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看到當?shù)兀碱I導電話是政務公開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改善黨員干部作風。此舉迅速引發(fā)外界廣泛關注。實際上,公布領導電話并非新鮮事,此前已有許多地方嘗試探索,關鍵是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應當看到,公布領導電話是政務公開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改善黨員干部作風。對此,許多網(wǎng)民表示支持,但也有人對“電話能否接通”“電話由誰接聽”等提出了質(zhì)疑。比如,有人認為接電話的并不是領導本人,而是其手底下的工作人員,此舉無非是在“作秀”和“博眼球”。然而,無論是點贊支持還是質(zhì)疑否定,既然公布領導電話受到了廣泛關注,就說明群眾希望自身訴求得到領導的重視和回應。與其要求領導電話“一打就通”,倒不如多在“一打就靈”上下功夫,真正把“來電鈴聲”變“群眾掌聲”。
從本質(zhì)上講,公布領導電話的初衷是開辟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必須以解決群眾訴求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對領導干部來說,接聽群眾來電既不能“一接了之”“一聽了之”,也不能敷衍應付、機械執(zhí)行。相反,要樹牢“群眾滿意”的工作導向,強化宗旨意識,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能解決的第一時間解決,解決不了的要做好記錄,事后分析研判、限時辦結,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對有關部門而言,也要切實履行好監(jiān)管職責。凡是對群眾反映問題、表達訴求“冷硬橫推”的,要及時約談提醒,情形嚴重的依法嚴肅處理,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供有力保障。
對于“領導干部接聽電話”,廣大群眾也應多一些理解和耐心。一方面,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方主官負責牽頭抓總,對一些具體業(yè)務不可能了解得那么深入透徹;另一方面,領導干部工作相對繁忙,讓其隨時隨地接聽群眾來電更不現(xiàn)實。因此,要在建立健全配套機制上下功夫。要加強宣傳引導,告知群眾“什么時候應當撥打”“何種訴求可以撥打”,進而把有限的公共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人。針對來電數(shù)量繁多、訴求雜亂無序等問題,可按照訴求緊急程度、所屬行業(yè)領域等,事先為來電做好梳理、排序和分流。針對部分領導干部“分身乏術”等現(xiàn)狀,不妨排出值班表、列出責任清單,探索設立“領導電話接聽日”,比如在防汛、供暖等群眾訴求相對密集的時間節(jié)點,提前安排相關領導值守接聽電話,并派專人輔助解答相關問題。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公布領導電話的效果如何,還得是群眾說了算。要建立完善接聽電話反饋、評價機制,讓群眾當“裁判”、做“考官”,對領導干部接聽電話、解決問題的實效進行“評價打分”,同時將相關結果與領導干部評先樹優(yōu)、能上能下有機結合起來,倒逼問題解決、作風轉變。唯有如此,“來電鈴聲”才能真正變成“群眾掌聲”,人民群眾的“期待指數(shù)”也才能真正變成“幸福指數(shù)”,公布領導電話才會真正落到實處。(王帥)
安全文化網(wǎng)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