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礦井地質工作是煤礦技術工作的重要基礎,做好礦井地質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多類事故的發生,對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實例的全面分析,闡明了加強地質工作對預防,控制各類災害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確立了礦井地質工作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礦井地質工作 煤礦生產
0 引言
礦井地質工作是煤礦生產、建設開發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地質工作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煤礦生產發展,地質工作貫穿于煤礦開發、利用直至報廢的全過程。據統計,在煤礦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中,約有60%~70%為冒頂、瓦斯爆炸、突水等惡性事故(在地方礦、私營礦還要比這個比例大),而所有這些事故都與礦井地質工作有很大的關聯性。因此,加強礦井地質工作,可以有效預防或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對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增強礦井防災抗災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重要。
1 礦井地質工作在煤礦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1.1 防止礦井水災事故的發生 水災事故具有突發性強,危害嚴重的基本特征,甚至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給礦井造成毀滅性的災難。防治這類事故的有效手段,除了在防排水設備,配套設施這些硬件上提高認識以外,更要在加強礦井地質工作的另一個分支——水文地質這個軟件上下大功夫。通過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其中包括勘探和生產過程中各種水文資料的積累整理、以及綜合相關理論對其進行科學分析的一系列過程,使我們對一定區域內的主要含水巖系及其水文特征,主要含水層的含水性隨季節、年度及降雨量的變化而遞變的規律等客觀事實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以從宏觀上指導我們的設計和生產布局;同時在生產實際中對可能發生事故的區域以及情況不甚明了的老塘、舊巷等采取超前打鉆探放水,實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施工原則,就能在大局上掌握控制水患的主動權,大大降低發生礦井水災事故的概率,減小其危害程度。
1.2 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 瓦斯爆炸、煤礦瓦斯突出等瓦斯事故是煤礦發生重大惡性事故的表現之一,它具有突發性強、波及范圍廣、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點。抑制和消滅瓦斯事故在煤礦安全工作中起著決定和主導作用。過去,在處理和解決這類問題時,往往把工作著眼點完全放在“一通三防”等側面,而忽視甚至放棄對礦井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瓦斯地質工作的研究和投入,其結果是對瓦斯災害僅僅限于被動防御,而缺乏有效的預見和超前規劃,無法從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此類事故的發生。
比如,東北某礦八十年代中期在-109.0標高掘送巖石機道(平巷)時,按設計巷道將自底板至頂板穿越A8煤層以及一個落差達40 m的正斷層F14。由于當時對該區域礦井地質資料研究程度不夠,對煤與瓦斯突出和埋藏深度,構造等因素的關系認識不清。在掘進中當巷道接近A18層頂板及F14斷層的預定位置,并發現瓦斯涌出量增大,煤層結構紊亂及其它突出征兆時,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僅采取了一些諸如加大風量,減少每次放炮火藥量等措施控制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在一次炮后20min,突然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噴煤距離50m,有18m的巷道全斷面被煤粉封嚴。突出煤量627t,沼氣約1180m3。所幸當時處于交接班時間,場子及附近沒有人員停留,否則這將是一起致多人傷亡的特大事故。
事后,通過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確定了工作的主攻方向,全方位地加大了礦井地質工作、特別是瓦斯地質工作的工作力度。經過長時間努力,對煤與瓦斯突出與煤層的埋藏深度、構造及其它因素的關系等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并采取了完善的對策。由于認識到位,抓住了礦井地質工作這個主要矛盾,對瓦斯涌出規律及瓦斯災害的預防能夠做到有據可查,有章可循。
1.3 防止由于設計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隱患 在煤礦企業中,生產必須遵從既定的程序和規范,也就是必須按照設計施工。而礦井地質工作所獲得的資料和成果是制定這些設計最主要的依據和條件。只有對一個區域的煤(巖)層產狀,結構、性質、厚度及其橫向變化、瓦斯情況、水文特征、火區及巖漿巖侵入等礦井地質資料掌握準確,設計部門提出完善、合理的設計才有可能。這種完善、合理性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它能保證生產在快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而安全是其中的核心。生產過程安全系數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本身所依據的原始資料是否完整、準確地反映了施工過程中所將遇到的實際情況。
比如,井田范圍內某一區域存在火成巖侵入及局部含水層。如果地質資料已詳盡反映了這些事實,在設計時就可考慮使施工遠離這些區域,必須能事先制定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的發生,使整個生產過程具有預見性和安全保障;反之,如果礦井地質工作不到位,未能提供翔實準確的基礎資料,設計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準確地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生產便會陷入盲目、無原則的狀態。這樣既可導致透水淹井等直接事故的發生,也可導致間接事故的發生。這里所說的間接事故,就是雖未引起事故的直接發生,但卻對將來的施工生產帶來嚴重安全隱患的一類事故。
地質資料不清是引起這種連鎖反應的基本根源。事實上,施工時間和工程量等因素與事故的發生概率有一定的線性關系,是成正比的。一個優秀的設計其主要標志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的利用率,減小工程量,縮短工期,特別是要盡可能避免無效工程的施工。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要提高設計人員素質,避免人為因素影響外,更重要的是應該全面加強礦井地質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質資料的準確性,這是減小和杜絕各類事故發生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從根本上保證安全生產的癥結之所在。
1.4 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 頂板事故是煤礦生產中另一類常見事故。雖然近些年來由于先進技術的采用和管理方式的改進,這類事故發生的比例及嚴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在一些不發達地區、非國有煤礦特別是個體小煤礦中,頂板事故依然是制約其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工藝落后,生產工序不符合實際情況;工人素質差,掌握技術、執行措施不到位;開采的地質條件限制,地質構造影響等。其中與地質條件、地質構造有關的頂板事故占有一定比例。
如果有詳盡的地質資料做指導,在施工之前我們就可以對施工層位的圍巖性質(比如堅硬程度,理解隙發育程度),斷層、褶曲及煤層產狀掌握準確,以便針對具體情況,合理確定不同地段的施工措施,特別是掘進爆破工藝及支護方式。材料、設備及人員配置等生產要素能事先到位,這樣就能在管理和技術層面上保證對頂板事故的積極預防,有效地減少和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
2 結束語
礦井地質工作在煤礦安全生產中起著重要的先導作用,做好礦井地質工作,對瓦斯事故、水災事故及頂板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保證煤礦安全生產,提高煤礦生產效率及經濟效益。在煤礦企業中,只有正確認識礦井地質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才能對本企業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決策,把工作開展的更好,因此,礦井地質既是一項專業技術工作,同時又同生產實際緊密相關,對煤礦安全生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一篇:煤礦電氣設備與供電系統的保護
下一篇:煤礦供電保護及其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