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瓦斯是指煤礦井下以甲烷(CH4)為主的有毒、有害氣體的總稱。礦井中,有了一定的瓦斯濃度,一定的引火溫度,充足的氧氣含量,氧氣與瓦斯進行劇烈氧化反應,就會發生爆炸。
應急要點
當聽到或看到瓦斯爆炸時,應面背爆炸地點迅速臥倒,如眼前有水,應俯臥或側臥于水中,并用濕毛巾捂住鼻口。距離爆炸中心較近的作業人員,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離現場,防止二次爆炸的發生。
瓦斯爆炸后,應立即切斷通往事故地點的一切電源,
所有生存人員在事故發生后,應統一、鎮定地撤離危險區。
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應及時將其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安全地區。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處進行人工心肺復蘇,不要延誤搶救時機。
迅速恢復災區通風。先查明有無火源存在,以免再次爆炸;然后排除爆炸產生的煙霧和有毒氣體,讓新鮮空氣不斷供給災區。
清除災區巷道的堵塞物。
撲滅爆炸引起的火災。發現火災或殘留火源,應立即撲滅;火勢很大時,應阻止火焰向遇險人員所在地蔓延。
專家提示
每個礦工應注意,在下井時,嚴禁攜帶煙蒂和點火物品,不要使用電爐和燈泡取暖。
入井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隨身攜帶自救器和礦燈,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嚴禁穿化纖衣服,入井前嚴禁喝酒。
要加強井下通風,采用各種通風措施,保證井下瓦斯不超過規定含量,
建立完善合理的礦井通風系統嚴格檢查制度,低瓦斯井下每班至少檢查2次,高瓦斯礦井中每班至少檢查3次,發現有害氣體超過規定,應及時采取封閉等必要措施。
加強盲巷和采空區瓦斯治理。
加強瓦斯引爆火源的治理:防止明火,防止炮火,防止電火。
煤礦透水事故
礦井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過裂隙、斷層、塌陷區等各種通道涌入礦井,當礦井涌水超過正常排水能力時,就造成礦井水災,通常也稱為透水。
應急要點
透水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
量、發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況,迅速撤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而不能進入透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矸石和木料撞傷。
如透水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
人員撤退到豎井,需從梯子間上去時,應遵守秩序,禁止慌亂和爭搶。行動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切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的在獨頭工作面躲避,等待救護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等冒險行為。
當現場人員被涌水圍困無法退出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的避難硐室中避災,或選擇合適地點快速建筑臨時避難硐室避災。
避災時,應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
專家提示
在避災期間,遇險礦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情緒安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堅信上級領導一定會組織人員快速營救;堅信在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帶領下,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共渡難關,安全脫險。要作好長時間避災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
被困期間斷絕食物后,即使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也應努力克制自己,決不嚼食雜物充饑。需要飲用井下水時,應選擇適宜的水源,并用紗布或衣服過濾。
長時間被困在井下,發覺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度興奮和慌亂。得救后,不可吃硬質和過量的食物,要避開強烈的光線,以防發生意外。
上一篇:機械設備附屬的電氣設備其潛在危害
下一篇:如何防止電氣引起之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