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的自救和互救可減少事故傷亡,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而要主動學習和掌握礦井災害預防知識和自救、互救知識,熟悉井下避災路線。
2.發生事故后,及時報警可增加獲救的機會、贏得搶救的時間。在事故發生后要充分利用附近的電話或派出人員迅速將事故情況向領導或調度室匯報。
3.避災過程中,要保持鎮靜、沉著應對,不要驚慌、不要亂喊亂跑;要遵守紀律,聽從指揮,決不可單獨行動。
4.緊急避災撤離事故現場時,要迎著風流、向進風井口撤離,并在沿途留下標記。
5.無法安全撤離災區時,要迅速進入預先構筑的躲避硐室或其他安全地點暫避,在硐室外留下明顯標記,并不時敲打軌道或鐵管發出求救信號。撤離路線被封堵時,不要冒險闖過火區或泅過被水封堵的通道。
6、搶救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的傷員時,要先復蘇,后搬運;搶救出血的傷員時,要先止血,后搬運;搶救骨折的傷員時,要先固定,后搬運。
7.正確避災,可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遇到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時,要迅速背向空氣震動的方向、臉向下臥倒,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大量有毒氣體;與此同時要迅速戴好自救器,選擇頂板堅固、有水或離水較近的地方躲避。
遇到火災事故時,要首先判明災情和自己的實際處境,能滅(火)則滅,不能滅(火)則迅速撤離或躲避、開展自救或等待救援。
遇到水災事故時,要盡量避開突水水頭,難以避開時,要緊抓身邊的牢固物體并深吸一口氣,待水頭過去后開展自救和互救。
遇到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時,要迅速戴好隔離式自救器或進入壓風自救裝置或進入避難硐室。
上一篇:電氣安全用具與安全標識
下一篇:煤礦工人的權利、義務與權利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