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月”的精神,認真抓好夏季“七防”工作,大力提高廣大干部員工勞動保護能力,現將夏季“七防知識”介紹給大家:
防觸電
一 、觸電急救的八字方針:
(1)迅速---爭分奪秒為觸電者脫離電源;
(2)就地---必須在現場就地搶救;
(3)準確---人工呼吸的動作要準確。
(4)堅持---只要有1%希望,就要盡100%努力去搶救。
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觸電者的具體情況,迅速對癥搶救。現場應有的救護方法主要有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不能因打電話去叫救護車而延誤搶救時間,即使在救護車上,也不能中止搶救。具體的自救、互救方法如下:
二.搶救的原則
(1)以最快的速度使傷員脫離電源,即切斷電源。若電源較遠,可用不導電的干木棍、竹竿等撥開電線;
(2)將觸電者移至通風處,解松衣服,立即行人呼吸和心臟按摩;
(3)在行人工呼吸時,可針刺人中穴,以促蘇醒;
(4)心跳和呼吸恢復后,應送醫院繼續治療。
防燙傷
燒燙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沸水、滾粥、熱油、熱蒸氣的燒傷是常會發生的事。對某些燒燙傷,如果處理及時,就不會導致不良的后果。
1、燒燙傷的表現
燒燙傷的嚴重程度主要根據燒燙傷的部位、面積大小和燒燙傷的深淺度來判斷。燒燙傷在頭面部,或雖不在頭面部,但燒燙傷面積大、深度深的,都屬于嚴重者。
燒燙傷按深度,一般分為三度:
(1)一度燒燙傷;只傷及表皮層,受傷的皮膚發紅、腫脹,覺得火辣辣地痛,但無水泡出現。
(2)二度燒燙傷;傷及真皮層,局部紅腫、發熱,疼痛難忍,有明顯水泡。
(3)三度燒燙傷;全層皮膚包括皮膚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都受到傷害,皮膚焦黑、壞死,這時反而疼痛不劇烈,因為許多神經也都一起被塤壞了。
2、燒燙傷的救護
燒燙傷的程度不同,采取的救護措施也不同。
一旦發生燙傷,應立即將燙傷部用清潔冷水長時間沖洗降溫,以減少皮膚塤傷的程度,并有較顯著的止痛作用,然后用干毛巾輕輕將患處檫干。出現水泡時不宜馬上刺破,以防止感染,最好讓水泡中的滲出液自然吸收,不至留下傷疤。取少量治燙傷的藥物敷在患處皮膚上,不要用紗布包扎,以免發生感染。若燙傷處皮膚破潰,則不宜使用含地榆的燙傷膏劑,防止藥物中的化學成分從傷口吸入人體,導致全身性中毒。燙傷面積較大,燙傷嚴重時,應迅速去醫院診治,把因燙傷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1)對一度燒燙傷,應立即將傷處侵入涼水中進行“冷卻治療”,它有降溫、減輕余熱塤傷、減輕腫脹、止痛、防止起泡等作用,如有冰塊,把冰塊敷于傷處效果更佳。“冷卻”30分鐘左右就能完全止痛。隨后用雞蛋清、萬花油或燙傷膏涂于燙傷部位,這樣只需3-5天便可自愈。
應當注意,這種“冷卻治療”在燙傷后要立即進行,如過了5分鐘后才侵泡在冷水中,則只能起止痛作用,不能保證不起水泡,因為這5分鐘內燒燙的余熱還繼續塤傷肌膚。
如果燒燙傷部位不是手或足,不能不能將傷處侵泡在水中進行“冷卻治療”時,則可將受傷部位有毛巾包好,再在毛巾上澆水,用冰塊敷可能更佳。
如果穿著衣服或鞋襪部位被燙傷,千萬不要急忙脫去被燙部位的鞋襪或衣褲,否則會使表皮隨同鞋襪、衣褲一起脫落、這樣不但痛苦,而且容易感染,延誤病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馬上用食醋(食醋有收斂、散疼、消腫、殺菌、止痛作用)或冷水隔著衣褲或鞋襪澆到傷處及周圍,然后再脫去鞋襪或衣褲,這樣可以防止揭掉表皮,發生水腫和感染,同時又能止痛。接著,再將傷處進行“冷卻治療”,最后涂抹雞蛋清、萬花油或燙傷膏便可。
(2)燒燙傷者經“冷卻治療”一定時間后,仍疼痛難受,且傷處長起了水泡,這說明是“二度燒燙傷”。這時不要弄破水泡,要迅速到醫院治療。
(3)對三度燒燙傷者,應立即用清潔的被單或衣服簡單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塤傷,創傷面不要涂擦藥物,保持清潔,迅速送醫院治療。
防火
夏季防火應嚴格按照《消防工作管理辦法》中料場防火、車間防火、成品庫防火、紙機防火等要求執行。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不斷升高,天氣變化無常。雖然夏季火災相對較少,可是在生活、生產中一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問題卻是引發火災、釀成災害的根源。對此,我們一定不能放松警惕。下面是容易引發夏季火災的六方面,不知你注意了嗎?
