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的定義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在煤礦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系統中已知規律的危險源進行預先辨識、評價、分級,進而對其進行消除、減小、控制,實現煤礦“人-機-環-管”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們期望值和社會可接受水平的煤礦生產安全管理過程。
2、本安體系的實施流程、管理模式
煤礦企業本質安全管理實施方案采用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設計,PDCA循環強調持續改進。PDCA的含義為:計劃、實施、檢查、改進。
3、人員的本質安全化
要求操作者有較好的心理、生理、技術素質,即有想(具有強烈的安全意識)、會(安全技能+專業崗位知識)、能(能遵守制度+能創造安全環境+能正確操作設備),要加強本質安全化和法治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質。
4、機的本質安全化
機器的本質安全包括機器的可靠性,安全特性,安全維護系統及安全保護系統與整個人-機-環系統達到最佳的安全匹配。
5、環境的本質安全化
作業環境的本質安全化,即生產場所應確保職工的作業安全,在空間、氣候等創造舒適安全的環境,作業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化學環境、空間環境和時間環境。
6、本質安全理念的核心
是消除或減少危險(風險預控)。從煤礦設計、建設、生產、廢棄等全壽命周期過程以及火災、爆炸、透水、頂板等主要災害危險全方位開展風險辨識、評價。
7、風險:在煤礦安全管理中,風險一般定義為煤礦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按煤礦風險的大小分類可分為:特別重大風險;重大風險;中等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
8、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目標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理想目標是實現煤礦生產的本質安全化,將風險降到最低,最終達到杜絕責任事故,減少非責任事故的目的。
9、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特點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具有其鮮明的特點:
。1)全方位管理。(2)全過程管理。(3)螺旋上升管理。(4)以預控為核心。(5)雙保險、閉環式管理。
10、危險源: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11、煤礦危險源辨識
煤礦危險源辨識是對煤礦各單元或各系統的工作活動和任務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識別,并根據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要求,分析其產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12、危險源辨識的基本內容
辨識過程必須綜合考慮“人、機、環、管”四個方面的內容。
13、煤礦危險源分級
根據風險值的大小,可將風險分為5 個等級
1)特別重大風險(V級);2)重大風險(IV級);
3)中等風險(III級); 4)一般風險(II級);
5)低風險(I級)。
14、危險源監測:在生產過程中對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監測、檢查,并及時向管理部門反饋危險源動態信息的過程。
15、風險評估:評估風險大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進行估計和衡量。此過程往往伴隨著對風險的排序、分級。
16、風險預控:根據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結果,通過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現的危險源,預防風險的出現的過程。
17、人員方面危險源的風險評估
來自人員方面的危險源主要包括:1)操作不安全性(誤操作、不規范操作、違章操作);2)現場指揮的不安全性(指揮失誤、違章指揮);3)失職(不認真履行本職工作任務);4)決策失誤;5)身體狀況不佳(帶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勞工作等);6)心理異常(過度興奮或緊張、焦慮、冒險心理等)。
18、機方面危險源的風險評估
機方面的危險源主要包括:1)沒有按規定配備必需的機器、設備、裝置、工具等;2)機器、設備、裝置、工具的選型不符合實際需求;3)機器、設備、裝置、工具的安裝不符合規定或實際要求;4)機器、設備、裝置維護(修)不到位;5)機器、設備、裝置、工具安全標識不齊全或不規范;6)機器、設備空間不滿足作業條件。
19、環境方面危險源的風險評估
環境方面的危險源主要包括:1)礦區及其周邊地表水和地下水域的威脅;2)煤層巖層構造威脅;3)地熱威脅;4)煤塵爆炸威脅;5)煤層自燃威脅;6)瓦斯突出威脅;7)其他自然地質威脅。8)工作地點溫度、濕度、粉塵、噪聲、有毒氣體濃度等超過規定;9)工作地點風量(風速)不符合規定;10)工作地點照明不足;11)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巷道質量不合格;12)工作面布置、規格尺寸不合理;13)施工質量不滿足要求;14)路面質量不合格;15)供電線路布置不合理;16)道路標示不齊全、不明確;17)警示標桿和導牌不齊全,放置位置不合理。
20、管理方面危險源的風險評估
管理方面的危險源主要包括:1)組織結構不合理;2)組織機構不完備,機構職責不明晰;3) 本質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制定程序不合理、不符合實際情況;4) 本質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5) 文件、各類記錄、操作規程不齊全,管理混亂;6) 作業規程的編制、審批不符合規定,貫徹不到位;7) 安全措施、應急預案不完善、不合理; 8) 崗位設置不齊全、不合理;9) 崗位職責不明確;10)崗位工作人員配備不足;11) 職工安全教育、崗位培訓不到位;12) 沒有有效的本質安全文化.
