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幸心理
有僥幸心理的人通常認為操作違章不一定會發生事故,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發生,這是許多違章人員在行動前的一種重要心態。
心存僥幸者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規程,或缺乏安全知識、技術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他們總是抱著違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傷人,傷人不一定傷己的信念。
麻痹心理
具有麻痹心理者,或認為是經常干的工作,習以為常,不感到有什么危險,或是沒有注意到反常現象,照常操作。還有的則是責任心不強,沿用習慣方式作業,憑“老經驗”行事,放松了對危險的警惕,最終釀成了事故。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其行為上表現為馬馬虎虎、大大咧咧,盲目自信。他們往往盲目相信自己以往的經驗,認為自己的技術過硬保證出不了問題;盲目自信往往是以成功經驗或習慣的強化。
從眾心理
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其工作環境內大都存在有不安全行為的人。如果有人不遵守作業操作規程并未發生事故,其他人就會產生不按規章制度操作的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自覺從眾,心悅誠服、心甘情愿與大家一起違章;二是被迫從眾,表面上跟著走,心理反感,但未提出異議和抵制行為。特別是新職工,見別人違章省事,也未出事故,時間一長,也跟著違章作業。
松懈心理
這是職工在作業結束以后出現放松、懈怠的心態。多集中在快要完成工作任務的最后一段時間里,這段時間是忙碌的一個“天窗點”或者一個檢修任務,身體最弱的時候,加上心態的放松,降低了作業標準,極易把事故惹上身。
切記:執行標準是本份,確保安全是本職
冒險心理
冒險也是引起違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理智性冒險,“明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理智性冒險,受激情的驅使,有強烈的虛榮心,怕丟“面子”有冒險心理的人,或爭強好勝、喜歡逞能,或者有過違章行為而沒有造成事故的經歷;或為爭取時間,不按安全標準規范作業。
有冒險行為的人,或許將冒險當做英雄行為。有這種心理的人,大多為青年職工。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種無視管理制度的對抗性心理狀態,一般在行為上表現出“你讓我這樣,我偏要那樣”、“越不許干、我越要干”等特征。逆反心理表現為兩種對抗方式:顯現對抗指當面頂撞,不但不改正,反而發脾氣,或罵罵咧咧,繼續違章;隱性對抗指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陽奉陰違,口是心非。
具有逆反心理的人一般難以接受正確、善意的提醒和批評,他們堅持其錯誤行為,在對抗情緒的意識作用下產生一種與常態行為相反的行為,自恃技術好,偏不按照規章執行,甚至在不了解物的性能及注意事項的情況下進行操作,從而引發人身傷害事故。
厭倦心理
從事單調、重復工作的職工,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和厭倦感。
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由于工作的重復操作產生心理疲勞,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厭倦心理,從而感到乏味,時而走神,造成操作失誤,引發事故。
無所謂心理
表現為遵章或違章心不在焉,滿不在乎。本人根本意識不到危險的存在,認為規章制度是領導用來卡人的。同時對安全問題談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比起來不要,不把安全規定放在眼里,總是認為違章是必要的,不違章就干不成活。
以上的八種心理特征
你中招了嗎?
安全意識要增強
落實制度不走樣
要嚴格執行作業標準
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
記得,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