1、電器使用不當,超負荷或者線路短路造成火災。主要原因有:電源線安裝時,絕緣皮塤壞造成短路打火或電器的電動機進水受潮,使絕緣強度降低,發生短路燒電機著火等。
2、用火不慎引起火災。夏季天氣炎熱,廚房是我們不愿久留的地方。但是居民使用爐火做飯時,一定留人照看,家中無人時一定關閉灶具閥門,以免發生“干鍋”,造成失火。
3、遇熱遇濕自然的化學危險品引發火災。前不久,天津市北辰區雙環村龍泉里一居民家存放的過氧乙酸發生爆炸,消防官兵聞警出動排險,災害才得以平息。所以,居民一定要警慎保管,使用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用品。
4、隨處丟棄未熄滅的煙頭引燃的火災。一顆未熄滅的煙頭看上去不大,但是如果隨處丟棄,就可能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導致火災。
5、違章動火作業引發火災。夏季氣溫較高,揮發性易燃易爆物品(汽油、酒精等)揮發速度加快,在儲存和使用這些物品的場所我們一定要嚴格遵守用電用火制度,以防釀成大禍。
6、汽車自燃火災。前幾年在夏季有的單位曾發生過汽車火災,究其原因是有些汽車使用時間過長,電源線路老化易發生短路,有的汽車超負荷裝載,造成發動機溫度升高,再加上天氣酷熱,發動機通風設備不好從而引起汽車自然起火。
防硫化氫中毒
1、在我國,硫化氫中毒事件在職業性急性中毒事件中排名第二,中毒者數量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氫無色、具有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氣體,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硫化氫具有刺激作用和細胞窒息作用,但由于全身毒性作用劇烈而發病迅速,故在吸如硫化氫濃度較低時,可見到較明顯的刺激作用,吸入濃度較高時,嗅神經末梢麻痹,可使硫化氫臭味“消失”,繼則發生昏迷,甚至死亡。
3、急救措施
(1)迅速將病人移離中毒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暖。視中毒情況,應及時撥打120求助。
(2)心肺復蘇:病人昏迷及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如人工呼吸、注射呼吸興奮劑、胸外按壓、靜脈注射腎上腺素、阿托品、利墮胩因等。
(3)吸氧、如有條件盡快進行高壓氧治療。
(4)加強抗體休克措施,以減輕硫化氫的損傷作用,如應用激素、補足血容量、糾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環系統、低溫冬眠療法。
(5)支持療法,可給于谷胱甘肽、半胱氫肽、維生素c、細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藥物。
(6)預防肺水腫發生,可早期投用糖皮質激素,適當利尿脫水,注意預防感染等。
4、預防措施
(1)工程控制:嚴加封閉,加強局部充分排風。
(2)泄露應急處理:迅速和、撤離污染區的工作人員至上風側。處理人員戴好空氣呼吸器,穿防毒衣、從上風側進入現場,切斷泄露源。臺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如有可能,將毒氣用排風幾送入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期內。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合格后再用。
(3)個體防護:配備防毒面具、防化學眼鏡、防化學品手套,崗位有空氣呼吸器。
(4)定期檢測:硫化氫作業環境空氣中硫化氫濃度要定期檢測。衛生標準為10mg/m3。
(5)職業性體檢:硫化氫作業工人應進行就業前體檢和定期體檢(每二年一次)。
防雷擊
打雷是一種大氣中激烈的放電現象。打雷時,出現耀眼的閃光,發出震耳的轟鳴。打雷的時間短(一次雷擊時間約60毫秒),電流大(可高達幾萬-幾十萬安),電壓高(可高達數十萬-數百萬伏)。企業如果沒有可靠的防類裝置,建筑物、設備裝置或人體遭到雷擊,那將造成火災、爆炸、觸電死亡等嚴重的、甚至毀滅性的災害事故、造成巨大的損失。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防雷常識。
