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是指交通車輛運行中由于事故災難、自然災害等原因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危及和影響一個地區或更大面積的經濟社會穩定,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緊急事件。突發事件具有不確定性、突發性和破壞性等基本特征。
我國是一個事故災難、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較多的國家,各種突發事件頻繁發生。近些年,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加,道路交通運輸業迅猛發展,事故災難。自然災害造成的交通車輛突發事件呈不斷增長的趨勢。這些突發事件往往具有連動性、并發性、傷亡慘重、損失巨大、應對難度大的特點。一組組無情的數字震撼著人們的心!2005年,全國共發生各類突發公共事件540萬起,造成約20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3253億元。其中交通事故最為觸目驚心,大450254起,死亡近10萬人,傷469911人,直接經濟損失18.8億元。此外,由于臺風、洪水、大風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也不斷造成交通車輛突發事件。如2006年1月春運高峰期,一場大雪降臨華北、中南、西北地區,阻斷了數十萬人的回家路,僅河南境內就有10多萬輛汽車被堵在公路上,有多少歸心似箭的旅客不得不在冷冰冰的公路上度過一個饑渴、寒冷、心焦的漫長之夜。
這大量的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的發生,不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還影響社會穩定,影響改革開放,甚至危及國家安全,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產生重大影響。
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本身固然讓人擔憂,但更讓人擔憂的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驚慌失措,甚至束手無策。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敲響警鐘,形式比較嚴峻,但我們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還很不健全,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落后,應急裝備不足,監測予警體系不完善,應急技術水平較低,先期處置能力較差。因此加快步伐建設健全和我國路情、車情相適應的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全面增強應急管理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加快建立交通車輛應急機制的重大意義
加快建立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是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預防和減少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及造成的損失,保障國家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是全面履行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內容;是各級政府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
社會不斷發展,面臨的挑戰也在增加,我國的人口眾多,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大幅度增加,公路人及車平均擁有量還遠比不上發達國家,公路質量差等級低,公路建設跟不上車輛增加的速度,道路超負荷承載。并且90%的道路屬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和行人混行。機動車駕駛員的安全及技術素質參差不齊,交通安全管理還不適應現代化大交通的需要,所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另外,我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頻度高,季節性強,分布廣,所以交通車輛易遭自然災害影響而產生長時間滯留甚至車毀人亡的突發事件。這些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不僅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損害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而且影響改革開放和社會穩定,甚至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這些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項嶄新的課題。面對這個課題我們該怎么辦?古人云:“凡事預測立,不預則廢”、“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因此加快建立健全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包括建立應急管理組織體系,運行機制和保障制度及監測、預測、預報、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從中央到地方,從單位到個人的主體網絡體系,做到預防為主,常備不懈,防患于未然,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快現代化建設,全面快速建設小康社會,安國利民具有重大的現實主義和歷史意義。
二、建立和健全交通車輛應急指揮機構
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是統一指揮應急工作的領導機關,是應急工作的司令部,在應急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現代社會中交通車輛突發事件往往很嚴重,危害大,其影響往往超出其一級政府或部門的管轄范圍,客觀上要求多級政府或多個部門相互配合,聯合行動,共同應對。因此,交通車輛應急指揮機構建設,應當在眾多行業性、專業性、部門化指揮機構的基礎上,進行橫向連動,縱向整合,理順職責,形成整體,實現各種應急隊伍在組織上的統一性,行動上的協調性,資源上的共享性,從而保證在處置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時能夠做到行動迅速,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在平時能夠做到加強對應急隊伍的管理、培訓、演練與考核,做好應急經費、裝備、物資的儲備與管理。使整個應急體系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應急指揮機構要根據交通車輛事件的嚴重程度分級負責,做到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快速有效。比如,對某一個區域來說,就是要履行政府職能,由政府領導牽頭,武警、公安、消防、通信、交通、物資、氣象、醫療衛生等部門負責人及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強有力的應急指揮機構。這個指揮機構要有絕對的權威性,高超的指揮水平,精湛的協調能力,使指揮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制度化,形成堅強的堡壘。
三、建立和完善應急資源體系
應急資源是有效應對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的人力保障和物資保證,在整個機制中具有基礎作用。應急救援搶險隊伍是應急體系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基礎的基礎,必須加強應急救援搶險隊伍建設,其成員必須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高度的責任心,較高的專業技能,能遵章守紀,敢于沖鋒陷陣的人。其隊伍要注重不同專業技能的人員優化組合,能進行良好配合。應急隊伍要詳細分工,明確責任,各司其責。為了使應急隊伍在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臨危不亂,快速反應,就要開展經常性的培訓、演練與考核,不斷提高隊伍的戰斗力和綜合應變能力。應急物資包括交通車輛、起重機械、供電設備、切割裝置、救護設施、治療藥品、燃料等,應健全儲備管理制度,做到統一規劃,常備不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要對應急物資儲備、保養、管理高度重視,管理機構或部門必須彼此經常溝通,互通有無,形成合力,做到應急時確保供給,迅速到位。
四、建立完整的應急預案體系
