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強調了工藝設備和安全設施等硬件方面的重要性,它們對工廠整體安全很重要。可是最重大事故的發生,至少有部分責任歸咎于人為失誤。人在這些事故中的責任不僅是操作失誤,也經常是因為管理系統的失效。這就是為什么操作規程和管理策略在工廠安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管理對加強安全的工作應該首先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包括制定操作規程和應急規程,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在工廠員工中建立安全意識氛圍,就是安全操作被認為與生產經營一樣重要,制定全面培訓計劃,定期檢查工廠設施和測試應急設備。
1操作規程
操作規程詳細說明了工藝及設備的操作過程。它們應該提供正常操作和異常操作條件下的有關信息以及在這兩種情況下應遵循的程序:
操作規程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工藝說明
設備說明
開車、停車和備用程序
標準操作規程
正常操作范圍
操作記錄
重大危險說明
異常操作規程
報警和泄放系統說明
應急程序
危險工作規程和個人安全設備
通訊程序
維護保養進度表
工藝或設備圖
控制回路
一般規程集中于操作工藝或設備操作的具體行動。因此操作規程應該條理清晰,簡單易懂,這方面檢查表形式應用較多。在操作規程指南中對于工藝和設備的詳細說明也很重要。這使操作員清楚工藝參數波動的含義,可作為工藝失調早期診斷的有用工具。操作規程應該明確規定哪些是強制執行的程序,例如,如果工藝參數超過設定值的應急停車,哪些需要操作員自己進行決斷。
在操作規程指南中應指出最可能發生的異常和緊急事件,并給出相應的糾正措施。常見的應急情況包括以下:
關鍵工藝參數變化超過設定值(例如,反應器溫度)
儀表失效(例如,沒有任何原因pH計發生偏離)
公用設施失效(例如,反應器循環水中斷)
設備失效(例如進料泵失效)
容器破裂
火災或爆炸
應該強調儀表失效可能是工藝狀況失調或設備失效的反映,反之亦然。這些可能性應該在操作規程指南中提到,以指導在宣布緊急前確認儀表讀數。
根據假設的緊急狀況應該制定出應急反應行動。例如,連續攪拌式反應罐在正常操作時發生嚴重偏離,操作員可以有以下幾種選擇:
增加換熱率
減少或停止進料
改變攪拌速度
加入稀釋劑
鈍化催化劑
轉移反應器內物料
一般常見的反應行動應包括:
把關鍵參數值調整在正常操作限內的補償行動(例如啟動外部冷卻系統以降低反應器的溫度偏差)
啟動可控停車程序
隔離管道、設備或工藝單元
控制泄漏(例如放空被破壞的儲罐、開動水幕)
根據有關程序通報中央控制室和其它部門
啟動消防程序
報警
起用個人防護設備
單元疏散
當危險情況恢復正常后,分析失控的原因也很重要,以避免未來這樣事件再次發生。
2培訓規定
培訓當然是風險管理計劃(RMP)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新來的人員可以從培訓課上接受到關于工廠操作的培訓,這種培訓應該遵循工人所在單元的具體特點。現在可進行動態工藝模擬,使培訓員經歷他們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場景。此外這種模擬的優點是在異常或緊急狀況下演練,而且沒有風險。桌面上練習也能用于此目的。
此外員工還應該接收如下培訓:
工廠安全規定
個人防護設備
工具使用
應急程序
應急反應
工廠安全組織和責任
安全工作許可制度
設備、工藝變更的管理控制和批準必要性
事故報告
內部整理
培訓工作應該每隔一定時間重復一次,以保證發生災難性事故時有充分的警惕性。
上一篇:應急設備
下一篇:應急設備的維護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