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硫化氫中毒十條規定(2)
2006-02-1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四、摸清硫化氫的分布狀況,作出分布圖,并在危險作業點設置警示牌
原油及其餾分的不同加工方法,其硫化氫的分布特點和含量各異。原油中90%的硫,都集中在占原油40%~60%的常壓重油中。原油蒸餾時硫化氫主要集中在初頂、常頂、減頂的氣體中,同時也溶解在塔頂的凝污水內。餾分油或渣油加氫精制,生成油中都含有較多的硫化氫,各分離器、分餾塔頂的氣體含有較高的硫化氫等。摸清硫化氫在廠區的分布狀況,繪出平面分布圖,劃出硫化氫可能存在的危險區及設置安全警示牌,均可提高作業人員的職業安全衛生意識,自覺地采取防范措施進入危險作業場所。
五、配備合格的硫化氫防護用品,切實加強管理
根據生產崗位和工作場所空氣的含氧量、環境溫度以及硫化氫的濃度實際情況,配備適用合格的硫化氫防護用品。當空氣中硫化氫超過30毫克/米
3時或空氣中氧氣含量低于18%時佩戴供氧式或其他隔離式防毒面具;當空氣中硫化氫含量小于30毫克/米
3時選用過濾式防毒面具。有毒崗位和工作場所均要配置防護用品專柜,防毒器具應定期檢查維修,確保整潔完好,指定地點放置,不得無故動用。發給個人保管的過濾式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防滲衣服、手套及防濺目鏡等防護設備,上崗時應放置在操作崗位便于取用的專柜內。要遠離熱源和易燃物,注意防潮、防曬,避免與酸、堿、油類和有毒物料等接觸。硫化氫防護器具的配置、管理、維護、使用等情況都應做好記錄,列為交接班項目并落實到崗位責任制中。
例如:1叨9年12月10日16:25,某石化公司煉油廠重油加氫車間對脫硫裝置的瓦斯管線進行氮氣吹掃,吹掃氣放空,吹掃完成后,重油加氫車間一操作工關閉了掃線閥門,在未與三常聯系的情況下就擅自將三常瓦斯人脫硫系統閥門打開約3圈,造成0.4兆帕硫化氫含量為18.5%的酸性氣反串到管線中,蘭常當班操作人員發現放空處噪音增大,副班長沒有佩戴防護用具就上到高8.2米的管排上查看情況,發生硫化氫中毒后墜落搶救無效死亡。
六、進行硫化氫濃度檢測,采取有效措施,及時發布公告,防止中毒事故發生
廠質檢站、化驗室要定期對生產過程中的介質硫化氫含量進行測定和分析,職防部門對作業環境中的硫化氫含量進行定期監測和評價。如發現硫化氫含量較正常情況明顯增加(作業環境空氣中硫化氫最高容許濃度為10毫克/米
3),應該與生產車間共同分析超標原因,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并及時發布公告。因物料改變或操作條件發生變化致使硫化氫濃度超過常規含量時,主管部門未采取相應有效的防護措施,極易造成硫化氫中毒。
例一:1991年1月26日13:30,某石化總廠油品車間輕污油罐區一名油槽員,在對輕污油罐101#、103#進行檢尺作業時,因對硫化氫毒性認識不足,未采取防范措施,被硫化氫熏倒在103#罐平臺上,當同班職工發現后,立即將其送醫院,經搶救無效,于當晚23:50死亡。
例二:1991年9月7日某公司煉油廠生產調度接到精制車間調合泵房操作工電話詢問加氫精制裝置準備處理哪個罐的油,回答處理69#罐。當看到日志69#、70#罐未做汽油干點分析時,去電話通知廠質檢加工分析站采69#罐油做干點分析,并要求順便采70#罐油分析,當時70#罐正在收焦化汽油,油位已達14米左右。分析站容量崗位一化驗工去采樣,25分鐘后在 70#罐頂被人發現,該化驗工仰倒在罐頂斜梯口平臺處,不省人事,后經搶救無效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是70#罐當天進焦化粗汽油,氣相部分含瓦斯量大,硫化氫濃度高,瓦斯從采樣口大量溢出而造成。事故發生當天在相同工藝條件下進行采樣分析,硫化氫含量為96200毫克/米
3,為致死濃度(1000毫克/米
3)的96.2倍。該廠生產調度對因物料改變、硫化氫濃度高的情況認識不足,沒有采取防護措施,違章指揮安排采樣,終于導致悲劇發生。
七、在硫化氫易積聚的區域,應安裝硫化氫檢測報警器
安裝固定式硫化氫報警器,要較好地真正起到安全監測作用,就要充分考慮到探頭位置、數量與可能的泄漏點的距離等問題,并與工藝、設備、安全人員商討,以便確定最佳的布局。
與此同時,還應符合《石油化工企業可燃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
正確地使用應注意如下問題:
(1)因固定式報警器是長周期工作的,電子線路難免有漂移。因此,儀器的報警設定點和零點每天至少檢查一次。若發現有異狀要及時調整過來。
(2)現場的探頭如安裝在露天環境中應裝備防雨罩。
(3)定期用標準氣校對傳感器。
(4)更換傳感器時應小心操作,以免破壞了探頭的防爆結構。不要用高濃度的硫化氫氣體來沖擊傳感器,這樣極易造成傳感器永久性的損壞。
(5)不能在監測現場更換電池。要充分發揮報警器的優良性能,日常的精心保養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必要的保管、使用制度,可以減少誤測、誤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