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的理論指出:人的行為受個性心理、社會、生理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而,生產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人為失誤和“三違”的原因是復雜的。
人的不安全行為原因:
性格分析:人的性格特征與安全生產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具有較好性格特征的人,干起活來精力充沛,觀察情況認真細致,思考問題全面周到,操作作業不莽撞、不蠻干,這種性格有利于作業的順利進行。如果頭腦簡單、馬馬虎虎、冒險蠻干,就會經常發生事故。據國外文獻介紹,事故頻發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①感情沖動,容易興奮;②脾氣暴躁;③厭倦工作,沒有耐心;④慌慌張張,不沉著;⑤動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⑥喜怒無常,感情多變;⑦理解能力低,判斷和思考能力差;⑧極度喜悅和悲傷;⑨缺乏自制力;⑩處理問題輕率、冒失;⑥運動神經遲鈍,動作不靈活。
根據研究資料表明,容易誘發錯誤行為的因素有4個方面:
(1)環境條件的影響。如在噪聲、振動、高溫、粉塵多、照明不良的環境下工作容易誤操作,原因是容易引起心煩意亂。
(2)人的生理節律變化的影響。如人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疲勞作業,酒后上崗,疾病后遺癥。
(3)人的意識狀態差別和情感變化的影響。如憤怒、激動、煩躁、神志不安、“分心”、“走神”或者“自動想法”等等,這些影響容易造成人的手眼不協調,靈活性反映能力差,判斷能力差。
(4)協同作業時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的場合,無人負責時,受他人在場的心理影響,往往有互不負責的傾向。
習慣性違章行為分析:習慣性違章行為是指在操作作業中,表現出來的喪失自我保護和保護設備、工具等,違背勞動生產規律的不合理行為,錯誤行為。職工的這些行為與職工的工作背景有一定關系,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當人最初以某種行為方式解決問題有效時,就會更加傾向這種行為,并經過反復實施逐漸形成,這種行為會成為習慣,這種習慣性行為往往在工作開始不出現,多出現在工作過程中或者快要結束時,或者一瞬間,或者緊張時,特別急時。美國海因利希工程師根據大量統計資料得出這樣的結論:有一個統計分析的結果300:29:1,即在330件同類的錯誤行為中有300件錯誤行為事件中不產生傷害,有29件產生輕傷,有1件產生重傷,這是著名的1:29:300法則。這個法則告訴我們就是一件事故的發生是多次錯誤行為的結果。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能力和心理情感是不穩定的,它隨著周圍環境、時間、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比如,一個人在體腦俱疲的情況下,感覺技能變弱,聽覺和視覺靈敏度降低,眼睛運動的正常狀態被破壞,其心理技能就會改變。這說明,個人心理因素對安全生產有著巨大的影響,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可以直接、間接導致事故的出現。所以我們認為對安全工作的輕視心理,麻痹心理、僥幸心理和情緒心理等是事故邊緣心理。
一是輕視心理:安全與生產,人和物之間的關系,在一些管理者深層次的認識中,認識模糊,心中沒有擺正位置,當兩者發生沖突時,潛意識中價值觀還是見物不見人。還沒有形成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有三種現象:“亡羊補牢”現象。對安全生產工作平時不重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頭上、文件里,滿足于表面化、形式化。事故隱患不及時排除,直至發生事故才悔之晚矣;“愚民政策”現象。為了滿足某些人的虛榮心和小團體利益的需要,有的單位出了事故欺上瞞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極盡內部“擺平”之能事,把“四不放過”的原則拋在腦后;“外歸因”現象。出了事故不是從主觀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歸因于外部,沒有找出真正原因,就敷衍了事。
輕視心理實例:某標段在進行橋梁安裝時,經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檢查發現有安全隱患。吊裝大梁的吊車支腿和大梁之間未采取任何保護措施,直接支到大梁上。因大梁是空心的,極易破壞,一旦支腿處的混凝土被壓壞,后果不堪設想。發現此隱患后,就立即讓其停工,并下發了隱患整改通知。但是,施工負責人不聽,繼續施工。他認為:很多橋板都是這樣吊的,都沒出事,不要緊。結果當天下午,在吊裝大梁時,吊車支腿處得混凝土被壓壞,一個支腿下陷,吊車翻到橋下,造成一人死亡,大梁和吊車均損壞,直接損失30多萬元。
二是麻痹心理:在多數情況下,習慣性作業簡便易行,也沒有出事故,從而“也不過如此”的思想慢慢成形,因此,這種習慣很容易被人接受或模仿。麻痹心理是安全生產的大敵,其危害性在于有了麻痹心理就會逐漸喪失自我保護意識、降低人的感知覺的興奮程度,出現抑制或愚鈍。“無知型”、“糊涂型”就是麻痹思想的外在表現。絕大部分人身事故的發生就是麻痹思想造成的。
麻痹心理實例:某公路工程檢測中心一名女混凝土壓力機操作手,認為壓力機行程很慢,通常不會出事,因為行程較慢,即使手碰到混凝土塊也來得及抽脫開。開機后,由于混凝土塊上面有碎塊,她就用手清理,結果沒有來得及移開,手被壓傷。分析其心理活動特征:①因壓力機行程較慢,產生不會壓到手的麻痹思想;②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注意油壓泵在下行,注意力轉到壓力機以外的事物上。分析其心理過程是:麻痹一不注意一忘記一觸覺遲鈍。其主要是麻痹心理問題。
三是僥幸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耍小聰明,明知不該去做的事,也要去做。還會自覺不自覺地出現走捷徑,或者自己欺騙自己“下不為例”而屢屢再犯,“憑經驗辦事”這些行為可能有時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快捷,有時也會讓我們在行與不行中犯下大錯,所以說僥幸心理就是事故的毒苗。
僥幸心理實例:某廠一名機關干部為了繞近道,有意識違章橫穿廠內鐵路,結果被火車撞導致死亡。
四是情緒心理:情緒是影響行為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緒狀態是引發事故的基本原因。情緒變化主要由應激事件對心理影響產生的,諸如:家庭暴力、離婚、家庭成員患重病或死亡、子女就業困難、家庭不和睦、操心日常開支、本人患病、人際關系出現問題等。
實例一:某縣公路管理分局一道班工人,因家庭問題與兄嫂鬧糾紛,被哥哥打了兩耳光,他一氣之下拿了根繩子欲尋短見,被老母苦苦勸阻。沒隔幾天這個工人在一次作業中發生了事故而喪生。
實例二:汝南某青年職工李××,父母雙亡,工資很低,還要供養弟妹,本人又患肺病,27歲也未找到對象,生活的情緒非常低沉。他常常對人說:“不如死了清心。”上班經常遲到早退,違章作業不斷發生。企業工會經常派人找小李談心,發給他困難補助,并送他到鄭州療養,病好后又幫他找到對象,結婚時工會還幫他找了房子,小李萬分感謝組織,從此,他積極工作,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在一年的工作中連續防止了兩起重大事故,受到單位表揚和獎勵。
上述兩個實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情緒對安全行為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善于了解職工的精神狀態,有個班組總結出三看:既班前看情緒,班中看表現,班后看貢獻。三知“五必訪”等,經驗非常有效。在和職工日常接觸中通常要注意如下心理問題:低沉、興奮、好奇、緊張、急躁、抵觸、厭倦。
上一篇:發生溝槽邊坡塌方的主要原因
下一篇:電焊作業觸電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