亡的危害。消防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此類火災報警時,應同時調集附近公安消防隊和企業(yè)專職隊趕赴火災現場,加強第一出動力量,并及時向值班首長匯報情況,再根據火場情況,再作調集其他力量,以集中優(yōu)勢兵力于火場上。在鎮(zhèn)江諫壁發(fā)電廠火災中,支隊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報警后,在第一時間調出4個公安消防中隊和2個企業(yè)專職隊14輛消防車,92名指戰(zhàn)員前往撲救。支隊指揮員到達火場后,根據火場形式以及火勢將彼及的范圍,又及時調集了臨近公安消防隊和專職隊的先進車輛和防護裝備及滅火劑到火場。調度力量準確,迅速,及時,為最后的徹底消滅火災提供了兵力保證。
(三)根據火勢變化,靈活、正確地運用戰(zhàn)術措施
電纜隧道火災與其他類型火災有很大的不同,根據其火災特點,并根據火災現場情況及火勢蔓延發(fā)展變化,應相應地采用技戰(zhàn)術措施。
1、分段灌注,在隧道兩端進行堵截,中間切斷的戰(zhàn)術。當火勢燃燒猛烈,煙火封鎖了出入口通道,人員無法內攻滅火時,可以采取從隧道兩端和中間向隧道內噴灌高倍數泡沫滅火,形成三面合擊之勢,有效地控制火勢蔓延。
2、是突擊攻堅,近戰(zhàn)滅火,戰(zhàn)斗行動中,由于受到地形環(huán)境和器材的限制,必須有機動靈活的戰(zhàn)術措施,組織若干個攻堅突擊隊深入隧道內部,采取輪番交換、前攻后掩、強行推進、抵近射水、及時消滅火災。
3、用水泥沙土澆灌封堵,在隧道狹窄、電纜布置稠密、滅火人員無法深入內部抵近滅火的情況下,為防止火勢的不斷蔓延擴大,火場指揮部應果斷采取措施破拆電纜井,使用水泥沙土等灌入隧道內部封堵,及時有效地控制煙火向其他部位和設施蔓延擴散。
4、是充分利用機械排煙,隧道輸電電纜包覆層一般分為兩層,內部使用聚乙烯塑料,外部使用聚氯乙烯塑料,當電纜發(fā)生火災燃燒時,隧道內部產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氯化氫和二氧化硫等巨毒氣體,嚴重威脅滅火人員的生命安全。在滅火行動中,要特別做好滅火人員的個人防護,在火勢得到控制后,應有選擇地打開部分電纜井口,利用固定和移動排煙設備進行有效的排煙,及時降低隧道內部有毒氣體的含量和煙氣的濃度及溫度,加快撲救進程
四、做好后勤保障,保證滅火戰(zhàn)斗需要
撲救電纜隧道火災,使用的器材、滅火劑需求量大,尤其是空氣呼吸器、防火隔熱服、手提探照燈、高倍數泡沫液、通信器材等。因此,后方勤務人員必須在火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統一指揮,統一計劃,周密組織,密切配合,提高后勤保障效能,對火場上出現的各種需求實施快速保障。要組織足夠數量的備用器材到場。同時,建立充氣與器材維修站,確保前方所需器材的供應。
“3.19”火災發(fā)生后,火場指揮部及時調集諫壁油庫和江都廠家泡沫液到現場,在長達12個半小時的滅火戰(zhàn)斗中,先后投入使用了28輛消防車,65具空氣呼吸器,36臺常規(guī)、集群電臺和大量空氣備用鋼瓶等裝備器材。并且所有到場裝備器材在滅火戰(zhàn)斗過程中運轉正常,沒有發(fā)生一起故障。同時,新裝備部隊的破拆器材、照明工具、排煙裝備等也發(fā)揮了關鍵攻堅的作用,保證了滅火戰(zhàn)斗的順利進行。
對于火情比較復雜、燃燒猛烈的電纜涵洞火災,火場指揮部應根據情況,適時要求自來水、衛(wèi)生、供電、交通、公安、部隊等單位配合,參與搶救、堵截火勢消滅火災的任務,以此增強滅火力量,確保滅火任務的勝利完成。
上一篇:關于電纜涵洞火災撲救的思考
下一篇:淺析如何開展火災現場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