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氧氣瓶燃割事故分析
2005-11-1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2002年5月30日晚7:55,徐州市工程集團某機械廠下料車間,氧氣匯流排中一只即將開啟使用的氧氣瓶發生燃燒擊穿事故,造成一死一傷的嚴重后果。事故發生的第二天筆者被特邀趕到現場,會同調查組對事故的性質、原因進行分析鑒定,并通過了原因分析鑒定結論。為防止此類事故的再次發生,引起充裝或使用單位的足夠重視,從中吸取教訓,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現將這起氧氣瓶燃割事故介紹如下。
1 鋼瓶及匯流排的原始情況
鋼瓶為河北涿鹿高壓氣瓶制造廠生產,氣瓶原始數據如下:氣瓶編號08515,水壓試驗TP22.5,工作壓力WPl5,重量W51,容積V36.6,壁厚S5.7,制造年月1997.2,制造廠代號ZP,監督檢驗鋼印CS,周檢日期2001.2.04。
該瓶原始數據基本清晰完整,是取得氣瓶制造許可證的氣瓶單位生產的。產品設計、制造、選材都取得有關單位認可,并由當地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機構實施監檢,鋼瓶上有監檢鋼印。
氧氣匯流排由數字切割機廠家提供配套,主要供該車間切割機下料。主排材質為紫銅管(φ24mmX4mm),共連接6只氣欣并聯使用。與氣瓶連接導管由沈陽橡膠某廠生產,材質為橡膠金屬高壓軟管,內外層均為可燃橡膠。
2 氣瓶燃割現場情況
鋼瓶肩部與瓶頭結合部被噴出的燃燒氣體切割成為一不規則孔洞(55mm× 57mm),孔洞周圍鋼瓶厚度約20mm~22mm,洞口周圍切口平滑,無掛渣、無積炭(說明氧純度不低于99.5%,溫度在1000℃以上)。瓶頭根部全部熔化,瓶頭大保險被燃熔一半,殘余瓶頭飛撞屋頂后落地,瓶頸切割塊不明去向。燃割后強大反沖作用將該只氣瓶向南沖出33.73米,途中將一路過女工撞死,氣瓶撞擊南墻反坐3.8米落地,墻被擊穿,瓶身有一面積70mm× 80mm、深5mm的凹進變形,氣瓶報廢。
燃割時發生燃燒,同時有刺眼的紅光,并伴有禮花狀,有較強的橡膠氣味。氣流將傷者推向東墻,衣服燒壞、身體被燒傷。氣流將匯流排其它4只氣瓶不規則推倒,防震圈不同程度燒壞,瓶體及橡膠金屬軟管有黑色的煙灰痕跡,與該瓶連接的橡膠金屬軟管嚴重燒環,鋼絲網裸露,殘留約400mm長。部分鋼絲網被燒結熔化。
3 事故性質的確定
從現場燃割現象分析,排除了油脂引起的燃燒事故。從著火點的位置分析,很明顯這次燃割事故為操作者打開瓶閥時產生的靜電火花或摩擦熱量,通過橡膠金屬軟管內壁時,劇烈的沖擊摩擦瞬間產生極高的熱量,點燃了管道上的可燃物——橡膠軟管(軟管內外層均為可燃橡膠,剖開軟管,內層橡膠一點火即燃)。橡膠軟管難以承受高流量、高純氧、高熱量的作用而造成這次事故的發生。已燃燒的橡膠顆粒被“三高”氣體壓人瓶內,在高純氧的作用下產生激烈燃燒,噴出的氣體將瓶閥、瓶肩熔穿,能量瞬間釋放,否則氣瓶爆炸后果更加嚴重。
結論:在高壓氧的作用下,選用易燃的橡膠金屬軟管和操作者的不當操作,是造成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 意見和教訓
(1)在高壓狀態中使用的氧氣瓶,不論是氣瓶的充裝單位還是使用單位,對氣瓶的操作或更換都要有明確的操作規程,謹慎操作,防止急開急關。
(2)在高壓氧的狀態下,主管道及其連接導管,一定要嚴格選取材料,不可使用可燃材料,橡膠金屬軟管絕對不能在高壓氧的狀態下使用,主管道最好選用銅材或紫銅材。
(3)充裝單位不但要做好氣體的售后服務,也要做好一般知識的技術服務,發現不當操作或隱患時能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識,以減少無辜的傷害,保證氣瓶的正常使用。
(4)充裝質量嚴格把關,并要追蹤檢查。要隨機抽檢氣瓶中游離狀態水的含量,其水分雜質不要超標,以減少銹垢在管道中的摩擦碰撞。
(5)保證氣瓶附件的完好程度,尤其是瓶閥的附件,要配齊手輪,保證閥桿處不漏氣,能做到開關及時。充裝或使用中的氣瓶要固定,掛好防倒鏈,避免事故的延續發生。
(6)現場用氣量較大的車間或單位,對氣瓶并聯使用的匯流排要規范,最好有專業人員指導,F場使用的氣瓶不易存放太多,要隨領隨清。空、實瓶分開存放,實瓶存放一般不超過5瓶,避免發生事故時有連鎖反應。
只要我們遵守操作規程,從細微處注意安全防范,事故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