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化工生產區域內的各類塔、球、釜、槽、罐、爐膛、鍋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窖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閉場所內進行的作業被稱為設備內作業,也稱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下罐作業是化工企業中設備內作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設備內作業危險性較大,經常發生各類事故。以下通過分析4起下罐作業的事故,提出設備內作業事故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引起化工企業的重視,加強職工的培訓教育,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防止事故的發生。
一、事故案例
1.案例一
某化工企業班組長14時30分左右安排一職工到二樓的反應釜中清理釜內壁上附著的殘余物料,15時30分下午班的職工來接班,班組長交待一名新進廠的職工晚上用一樓的過熱水洗刷反應釜,由于該名新職工對崗位上的設備不是很熟。就問班組長具體怎么操作,班組長就領著該職工來到一樓,告訴他開那個閥門,按那個按鈕,班組長邊說邊演示,致使110℃的熱水從過熱水罐中打入反應釜內,在反應釜內清理內壁的職工,大聲呼救,在二樓的其他職工聽到呼救聲,搬來梯子放入反應釜內,釜內職工從梯子上爬出,被送往醫院治療,由于過熱水進入反應釜內產生大量的蒸汽,呼救時吸人大量蒸汽將氣管燙傷,加上皮膚嚴重燙傷,經過14天的搶救,救治無效死亡。
2.案例二
某化工廠一反應釜內攪拌器松動,車間主任安排一名保全工下罐檢修,在檢修過程中,由于其他職工誤操作,觸動了反應釜的攪拌開關,致使攪拌器突然啟動,。好在該名保全工反應快,跳起后緊緊抱住攪拌軸,監護人及時叫人關掉攪拌器,才避免了一起傷害事故的發生。
3.案例三
某廠反應罐內壁襯塑損壞后,車間安排一職工下罐維修,由于正值6月天氣較熱,罐內職工大汗淋淋,隨口和監護人說了一句“太悶了,憋得慌”,該監護人出于好心,隨手打開了罐上壓縮空氣管道的閥門,不一會,罐內職工癱倒在罐底,監護人一看不妙,趕緊通班組長,班組長一邊將情況通知車間,一邊安排另一名職工身上系上繩子下去救入,該名職工下去后不但沒將人救起,自己也癱倒在罐底,這時車間主任了解情況后,果斷關掉壓縮空氣閥門,并將在附近氣焊用的氧氣瓶的管子從焊槍上拔下,伸進罐內通了一會氧氣,又將風機對著罐內強制通風,在檢查反應罐物料管線已全部隔絕后,安排人下罐將2名職工救出,送醫院搶救。
4.案例四
某公司發酵車間的職工張某到發酵罐里提取原料,按照規定在人罐取材料時,應打開輸送空氣的管道充氣1 min后方可下罐作業,而該職工沒有充氣就下去提取原料,結果很快窒息暈倒在發酵罐里,見此情景,另一職工王某立即下去救人,王某下去以后發現氧氣不足,他探出頭換了一口氣又接著救人。后來,王某將張某舉到罐口,上面的人將張某拉出后,王某又倒在罐里。工友將王某救出后,立即將2人送往醫院救治,結果2人均搶救無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案例一中下罐作業時罐上的管道沒有安全隔絕,致使工作過程中有物料進入罐內,同時下罐作業監護人沒在現場,延誤了搶救時機。
案例二中設備內安全作業證上有切斷電源的措施,但是實際操作中未落實,攪拌器沒有斷電,別人誤操作導致攪拌器突然啟動。
案例三中下罐作業時,監護人沒有對壓縮空氣管道進行確認,錯開了氮氣管線,導致罐內缺氧。
案例四中職工違章操作,未置換罐內空氣就下罐,導致缺氧窒息,在第1人倒在罐內時,第2人在無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下罐救人,結果是不但救不了別人反倒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
三、事故教訓
1.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到位,職工沒有認識到設備內作業的危險性,不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能,企業必須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教育和基本功訓練,并經考核合格,保證其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和能力,熟悉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2.安全操作規程執行不力,進入設備內作業時,設備內作業安全措施寫在了設備內安全作業證上,但是各種安全措施未落實,確認人和批準人未到現場復查便簽字認可,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四、防范措施
1.設備上所有與外界連通的管道、孔洞均應與外界有效隔離,管道安全隔絕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
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閥門進行隔離,并應懸掛“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2.設備上與外界連接的電源應有效切斷,電源有效切斷可采用取下電源保險熔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后上鎖等措施,下罐作業前必須切斷罐攪拌的動力電源,并掛“有人作業,禁止合閘”警示牌,并拔下電機單機保險或卸下電機傳動皮帶。
3.進入設備內作業前,確保氧含量18%~21%,防止作業人員窒息;進入設備內作業前,要對設備內進行徹底清理,對盛裝過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質的設備進行設備內作業時,必須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置換,置換完畢后,作業前30min
內,必須對設備內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方可進入設備,作業時宜始終向罐內通空氣,防止罐內缺氧,作業過程中要定時監測,情況異常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人員;作業現場經處理后,取樣分析合格方可繼續作業,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做連續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風措施。
4.采用管道空氣送風時,通風前必須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
5.所用工具、器材嚴禁上下拋擲,必須采用工具袋,用繩索吊送。
6.進入設備內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要系好安全帶,掛好速差器,戴好安全帽。進入不能達到清洗和置換要求的設備內作業時,在缺氧、有毒環境中,應佩戴隔離式防毒面具;在易燃易爆環境中,應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不準穿戴化纖織物;在酸堿等腐蝕性環境中,應穿戴好防腐蝕護品。
7.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使用小于等于36V的安全電壓,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應使用小于等于12V的安全電壓。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應按規定架設和拆除,保證線路絕緣良好。
8.設備外要備有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急救用品。
9.進入設備內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嚴格履行監護人的職責,不得隨意離開現場。
10.進入設備內進行搶救時,救護人員必須做好自身防護,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方能進入設備內實施搶救。
11.進入設備內作業必須辦理設備內安全作業證,設備內安全作業證必須由進入設備內作業人和監護人簽字,并對進入設備內作業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做全面檢查,確認進入設備內作業準備工作符合規定,全部措施落實后方可進入設備內作業,否則,嚴禁任何人擅自進入設備內作業。
12.不準向設備內充氧氣或富氧空氣,防止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使用電氣焊作業時,焊具必須安全可靠,完整無損,使用氣焊割具時,隨用隨放,用后立即提出罐外,嚴禁在罐內存放。
13.對設備內存在的有毒有害物料確實無法處理又需設備內作業時,必須經技術和安全部門批準,采取安全可靠的措
施后,方可進行設備內作業。
14.設備內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嚴禁酒后或帶病進入設備內作業。
下一篇:吹塑車間“8.29”窒息死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