一、受雷擊的幾種途徑
1、直雷擊
當直雷擊擊中機房等建筑物時會有很強的雷擊流(平均30KA左右),會使建筑的地電位升高到幾萬伏甚至幾十萬伏,并且通過電力系統和信號電纜的接地點反饋到其他地方,殃及接在電網和通信網絡上的計算機設備,這種雷擊是對計算機破壞最嚴重的一種。位于建筑物頂的衛星天線是遭受直擊雷危害的主要對象。
2、感應雷及雷電波入侵
進入交換機機房的線路主要有電力電纜、電話線、由衛星天線至衛星接收機信號線、DDN專線,這些都是感應雷及雷電波入侵的途徑。同時在交換機與各分機終端設備之間較長的距離,容易感應產生雷擊過壓,損壞交換機。
3、自我保護
打雷時,不要接近避雷針和避雷器。遇有高低壓線被打斷刮落地時,不能走近斷線地點8米地段(以防跨步電壓觸電),更不能用手去那斷線。應守護現場,以免旁人誤入觸電,并設法通知電工修理。若誤入上述地段。發現麻電時,不要驚慌,應立即雙腳并在一起,或用一只腳跳出該地段。
打雷時,應立即停止露天高處作業,應避免在外逗留;應盡量離開鐵絲網、煙囪、孤獨的樹木;離開河邊、池旁;離開設有防雷裝置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設施。
打雷時,在戶內應注意雷電波入侵的危險,應離開照明線(包括動力線、電話線、廣播線和電視機電源線、引入室內的收音機和電視機天線以及與其相連的各種導體),以防止這些線路對人體的二次放電。調查資料說明,戶內70%以上對人體二次放電的事故發生在相距1米以內的場合。相距1.5米以上尚未發現死亡事故。同此
可見,打雷時人體最好離開可能傳來雷電侵入波的線路和導體1.5米以上。
三、怎樣防雷
以電話系統和電腦設備的情況來看,雷擊造成的損失更多是來自架空線路、電源和接地,
(1)做好建筑物外部的直擊雷;
(2)重新設計合理的室外線路及線路屏障;如機房到門衛室、廠房的線路不要架空,一定要埋地;露在墻外的線路要用鋼管套住。
(3)做一條地線將交換機設備連接,并與防雷裝置相連;
(4)安裝合適的避雷器。對于電源,可以在電話系統的交流電源上加裝電源防雷器。
防雷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采用綜合的治理方法,對癥下藥將各類可能產生雷擊的因素排除,才能將雷擊威脅減小到最底限度。要兼顧直擊雷危害、感應雷及雷電電磁脈沖等對電子設備大危害。而雷電波侵入則是指雷電對架空線路或金屬管道產生作用,所生成的過電壓波沿著這些管道侵如室內,造成設備損壞,危及人身安全。
綜合防雷原則:1、將絕大部分雷電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外部保護);
2、阻塞沿電源線或數據、信號線引入的過電壓波(內部保護及過電壓保護);
3、限制被保護設備上浪涌過呀幅值(過電壓保護)。
四、怎樣接地
1、防雷接地
為使雷電浪涌電流泄入大地,使被保護物免遭直擊雷或感應雷等浪涌過電壓、過電流的危害,所有建筑物、線路、電器設備、網絡等不帶金屬部分,金屬護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氣管道等均應與防雷接地裝置作金屬性連接。防雷接地裝置包括避雷針、帶、線、網、接地引下線、接地引入線、接地匯集線、接地體等。
2、接地措施
由于接地的良好狀態對防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制作時優先考慮專設防雷接地,隨后是交流工作接地、支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其次考慮讓上述四種接地方式共用。并采用2.5毫米長100平方毫米直徑的鋼管,壁厚不小于4毫米,三根相間5-6米并打入地下,用4*40毫米扁鐵或12平方毫米鍍鋅圓鋼焊接在垂直接地體上并引出。
防汛
1、各配電室,高壓室門前要有防雨門坎。露天、地勢底的配電盤要進行防雨措施。
2、各單位要及時清除下水道內的污物,保持排水通暢。