應急預案是將平時制定和執行決策的科學性、嚴謹性與戰時靈活性結合起來的一種有效形式。應急救援就和打仗一樣,如不能對戰爭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進行足夠的準備,制定不出一個完備的對應各種緊急情況的方案,就不是一個成熟的、稱職的指揮員,就可能打敗仗。要提高處置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的能力,在平時的工作中就要做好應急預案,做好應急預案是領導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必須具體、周密、細致。預案要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把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盡可能估計的充分一些,并且寧可估計得嚴重一些,把準備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確保一旦事件突發,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達到最佳效果。應急預案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認真研制,要在較大范圍內征求意見,反復深入進行論證,從而提高其科學性、可行性、有效性。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要對交通車輛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應對突發事件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并落實應對應急突發事件過程中的預測、預警、報警、接警、處置、結束、善后等環節的責任部門,責任人及具體職責。這樣才能做到反應及時,操作自如,措施果斷,效果良好。
制定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不僅僅只準備一種方案,還要精心設計好在方案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也就是說要制定一整套如何執行預案的預案。
為了使交通車輛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有效付諸實施,從而提高整個應急體系的綜合協調和處置能力,應急指揮機構應經常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演練,在演練中發現問題和缺陷要及時對預案補充和完善,使其更加合理,更加實用,質量不斷提高,以保證各部門、上下級預案體系邏輯上的完備和體系上的協調,實現條塊結合,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資源優勢。要搞好演練,就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確保人員到位,資金到位,物資充足。
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后,要對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風險意識,增強其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交通車輛預案體系的整體質量。
五、建立有效預警體系
建立有效的預警體系,是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預防和減少事故災害、自然災害引起的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的重要舉措。
首先要做好事故災害、自然災難的預測工作。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有征兆的,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建立完善的預測機構,并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研究,探索現實中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掌握突發事件發生的內在規律,善于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從而進行主動的,科學的預防和預警。比如,某段公路是事故多發路段,某段公路是惡性事故多發路段,某一區域易發生某種自然災害,要用覆蓋面極廣的宣傳方式,用當事人都能看到的警示,向公眾預報,使之提高警惕,及早準備,真正做到未雨綢繆,始終保持一種清醒的警覺,是交通車輛突發事件能夠避免的及時,采取得力預防措施把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無法避免時,也能做好應對準備。是自然災難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要做好事故災難、自然災害的監測報警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對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用最短時間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動員,使人員、物資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突發事件發生地,開展及時救援。
監控、報警體系必須是全社會的、全方位的、全天候的、全過程的、立體的。對監控報警系統的建設必須高標準、嚴要求。
一是建立現代化的監控、報警系統。如在交通公路上裝設足夠的自動化聲像監控報警設施,使發生突發事件時,可在第一時間進行報警。
二是建立專業巡回監控及報警隊伍,在交通公路上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巡邏監控,巡邏監控要達到一定的密度,使交通車輛突發事件報警不延時,不漏網。
三是建立群眾性監控報警網絡。要組織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監測、預警,處置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的工作。要在公路沿線形成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監控報警的網絡,就必須做好如下工作:1、要加強對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的宣傳教育,提高公共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責任心和自覺性,提高防災救災和救護能力。2、要建立群眾監控報警組織,推舉有威信、有能力、責任心強的人擔任責任人。3、要責、權、利統一,對在監控、報警中認真負責、對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出貢獻的要給以獎勵和適當的報酬,以提高群眾參與監控報警的積極性。
六、依靠科學技術,形成強有力的應急科技支撐體系
現代科學技術正在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高度重視并運用科學技術手段提高應對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的能力顯得及極其重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應急管理科學研究,提高應急裝備和技術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比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抓緊建設應急管理的信息平臺,就能構建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資源共享、運轉高效的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體系,就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應急體系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作用。在加強我國應急管理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還應借改革開放的強力東風,千方百計引進國外應急救援的先進技術和現代化設備,發揮其在我國處置突發事件中的作用,形成我國現代化的應急管理科學體系,為維護最大大人民利益,為早日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服務。
七、加快應對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法制建設
應急法律體系是整個應急體系建設的制度保證,也是應急機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管理要有章法,不能隨心所欲,各自為政。要杜絕有利益就上,有責任就推的現象,要理順權利義務的關系,做到權責利統一、功過賞罰分明,就必須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的應急法律體系。
八、加強宣傳教育,促進全民參與應急管理
目前,我國多數人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還不強,應加強城鄉基層和基礎工作,進一步學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預防自然災害知識,加強應對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知識宣傳和普及工作,做到全民參與,人人能自救。提高廣大群眾應對交通車輛突發事件的能力。
建立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要以各級政府及有關政府部門為主體,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實際情況為依據,以專項公共資源配置整合為手段,以社會力量為依托,以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和效果為目標,借鑒國際上特別是發達國家應急體系建設的經驗,加快建立交通車輛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汽車駕駛員如何強化預防交通事故
下一篇:淺談安全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