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射線等,如生產上測料位用的料位儀、X射線探傷及測厚儀、測水份用的中子射線、醫學上用的X射線診斷機、γ射線治療機、核醫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試劑。
電離輻射的分類:
作用于人體的電離輻射分為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兩類。自古以來人類就受到自然存在的各種電離輻射的照射,通常把這些天然輻射源的照射稱為天然本底照射。本底照射主要來自宇宙線、地球本身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由宇宙射線與大氣中的原子核發生相互作用產生的放射性核素。這些放射性核素可以從外部對人體引起照射,亦可因空氣、水、食物中含有這些放射性核素,通過吸入或食入體內造成內照射。目前認為吸入是最主要的途徑,其次是外照射和食入。人類除受到天然輻射外,還經常受到各種人工輻射的照射,主要人工輻射源包括:核爆炸、核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輻射源、醫療照射以及消費品中應用的的輻射源。
電離輻射對人類有那些危害?
電離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在被人類不斷利用的過程中認識的。1895年倫琴發現X線,時過一年就有操作人員手部皮膚損傷報告。1898年居里夫人發現鐳,她因手持含鐳容器使手指收到損傷。二戰末期原子能被用于戰爭,造成空前的災難。今天,隨著輻射源和核能的廣泛和平利用給人類帶來利益的同時,也使人類接觸到各種射線的機會明顯增加。其中包括從事某種職業的過程中受到的職業照射,因接受醫學診斷和治療受到的醫學照射,及一般居民從所有其它輻射源受到的公眾照射。因此,人類在最大限度利用電離輻射源和核能的同時,應關注其引起的健康危害。而與我們日常生活貼近的當屬公眾照射。
因核技術應用使居民受到輻射照射的最嚴重的后果是工業和醫用密封源誤操作、丟失和破損后引起的事故照射。全球曾發生多次丟源事故。國內因放射源管理疏漏而發生數次輻射事故。如1992年山西。治療源造成7人受超劑量照射事故。
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
電離輻射以兩種方式作用于人體,即體外照射與體內照射。
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可分為急性放射損傷和慢性放射性損傷。短時間內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機體的急性損傷,平時見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療病人。而較長時間內分散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損傷,如皮膚損傷、造血障礙,白細胞減少、生育力受損等。另外,輻射還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兒的死亡和畸形。
在電輻射作用下,機體的反應程度取決于電離輻射的種類、劑量、照射條件及機體的敏感性。電離輻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機體的全身性反應,幾乎所有器官、系統均發生病理改變,但其中以神經系統、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統的改變最為明顯。人體受到大劑量電離輻射的一次或數次照射,可發生急性放射病。在從事放射性工作中,如防護不當,機體長期受超容許劑量的體外照射,或有放射性物質經常少量進入并蓄積在體內,則可引起慢性放射病。
如何進行輻射防護?
輻射包括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在核領域,輻射防護專指電離輻射防護。對人體而言,電離輻射外照射主要來自X射線、r射線、中子、高能帶電粒子等,其防護目地在于既保證圓滿達到應用輻射源,又使人員受到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如何來做好外照射防護?基本方法有:
1、時間防護---縮短受照時間。人體受到的照射的累積劑量是隨時間延長而增加的,因此,在某些工作場合下,工作人員不得不在輻射場內進行工作,且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此時就必須采取輪流、替換的辦法,限制每個人的操作時間,將每人所受的劑量控制在限值以下。
2、距離防護---增大與源的距離。人體受到照射的劑量率是隨離開源的距離增大而減少的,特別是電離輻射源可視為點狀的時候。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盡量采取遠距離操作。如采用不同功用的長柄器械或機械手進行遠距離操作,使控制室或操作臺與放射源有足夠的距離等。
3、屏蔽防護---設置防護屏障。在實際工作中雖然可以通過調節時間、距離來減少人體受到的劑量,但是為了達到電離輻射源預期的應用目地和保證對預定的照射程序的有效操作和控制,客觀上不允許無限制地縮短受照時間和增大與源的距離,在此種情況下為了達到有效的防護目地,常采取屏蔽防護措施,以屏蔽電離輻射源對人體造成的超過限量的輻射照射。常用的屏蔽材料只要所用物質其厚度足以將輻射衰減到所要求的水平,則大多數物質都可用作輻射的屏蔽材料。如水、磚、大理石、混凝土、以及鉛、鐵等重金屬和含鉛制品。
上一篇:輻射技術應用的安全要求
下一篇:輻射的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