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常作業是指那些臨時發生的,改變了正常作業條件的作業。人們所說的非日常作業主要是指生產設備的安裝、檢驗與維修作業。
由于在設備的安裝、檢驗與維修作業中必須進入日常作業不會進入的危險區,而且工作具有臨時性,事故的防護措施不如日常作業那么周到,作業人員面臨的工作環境也不是日常熟悉的。所以說非日常作業中的事故風險要高于日常作業,比日常作業有更高的安全要求。
設備檢修最重要的是安全措施是什么?
是安全隔絕措施。所謂安全隔絕,就是要把將進入作業的場所(設備)、及其中可能發生的一切危險因素,進行嚴格可靠的隔離。例如,對一個需要檢修的容器,應首先隔離可能通過管道進入容器的水、汽、物料等。為實現可靠隔離,不能只
采取新裝管道閥門的辦法,而應進一步采用插堵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線等辦法。對機械、電器設備等的檢修,不能僅拉下閘刀,掛警告牌。還要盡可能卸下保險盒,拆卸傳動裝置等;對周圍的危險品應清理至20米之外,或嚴密蓋實。對高、深的場所多層次作業,要分層設置安全網等。
對特別敏感的部位,如電氣開關、容器內作業等。除掛“嚴禁合閘”警告牌外,還應設置專人監護。監護人員不僅要身體強壯、堅守崗位,懂得搶救知識,還要有切實的搶救準備。
什么叫“危險區”?
通常把在正常作業條件下存在機械運動的部件活動區,被封半的有毒物質發生區等稱為“危險區”。在非日常作業情況下進行的設備檢驗與維修,若需要在危險區內進行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防止發生危險。
進入機器和工業設備的固定設施檢修,應考慮的主要危險有哪些?
應考慮的主要危險有:
1.墜落危險;
2.滑倒危險;
3.絆倒危險;
4.過度耗費體力,例如長時間爬梯子引起的危險;
5.由機械引起的危險,如機器的運動部分、機器本身運動(移動式機械)、輻射、熱表面、噪聲、蒸汽、熱的液體;
6.由機器的環境引起的危險,如吸入空氣中的有毒物質;
7.物質或物體的墜落危險(當它們可能對人產生風險時)。
進入機器和工業設備固定設施檢修的主要事故防范目標是什么?
是防止人的墜落和過度消耗體力。
在設備的安裝或檢修中,離不開對設備構件或其它物料的起重吊裝。對于這種特殊的作業如果沒有可靠的安全保障,發生意外事故的風險會比正常生產時高得多。
在起重事故中,最為嚴重的要數起重機破壞、垮塌、失穩傾翻的事故。
發生起重事故原因主要有哪些?
1.操作不當、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原因,導致起重機傾翻;
2.坡度或風載荷作用,使起重機傾斜路面或軌道發生不應該的位移;
3.金屬結構件破壞,導致墜臂、倒桿、主梁或支腿垮塌等。
起吊重物時發生墜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主要原因是超載、吊具損壞、物件捆綁不牢、掛鉤不當,電磁吸盤突然停電、起升機構的零件故障、損壞(尤其是制動器失靈、鋼絲繩斷裂)等,這些原因都可能引發重物墜落事故。
在起重相關作業中發生人員高處墜落和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高空的起重機上進行維護、檢修作業中,檢修作業人員不系安全帶、起升機構的制動器失靈或起升鋼絲繩破斷等會造成高處墜落事故。這些都是起重作業應防范的。
上一篇:礦工要熟悉井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