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力容器燃爆事故中,氧氣瓶的燃爆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且時有發生。筆者曾參與處理過兩起氧氣瓶瓶閥燃燒的事故,引以為戒,現介紹如下。
一起是在某制氧站發生的。當時地面高壓氧氣瓶(放在儲瓶間)正向充氧車上的氧氣瓶組充氣,當開啟其中一只氧氣瓶的瓶閥時,發現有點漏,剛要排除故障,突然從瓶閥處噴出一股火焰,直竄房頂,引起房屋燃燒。操作人員迅速采取措施,把儲瓶間的所有氧氣瓶搬離著火現場。事后檢查該瓶瓶閥,其手輪完全燒毀,閥桿、閥座被嚴重熔蝕,似同氧炔焰燒熔一樣。熔坑為扁錐形,深約15mm,口徑約6×10mm。熔坑邊緣局部呈淺黑色,瓶閥未見有明顯的炭黑存在。此次事故同時造成包括儲瓶間在內的30多平方米工作廠房被毀,充氧車局部受損,一名工作人員在搬運氣瓶時受輕傷。所幸的是由于在場人員勇敢、正確的處置,避免了因氧氣瓶爆炸而造成的生命財產的更大損失。在拆檢其他氣瓶瓶閥(事故瓶已無法拆檢)時發現,個別氣瓶瓶閥的密封材料為非阻燃材料。經分析,事故的原因應是由開啟瓶閥的瞬間,密封處泄漏的氧氣高速流動時摩擦產生的靜電火花引燃密封材料所致。
另一起是某部充氣車在機場給飛機上的氣瓶充氧時發生的。當開啟充氧車上的第一只高壓氧氣瓶瓶閥時,在聽到嘭”一聲的同時從瓶閥處冒出一股火焰。操作人員為保證飛機安全,迅速將充氧車撤離至距飛機20多米處的草地上,并想法關閉瓶閥,撲滅了火焰。此次燃燒,使該瓶閥出氣接頭燒成一缺口,且深及瓶閥出氣接頭內小孔。充氧車操作側面板因高溫變形,油漆被燒焦。拆檢事故瓶,除閥桿表面、閥座內表面呈灰黑色外,未發現其他異常情況。后又拆檢其他氣瓶,發現因充氧車使用年限較長,瓶閥密封件磨損嚴重,且氣瓶又臥置,所以在閥桿和閥座上均發現有許多粉末狀污物存在,瓶體內因銹蝕掉下的氧化皮也較多。經分析瓶閥燃燒的原因為:開啟瓶閥時的摩擦熱及氧氣高速流動摩擦產生的靜電火花,或是隨高速流動的氧氣一起出來的鐵銹等撞擊閥體所產生的火花,點燃粉末狀污物而引起瓶閥劇烈燃燒。
上面兩起氧氣瓶瓶閥燃燒事故,幸好處理及時,不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教訓也非常深刻。
1.發現瓶閥漏氣時,應立即更換密封件以排除故障,密封材料應是無油脂的阻燃材料。另外,充裝系統中的管道、閥門、連接件等也都應是無油脂的阻燃材料,且要有消除靜電的可靠接地裝置。
2.氣瓶應定期進行檢驗,充氧裝置也要經常檢驗,不能長年使用不檢查。如發現有嚴重腐蝕、銹蝕、損傷或對它們的可靠性有懷疑時,應提前進行處理。對使用期長(接近20年)的氣瓶應重點檢查鋼瓶重量,重量減輕的或鐵銹多的,應作測壁厚和壁腐蝕檢驗。
3.開啟瓶閥應緩慢,以減輕氣流的摩擦沖擊。在瓶內壓力達到充裝壓力(注意:在不同充裝溫度下有不同的最高充裝壓力)的三分之一前,應逐只檢查氣瓶溫度是否大體一致,瓶閥是否漏氣。發現異常應及時妥善處理。
4.為預防氧氣瓶燃爆事故,必須嚴格貫徹執行原勞動部勞鍋字(1989)12號《氣瓶安全監察規程》、GB 14194—93《永久氣體氣瓶充裝規定》、CB17264—1998《永久氣體氣瓶充裝站安全技術條件》等標準。氧氣充裝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嚴把檢查、檢驗關,進行安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