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利用好了甲烷氣體是一種很好的清潔能源。
㈢煤礦井下一氧化碳氣體為什么有“毒”
一氧化碳(CO)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相對密度0.97,絕對密度1.25千克/立方米;微溶于水;在正常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化學性質不活潑,當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達到13%-75%時,能引起燃燒和爆炸。煤礦井下的一氧化碳主要是可燃物質燃燒不充分所致:一是瓦斯和煤塵發生爆炸時產生的。煤礦井下瓦斯、煤塵發生爆炸時,由于井下供氧條件限制,瓦斯和煤塵往往因為燃燒不充分而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濃度高達2%-4%,個別情況可高達8%。二是煤炭的氧化和自然發火。有的煤礦的煤炭容易發生氧化,甚至發生自燃,由于井下供氧條件的限制,煤炭氧化和自燃會產生一氧化碳,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上升。三是煤礦井下可燃物質(如木支柱、背幫材料、電器、電纜等)起火燃燒時,因井下供氧條件的限制,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使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迅速上升。在一般情況下,1公斤煤炭不完全燃燒可生成2 立方米的一氧化碳,如果用水進行直接滅火時,還會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四是質量不符合要求的炸藥爆炸時會產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正常情況下,煤礦井下使用的炸藥在生產時都經過氧平衡計算,產生的一氧化碳很少,但目前市場上出現一些劣質炸藥,甚至是土制炸藥,生產時沒有經過氧平衡計算,使用這些炸藥進行放炮作業時,爆破后會產生較大量的一氧化碳,使爆破后爆煙中一氧化碳濃度超標。
那么,一氧化碳為什么對人體有“毒”呢?這是因為一氧化碳對人體血液的親和力比氧氣要大250-300倍,當一氧化碳隨著空氣被肺吸入人體后,一氧化碳搶在氧氣之前與血液結合,使血液輸送氧氣的功能很快被一氧化碳取代,血液立即喪失輸送氧氣的功能,使人體各組織和細胞缺氧,引起缺氧窒息甚至死亡。醫學研究表明,當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達到0.016%(160PPM)時,數小時后人會感到輕度頭痛;一氧化碳濃度達到0.048%(480PPM)時,將使人產生輕微中毒,出現耳鳴、頭暈、頭痛、心跳加速等現象;一氧化碳濃度達0.128%(1280PPM)時,將使人產生嚴重中毒,失去行動能力,感覺遲鈍;一氧化碳濃度達到0.4%(4000PPM)時,在很短時間內,人將失去知覺、痙攣,甚至死亡。《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礦井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許濃度為0.0024%(24PPM)。
㈣煤礦井下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故的關鍵
煤礦井下只有在意外或者是事故情況下,才會產生一氧化碳氣體。一是防止瓦斯煤塵爆炸。二是防止煤炭自燃發火。三是防止井下可燃材料火災。四是使用正規合格的煤礦許用炸藥。
㈤保持機械通風是防止瓦斯事故的重要手段
煤礦井下通風系統與我們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非常類似,首先,兩個系統的功能是一樣的,提供氧氣,排除廢棄物;其次,井下巷道相當于人的氣管、血管,主要通風機相當于肺和心臟。礦井通風的基本任務主要有:一是將足夠的新鮮空氣送到井下,供給井下人員呼吸所需要的氧氣。二是將沖淡有害氣體和礦塵后的空氣排出地面,保證井下空氣質量并使礦塵濃度限制在的安全范圍內。三是新鮮空氣送到井下后,能夠調節井下巷道和工作場所的氣候條件,滿足井下規定的風速、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
由此可見,礦井通風是煤礦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礦井通風與礦井安全密切相關。煤礦井下開采存在著瓦斯及其它有害氣體、煤塵、煤炭自燃等嚴重威脅,搞好煤礦通風和瓦斯防治工作,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杜絕重大災害事故、實現煤礦安全狀況根本好轉的關鍵。為了創造良好的煤礦生產作業環境,對瓦斯、煤塵和火災實施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提高礦井的抗災救災能力,最經濟、最基礎的解決方法就是搞好礦井通風工作。
礦井通風分為二個大部分:一是由地面主要通風機提供動力的系統通風,一般都是形成通常所說的“負壓風”,直接把地面空氣送至井下已經形成了系統通風的巷道內,并排除這些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等。二是由井下局部通風機提供動力的局部通風系統,負責把“負壓風”輸送至未形成通風系統的獨頭巷道作業地點或峒室內,排出這些獨頭巷道內的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等。
為了有效控制進入井下的風流風量按井下作業地點分布情況進行分配,我們在巷道中還要設置風門、密閉、調節風窗、風橋、擋風墻、風簾等通風構筑物,用來控制風流走向和風量大小,使風流按照人們設計的風流方向和風量流動。這些通風設施是煤礦井下十分重要的安全設施,尤其是風門,絕不能隨意打開或破壞,否則將影響到井下重要采掘作業地點的風量,甚至造成事故。所以,《煤礦安全規程》對煤礦井下風門等通風設施的安設、質量、安全管理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㈥嚴格現場檢查是發現瓦斯氣體異常的重要手段
煤礦井下許多有毒有害氣體都是無色無味的,通過人的感官器官都是無法感覺到的,必須通過儀器設備進行檢測,才能準確掌握人員周圍是否有瓦斯等有害存在,這些氣體的濃度是多少,否則,井下作業人員會在不知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