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1990年12月9日,上海自來水公司某水廠,一只1000公斤的液氯瓶在近瓶體中部處突然穿了一個6—8毫米的小孔,從瓶內噴出大量醬油狀液體和氯氣。幸虧及時發現,消防隊和有關工廠的專門技術人員趕到現場采取了有效的封堵和消毒措施,受損的液氯瓶立即送某化工廠。在處理池內加入10噸燒堿吸收氯氣。從而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
一只完全符合包裝容器制作標準的液氯瓶,是怎么會穿出一個小孔的?醬油狀的液體是什么東西?又是怎么生成的?
[事故原因分析] 自來水公司為凈化水質,殺滅有害細菌和微生物,需用氯氣作消毒劑。該水廠定點由某化工廠供應液氯瓶。每次空瓶返回后,該化工廠在灌裝液氯之前要先將空瓶過磅,灌裝后再過磅,這樣可以掌握供應液氯的數量,以便結算費用。這只穿孔的空瓶是11月28日從另外一家用戶單位返回的。11月30日,該化工廠充裝氯氣之前將空瓶過磅為594公斤。充裝液氯后送水廠。水廠在12月2日將該瓶接上加氯機試運行七分鐘,未發現異常狀況,隨即關閉瓶閥待用。12月9日事故發生。
這只肇事的液氯瓶經過處理后,事故調查組人員將空瓶過磅為533公斤,空瓶的重量較灌裝液氯前的重量少了61公斤!從11月30日到12月9日,短短十天.鋼瓶減輕了這么多,直接導致鋼瓶重量銳減的原因是什么?這起事故是怎么發生的呢!
原來,該鋼瓶在11月28日以前充氯后,是發運給另外一家自來水廠使用的,這家水廠的加氯機上沒有安裝防止水倒灌的止逆閥或緩沖裝置。按正常操作的要求,液態氯氣的鋼瓶在使用時,不能全部用完,應當在瓶內留有一定數量的液氯,一般為0.5公斤,使瓶內保持一定的壓力。經分析,估計這家工廠使用時沒有這樣做,而造成瓶內壓力減小。這只液氯瓶的氯氣用完后,自來水倒灌進了鋼瓶。鋼瓶返回某化工廠后,在沒有認真檢驗的情況下,被送到車間輸入液氯。氯氣與水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對瓶體產生嚴重的腐蝕。尤其是在液態與氣態交界處,腐蝕特別嚴重,導致穿孔。
鹽酸,別名氫氯酸,聯合國編號為1789,屬第八類•腐蝕品。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無水的氯化氫沒有腐蝕性,屬有毒類氣體危險品,一旦氯化氫溶于水中成為鹽酸則成為具有強烈腐蝕性的危險物品。鹽酸對大多數金屬有強烈腐蝕性,其他與之接觸的物質也遭同樣結果。鹽酸在與金屬反應時能放出氫氣,從而與空氣生成爆炸性混合物。鹽酸的蒸氣即氯化氫氣體有毒。人體吸入后可使呼吸道中的細胞完全變態,造成呼吸器官傷害。當鹽酸受熱時,氯化氫從水中逸出,在容器內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導致容器破裂。
本案中的鋼瓶灌入了一定數量的水后,化工廠沒有發覺.將液氯灌入后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鹽酸與鋼瓶發生化學反應,嚴重腐蝕了瓶體內壁。經檢驗,醬油狀的液體中三氯化鐵含量達33.83%,即是鹽酸與鋼瓶反應的結果。
[案例評議] 鹽酸,在“三酸二堿”中排行第三,工業用途廣泛,醫藥、染料、紡織、化肥、冶金、玻璃加工、電池、金屬清洗、有機合成、照相制版、陶瓷器制作、食品處理、通用試劑等,都需要鹽酸。鹽酸的危險性不亞于硫酸和硝酸。鹽酸的運輸量很大。由于其強腐蝕性,所以制作包裝容器的材料通常為陶制的耐酸壇、塑料桶、甚至是玻璃瓶。這些材料的堅固程度不高,盡管外有木箱,內有襯墊,但運輸中出現撞擊、擠壓、摔跌等就極容易引起事故。
在本案中,鹽酸并不是原先就存在的,而是在事故發生的過程中產生的。這給我們的啟發是:在處理危險貨物的相關事宜中(如灑漏品處理、容器清洗、消除災情險情等),要防止生成新的危險物品,以免產生新的意想不到的危險。
上一篇:鍋爐燒壞煤斗煤閘板現象分析
下一篇:兩起放射性物品泄漏引起的污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