3、地勢低洼的部門(如車間、成品庫等)要準備好足夠的沙袋,防止雨水倒流屋內。
4、對一些危險建筑物進行檢修防止雨水侵泡倒塌。
5、各單位要備有一定數量的鐵锨、鐵鎬等防汛工具。
防中暑
防中暑中暑是因高溫環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曬引起人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類急性急病。一般分為中暑高熱、中暑痙攣、中暑衰竭、日射病等。
1、先兆中暑
在高溫下作業,出現大汗、口渴、頭昏、眼花、胸悶、惡心、四肢無力及發麻、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高(37度以下),稱先兆中暑。
2、輕癥中暑
除上述表現外,尚有下列征候群這一而不能繼續勞動者,體溫在38度以上;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現象,有早期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如面色蒼白、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系數等如能及時處理,數小時內可恢復正常。
3、重癥中暑
凡有上述癥狀,并伴有昏厥、昏迷、痙攣,或一日內不能恢復者。重癥中暑又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中暑高熱:
主要表現在體溫在40-42度以上,皮膚干燥無汗,脈速,呼吸快弱,血壓正常或降低、煩躁不安或瞌睡、神志漸模糊、昏迷、驚厥。嚴重者出現彌漫性血管凝血、心功能不全、肺水腫、腦水腫及肝腎功能損害等并發癥。
(2)中暑痙攣:
由于出汗過多,口渴,大量飲水而鹽分補充不足,可使用血中氯化鈉濃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痙攣,以活動最多的四肢肌肉如腓腸肌痙攣最為常見。也可波及腹腸肌、腸道平滑肌、膈肌,產生腹絞痛幾呃逆,體溫大多正常。
(3)中暑衰竭:
較多見,常發生于老年人及未能適應高溫者由于大量出汗,導致脫水、失鈉、血液濃縮及血液黏稠度增高,再加上血管擴張,血容量更顯不足,從而引起周圍循環衰竭癥狀,表現為頭暈、頭痛、眩暈、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息弱、呼吸淺快,血壓降低,暈厥或意識蒙朧,體溫可正常,稍低或升高。
(4)日射病:
在烈日下或強烈的熱輻射下,波長600-1000毫微米的可見光線及紅外線長時間作用于不戴帽子的頭部,可穿透頭皮和顱骨引起腦組織損傷、充血和水腫,大腦溫度可達40-42度,但體溫并不一定升高,這叫日射病。主要表現在劇烈頭痛、頭暈、耳鳴、眼花、惡心嘔吐、煩躁不安,重者可有驚厥、昏迷。
發現中暑病人可進行以下處理:
1、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
2、鼓勵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其他含鹽的清涼飲料。
3、可選用十滴水、灌香正氣水等。可以掐人中穴。
4、病人發高熱,可用泠水侵濕的毛巾敷頭部、頸、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的部位,或以冰水擦身,輔以電風扇吹風,幫助降溫。
5、先兆中暑及輕癥中暑經過上述處理后,一般能夠緩解。如病人出現高熱不退、神智不清、抽搐等重度中暑癥狀者,應立即送醫院急救。
另外,常有病人將夏季時發生的發熱、頭痛、全身乏力都當成中暑,這是不正確的。因為他們只是患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除了有發熱、頭痛、全身乏力外,大都有胃寒、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癥狀,患者發病前無高溫勞作史,須予以區別治療。
上一篇:企業安全生產試題匯編
下一篇:煤氣知識培訓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