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貝卡爾特紡織機械器材有限公司自2006年10月份開始試生產,到2007年6月份,共發生4次以上的損失工時工傷事故,11次無損失工時事故,總損失工時44天。但自2007年6月份以后至今卻有了極大的改觀,已超過400多天沒有發生損失工時的工傷事故。
這前后兩年多來的大轉變,仔細想來,感觸頗多,總結下來有如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安全意識的形成非常重要
首先是對各部門經理樹立安全和生產唇齒相依的觀念。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其次,營造“人人關注安全”良好氛圍,建立起全過程、全員的安全環境。從員工入職的基本安全教育到部門級的安全教育到班組級的安全教育全面展開。再次,當員工有違章違紀或發生事故,不只用簡單的行政處罰和經濟制裁,還輔之以有效的事故樹分析。在班組內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做到教育本人、警示眾人。
從以往事故的各種成因分析來看,總是會有一條“安全意識不夠”,“我要安全”本來應是職工本能的內在需要,但在公司建立和生產初期,卻變成了的一項硬性指標。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通過公司層面堅持不斷地宣傳教育,已經逐漸確立起每一位員工的安全意識,但要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還要待以時日。
二、安全生產投入切實可靠
談到效益,人們總是想到利潤、成本、資金、節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來越多的現實向我們證明,企業的安全生產好壞,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沖擊和影響是直接的。安全投入能解決不安全的因素,使之不發生各種事故,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使得生產經營性投入不受到損失,實現產品質量、產量的提高,因此實現安全生產也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關鍵因素。
安全投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直接解決不安全因素(事故隱患),改善勞動環境和條件。二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以解決人的問題為主的人力資源、人員素質的投入。如開展各種安全活動、安全教育、安全培訓,改善勞動防護用品和增加安全裝備等。在2007年下半年展開了一系列設備風險分析,并對存在安全風險的機器進行了拉網式的整改,如對于貓頭鷹國產沖淬卷線的漏油問題進行集中整改,對進口Inline的回油管道進行硬管彎頭的改造。對固定蓋板的安全門裝置進行全面恢復。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障體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在日常的生產活動中保證安全的記錄,必須在公司內部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體系。
首先,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內容要完整、結構要合理。既要包括日常安全生產制度和監督保障,又要包括事故應急救援和響應保障體系以及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其次,各部門經理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實,使一線員工懂得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是在過去發生的安全事故的基礎上編寫的。教育員工自覺用規章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把自覺執行規章制度變成大家的自覺行為。
四、加強日常安全生產監督
為了保證在日常安全生產,對操作工的監督非常重要,因此在生產系統內部對安全的監督也有很大的力度,從生產經理到領班到三班運轉的組長都是日常安全生產的監督者,對任何違反安全規定的各種行為隨時指正。同時,BCSW還運用外部的力量,如引入保安公司的24小時不間斷巡檢,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不安全行為進行記錄并及時責成相關部門經理進行整改。
五、防患于未然
古人說:“明者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意思是:明智的人在事故發生前就有了預見,有智慧的人在危險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避開了,災禍本來就大多藏在隱蔽不易發現的地方,而突發在人的忽略之處。這話對安全生產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安全工作的關鍵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首先要提高員工對各種生產設備熟悉。對生產現場的每一個工種和機器,都必須做過相關的危險源分析,使得每一個生產環節存在的安全隱患,員工要能及時察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排除。其次要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技能。這就需要加強員工對SOP標準操作程序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反復不斷的安全技能培訓,使他們真正掌握安全生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本領。
要想實現安全生產,必須嚴格落實執行力。部門經理要以身作則,不折不扣地執行各項安全規章制度,為員工樹立執行者的典范,影響并帶動廣大員工自覺遵章守紀。同時還要加大執行力的督促、檢查和獎懲力度;其次,各部門經常通過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會等多種形式,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員工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轉變,執行力才會大大提高,長期保持安全生產零損失工時事故的目標才可能實現。
上一篇:隱患整治 應多聽職工意見
下一篇:從業人員安全維權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