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平巷運輸中,擠、壓、碰、摔事故占很大比例。造成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除礦用機車司機和推車工未按規程操作外,還有:
1.行人與列車搶道,或行人思想麻痹,未及時躲讓運行車輛。井下巷道兩側的寬窄不同,行人必須走較寬一側,絕不要在較窄一側或兩軌中間行走。井下巷道由于受到頂板壓力的作用,常會變窄,較寬一側也會變得不符合規程要求。因此人員在井下行走時思想要集中,瞻前顧后,一旦發現有車輛駛來,要及時躲在躲避洞內或巷道較寬之處,等車輛駛過后再行走。
2.列車掛鉤工不按規程操作,經常會發生擠壓受傷事故。每列列車都必須配有掛鉤工從事列車編組和摘掛鉤工作。為確保安全,掛鉤工在摘掛鉤時,要與機車司機配合好,及時用口哨與司機聯系。掛鉤工必須站在巷道較寬的一側,等列車停穩后再摘鉤,不許摘跑鉤,不許在機車行駛時跨越軌道與機車搶道。掛鉤也必須停車進行,或者在速度低于每秒0。3米時進行。
3.機車運輸巷道不符合規程要求。機車運輸巷道的斷面一定要符合安全規程,行人的一側要留有寬度0.8米以上的人行道,另一側為0.3米。人車停車處的巷道的一側,必須留有寬度1米以上的人行道。兩條鐵路中心線的距離,必須保證列車對開最突出部分之間的空隙不小于0.2米,采區裝載點不得小于0.7米。在礦車摘掛鉤地點,不得小于1米。
上一篇:煤礦工人安全知識—人力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