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礦庫從勘察、設計、施工到使用的全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有毛病,都可能導致尾礦庫不能正常使用。其中,由于生產管理不善、操作不當或外界環境因素干擾所造成的病害比較容易檢查發現;而勘察、設計、施工或其他原因造成隱患,在使用初期不易顯現出來,這些常被人忽視的隱患往往屬于很難補救和治理的病害。
一、勘察因素造成的病害
對庫區、壩基、排洪管線等處的不良地質條件未能查明,就可能造成庫內滑坡、壩體形變、壩基滲漏、排洪涵管斷裂、排水井倒塌等病害。對尾礦堆壩壩體及沉積灘的勘察質量低劣,則導致穩定分析、排洪驗算等結論的不可靠。
二、設計因素造成的病害
設計質量低劣表現在基礎資料不確切、設計方案及技術論證方法不當、不遵循設計規范、對庫水位及浸潤線深度的控制要求不明確,或要求不切實際等方面。盡管目前設計單位資質齊全,但上述因素造成尾礦庫帶病運行的現象屢見不鮮。由此造成的隱患大多為壩體在中、后期穩定性和防洪能力不能滿足設計規范的要求。其次,排水溝筑物出現斷裂、氣蝕、倒塌等病害也可能是由于設計人員技術不高或經驗不足所造成。
三、施工因素造成的病害
初期壩施工中清基不徹底、壩體密度不均、壩料不符合要求、反濾層鋪設不當等,會造成壩體沉降不均、壩基或壩體漏礦、后期壩局部塌陷;排洪構筑物有蜂窩、麻面或強度不達標,當負荷載逐漸增大時,會造成掉塊、漏筋、斷裂、甚至倒塌等病害。
四、操作管理不當造成的病害
在長期生產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造成的常見病害和隱患如下:
(1)放礦支管開啟太少,造成沉積灘坡度過緩,導致調洪庫容不足;
(2)未能均勻放礦,沉積灘此起彼伏,造成局部壩段干灘過短;
(3)長期獨頭放礦,致使礦漿順壩流淌,沖刷子壩坡腳,且易造成細粒尾礦在壩前大量聚積,嚴重影響壩體穩定;
(4)長時間不調換放礦點,造成個別放礦點的礦漿外溢,沖刷壩體;
(5)巡查不及時,放礦管件漏礦沖刷壩體;
(6)壩面維護不善,雨水沖刷拉溝,嚴重時會造成局部壩段滑坡;
(7)每級子壩高度堆筑太高,致使壩前沉積厚層抗剪強度很低、滲透性極差的礦泥,抬高了壩體的浸潤線,對壩體穩定十分不利;
(8)片面追求回水水質而抬高庫水位,造成調洪庫容不足;
(9)長期對排洪構筑物不進行檢查、維修、致使堵塞、露筋、塌陷等隱患未能及時發現。
五、管理不當造成的問題
在未能有效地對勘察、設計、施工和操作進行必要的審查和監督;
對設計意圖不甚了解,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未按設計要求指導生產;
對防洪、防震問題抱有僥幸心理;明知有隱患,不能及時采取措施消除;
未按原設計同意,擅自修改設計等。
六、其他因素造成的病害
暴雨、地震之后可能對壩體、排洪構筑物造成病害:
(1)由于礦石性質或選礦工藝流程變更,引起尾礦性質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如果對壩體穩定和防洪不利時,自然會成為隱患;
(2)因工農關系未協調好,而產生的干擾常常造成尾礦庫隱患。如農民在庫區上游甚至于在庫區以內亂采、濫挖等。
上一篇:火災與爆炸事故的特點
下一篇:電廠安全門的種類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