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離輻射的危害
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是超過允許劑量的放射線作用于機體的結果。放射性危害分為體外危害和體內危害。體外危害是放射線由體外穿入人體而造成的危害,X射線、γ射線、β粒子和中子都能造成體外危害。體內危害是由于吞食、吸入、接觸放射性物質,或通過受傷的皮膚直接侵入體內造成的。
在放射性物質中,能量較低的β粒子和穿透力較弱的α粒子由于能被皮膚阻止,不致造成嚴重的體外傷害。但電離能力很強的α粒子,當其侵入人體后,將導致嚴重傷害。電離輻射對人體細胞組織的傷害作用,主要是阻礙和傷害細胞的活動機能及導致細胞死亡。
人體長期或反復受到允許放射量的照射能使人體細胞改變機能,出現白血球過多,眼球晶體渾濁、皮膚干燥、毛發脫落和內分泌失調。較高劑量能造成貧血、出血、白血球減少、胃腸道潰瘍、皮膚潰瘍或壞死。在極高劑量放射線作用下,造成的放射性傷害有以下三種類型。
①中樞神經和大腦傷害。主要表現為虛弱、倦怠、嗜睡、昏迷、震顫、痙攣,可在兩周內死亡。
②胃腸傷害。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虛弱或虛脫,癥狀消失后可出現急性昏迷,通常可在兩周內死亡。
③造血系統傷害。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但很快好轉,約2~3周無病癥之后,出現脫發、經常性流鼻血,再度腹瀉,造成極度憔悴,2~6周后死亡。
2.放射線最大允許劑量
(1)自然本底照射
即使不從事放射性作業,人體也不能完全避免放射性輻射。這是由于自然本底照射的結果。每人每年接受宇宙射線約35毫倫琴;接受大地放射性物質的射線約100毫倫琴;接受人體內的放射性物質的射線約35毫倫琴。以上三個方面是自然本底照射的基本組成,總劑量為每人每年約170毫倫琴。
(2)最大允許劑量
國際上規定的最大允許劑量的定義為:在人的一生中,即使長期受到這種劑量的照射,也不會發生任何可覺察的傷害。中國1974年頒發的《輻射防護規定》,對內、對外照射的年最大允許劑量列于表9-20中。
注:①表內所列數值均指內、外照射的總劑量當量,不包括自然本底照射和醫療照射。
②16歲以下少年甲狀腺的限制劑量當量為1.5雷姆/年。
3.電離輻射的防護
(1)縮短接觸時間
人體受到外照射的累計劑量與暴露時間成正比,即受到射線照射的時間越長,接受的累計劑量越大。為了減少從事或接觸放射線工作人員受照射的劑量,應縮短工作時間,禁止在有射線輻射的場所作不必要的停留。在劑量較大的情況下工作,尤其是在防護較差的條件下工作,為減少受照射時間,可采取分批輪流操作的方法,以免長時間受照射而超過允許劑量。
(2)加大操作距離或實行遙控
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
式中,I1———與輻射源距離為d1時的輻射強度。
上式表明,工作人員在一定的時間內所接受的劑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因此,采取加大距離、實行遙控的辦法,可以達到防護的目的。
(3)屏蔽防護
在從事放射性作業、存在放射源及儲存放射性物質的場所,采取屏蔽的方法是減少或消除放射性危害的重要措施。屏蔽的材質和形式通常根據放射線的性質和強度確定。屏蔽γ射線常用鉛、鐵、水泥、磚、石等。屏蔽β射線常用有機玻璃、鋁板等。
弱β放射性物質,如14C,35S,3H,可不必屏蔽;強β放射性物質,如33P,則要以1cm厚塑膠或玻璃板遮蔽。當發生源發生相當量的二次X射線時便需要用鉛遮蔽。γ射線和X射線的放射源要在有鉛或混凝土屏蔽的條件下儲存,屏蔽的厚度根據放射源的放射強度和需要減弱的程度而定。
水、石蠟或其他含大量氫分子的物質,對遮蔽中子放射線有效,若屏蔽量少時,也可使用隔板。遮蔽中子可產生二次γ射線,在計算屏蔽厚度時,應予以考慮。
(4)個體防護服和用具
在任何有放射性污染或危險的場所,都必須穿工作服、戴膠皮手套、穿鞋套、戴面罩和目鏡。在有吸入放射性粒子危險的場所,要攜帶氧氣呼吸器。在發生意外事故導致大量放射污染或被多種途徑污染時,可穿能供給空氣的衣套。
(5)操作安全事項
合理的操作程序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傷害。其基本要點如下。
①為減少破損或泄漏,應在受容盤或雙層容器上操作。工作臺上應覆蓋能吸收或黏附放射物的材料。
②采用濕法作業,并避免放射物經常轉移。不得用嘴吸移液,手腕以下有傷口時,不應操作。用過的吸管、攪拌、燒杯及其他器皿,應放在吸收物質上,不得放在工作臺上,更不能在放射區外使用。
③放射性物質應存放在有屏蔽的安全處所,易揮發的化學物質應放在通風良好處。為防止因破損而引起污染,所有裝放射物的瓶子都應儲存在大容器或受容盤內。
④在放射物作業場所,嚴禁飲食和吸煙。人員離開放射物作業場所,必須徹底清洗身體的暴露部分,特別是手,要用肥皂和溫水洗凈。
(6)信號和報警設施
對于輻射區或空氣中具有放射活性的地區,以及在搬運、儲存或使用超過規定量的放射物質時,都應嚴格規定設置明顯警告標志或標簽。在所有高輻射區都要有控制設施,使進入者可能接受的劑量減少至每小時100毫倫琴以下,并設置明顯的警戒信號裝置。在發生緊急事故時,需要所有人員立即安全撤離。應設置自動報警系統,使所有受到緊急事故影響的人都能聽到撤離警報。
上一篇:射頻輻射的危害與防護
下一篇:電離輻射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