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為區域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在發展過程中,城市的公共安全問題愈加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阻礙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既是關系人民群眾安危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有關政府安全的重要課題。
城市應急信息系統是整個應急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是實施應急預案的保障系統。它是基于先進信息技術、信息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遙測系統、電視會議系統等)和應急信息資源的多源整合,軟件、硬件相結合的應急保障技術系統,具備風險評估、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價等功能。
17個系統服務全過程
城市應急信息系統由基礎設施、信息資源、信息應用服務、統一應用訪問平臺、信息技術標準體系及信息安全控制體系等構成,其體系結構如圖所示。目前,我國除了少數幾個城市,大部分城市應急信息系統處于初步建設階段,建設了基礎設施,但對信息資源、信息應用服務、標準化和業務規范、安全控制體系部分仍處于起步階段。
應急信息系統以應急信息和通信平臺為核心,圍繞應急管理預防、準備、響應、恢復等四個階段,服務于應急管理全過程。其中每個子系統的功能如下:
1.應急基礎數據管理系統:采用數據庫管理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的方式,為預測預報、指揮調度、輔助決策等提供基礎信息支持。
2.重大危險源管理系統:為了預防重大、特大事故的發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必須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險源管理系統,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
3.關鍵基礎設施管理系統:關鍵基礎設施出現事故或遭到破壞,將導致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因此,對關鍵基礎設施進行識別、脆弱性評估、優先性排序,并采取監測監控和特別保護措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應急管理工作。
4.監測監控信息管理系統:對監測監控系統進行管理,對監測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分析,及時發布和采取控制措施。
5.應急資源管理系統:對各類應急資源進行標準化分類,并采用數據庫系統進行管理。
6.應急預案管理系統:應急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及其影響和后果嚴重程度,為應急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的各個方面預先做出詳細安排。
7.應急能力評估管理系統:本模塊主要是依據城市規模、行業特點、產業結構、經濟水平等因素與應急能力需求方面的關系,提出城市應急能力評估的指標體系、評估方法和程序。
8.預測預警信息管理系統:對各類危險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建立風險預測分析模型、識別風險等級。
9.接處警信息管理系統: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接警和處警信息進行管理,為各級應急救援人員提供統一的事件信息。
10.聯合指揮協調管理系統:建立現場緊急事件管理系統,通過事故行動方案為事故管理人員、行動人員、計劃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和財務行政人員提供標準化的工作表格、信息支持、信息記錄。
11.現場信息采集與交互系統:通過現場監測監控系統、傳感器網絡系統、救援人員手持式信息設備等,快速采集現場信息。
12.應急資源調度管理系統:根據所提供的各種應急資源信息,進行應急資源的優化調度和追蹤管理。
13.應急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提供緊急事件指揮決策方案,為事件指揮人員提供決策支持。
14.應急信息發布管理系統:對突發公共事件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并通過多種手段向受災害影響人群提供及時準確的警報信息。
15.災情統計分析管理系統:對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應急資源的消耗情況等進行及時、準確的現場記錄和災后分析。
16.受災補助管理系統:對受災民眾、企事業單位和應急救援人員進行災后補償和補助管理。
17.應急救援案例管理系統:對每次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救援的過程信息、災后分析報告、調查報告、經驗教訓總結等進行管理。
5大技術支撐應急平臺
在應急信息系統建設中,除了完成基本的信息采集、信息報送、信息管理、信息發布、地理信息管理、通信調度、視頻會議、協同辦公、數據整合與分析、指揮控制、應急聯動、安全管理、網絡管理等功能之外,需重點研究如下關鍵技術及其在系統中的集成應用。
1.應急預案數字化技術:基于多媒體的應急預案數字化表示技術、基于內容的多媒體應急預案搜索技術、應急預案輔助生成技術。
2.應急信息交互與共享技術:應急信息分類和標準格式、應急信息交互與共享技術規范、應急信息交互與共享中間件技術。
3.重大基礎設施監測預警技術:事故現場應急信息實時監測采集與傳輸。
4.智能應急輔助決策技術:多種即時通信方式的無縫集成與應用技術、多線程的事故后果實時模擬預測與顯示技術。
5.應急演練可視化技術:典型場景及典型事故應急演練虛擬仿真、典型場景及典型事故應急演練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