21、管理對象:是管理對象單元的一種劃分,是對危險源的總結和提煉,是通過管住管理對象實現對危險源的控制或消除。
22、管理標準:是一種標尺,是管理對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險源的風險的最低要求。管理(對象)標準可以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行業有關標準和企業標準從嚴制定。
23、管理措施:是指達到管理標準具體方法、手段。
24、風險預警:對生產過程中已經暴露或潛伏的各種危險源進行動態監測,并對其風險大小進行預期性評價,及時發出危險預警指示,使管理層可以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的活動。
25、預警等級設置和預警信號選擇
根據風險等級的劃分及實際需要,可將風險預警等級設置為6級,見表。
煤礦企業危險源風險預警等級表
26、不安全行為的概念
不安全行為:指一切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行為。不安全行為又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27、員工不安全行為產生的原因主要有:1)知識與技能缺陷。2) 思想和
情緒因素。3)利益與管理原因。4)生產環境影響。
28、員工不安全行為的基本控制措施:1)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2)強化安全管理 3) 科學地選用人員,做到人機最佳匹配4)改善作業環境5) 做好思想和情緒調解工作
29、有痕不安全行為的特點
人員發生不安全行為在一定時間內會留下一定的行為痕跡。
30、無痕不安全行為的特點
只有在行為發生的過程中才能發現,而不會留下可追溯的痕跡。
31、煤礦本質安全文化:
煤礦本質安全文化是以風險預控為核心,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精神,并為廣大員工所接受的安全生產價值觀、安全生產信念、安全生產行為準則以及安全生產行為方式與安全生產物質表現的總稱,是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的靈魂所在。
32、本質安全基本原理
本質安全強調從根源上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消除或減少。概括起來,本質安全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面四個:
1) 最小化原理 2 )替代原理 3)稀釋原理 4)簡化原理
33、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的重要意義
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是促進我國煤炭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增強煤礦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保證;是落實安全發展觀,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煤礦安全工作的關鍵點和著力點。
34、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構成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由風險預控管理 、組織保障管理、人員不安全行為控制管理、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及輔助管理5大部分。
35、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特點
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具有鮮明的特點;(1)以控制為核心。(2)全方位管理。(3)全過程管理。(4)螺旋上升管理。(5)雙保險、閉環式管理。
36、實現煤礦本質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
1)領導重視、全員參與、職責分明。
2)危險源辨識無漏洞、風險預控無死角。
37、煤礦事故類型劃分(8大類):
1) 瓦斯事故:瓦斯、煤塵爆炸或燃燒,煤(巖)與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
2) 頂板事故:指冒頂、片幫、頂板掉矸、頂板支護垮倒、沖擊地壓、露天煤礦邊坡滑移垮塌等。底板事故視為頂板事故。
3) 機電事故:指機電設備(設施)導致的事故。包括運輸設備在安裝、檢修、調試過程中發生的事故。
4) 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觸響瞎炮造成的事故。
5) 水災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質構造水、工業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潰水、潰沙導致的事故。
6) 火災事故:是指煤與矸石自然發火和外因火災造成的事故(煤層自燃未見明火逸出有害氣體中毒算為瓦斯事故)。
7) 運輸事故:指運輸設備(設施)在運行過程發生的事故。
8) 其它事故:以上七類以外的事故。
38、本安企業建設等級劃分(四級)
1)本安企業建設一級單位:考核年度內,綜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且實現安全生產1000天以上。
2)本安企業建設二級單位:考核年度內,綜合得分在80分(含)以上,且實現安全生產500天以上。
3)本安企業建設三級單位:考核年度內,綜合得分在70分(含)以上。
4)本安企業建設四級單位:考核年度內,綜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39、【國發】23號文要求隱患排查“五到位”:
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
40、【國發】23號文規定工傷事故死亡職工一次性賠償標準:
按全國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計算,發放給工亡職工近親屬。同時,依法確保工亡職工一次性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的發放。
41、【國發】23號文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對礦領導跟帶班的規定:
做到井下24小時有礦領導帶班,與工人同下同上,并保證帶班質量。同時要制定井下交接班制度、帶班下井檔案管理制度、帶班下井公示制度、帶班下井考核獎懲制度、帶班下井舉報等制度。
42、“三達標”內容:
崗位達標、專業達標、企業達標。
43、“三同時”內容:
企業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44、煤礦“六大系統”:
監測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通信聯絡系統。
45、防治水原則:
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46、“三不生產”原則:
不安全不生產,隱患不排除不生產,安全措施不落實不生產
47、煤礦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針:
先抽后采、以風定產、監測監控
48、煤礦瓦斯綜合治理的十六字工作體系:
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
49、自救互救基本原則:
1、及時報告災情2、積極消除災害3、迅速撤離災區4、妥善安全避災
50、神華集團公司2011年安全工作總體目標
安全生產水平明顯提升,堅決杜絕較大以上責任事故,努力減少一般事故,全年事故率較2010年明顯降低。
51、烏海能源公司2011年安全工作總體目標:
杜絕重大責任傷亡事故,百萬噸傷亡率要比2010年有所下降,力爭為零;千人工傷率不超過5人,重傷不超過1人。
52、黃白茨礦業公司2011年安全工作目標:
暫無。(黃白茨礦業公司1號文件)
53、煤礦工人擁有的安全生產權利:
1)參與安全生產管理權;2)安全生產監督權;3)安全生產知情權;4)參與事故隱患整改權;5)不安全狀況停止作業權;6)接受安全教育培訓權;7)抵制違章指揮權;8)緊急避險權;9)反應舉報權;10)投訴上告權。
54、白國周班組管理法主要內容:
概括為“六個三”:即三勤、三細、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談、三提高。
“三勤” 勤動腦 勤匯報 勤溝通
“三細” 心細 安排工作細 抓工程質量細
“三到位” 布置工作到位 檢查工作到位 隱患處理到位
“三不少” 班前檢查不能少 班中排查不能少 班后復查不能少
“三必談” 發現情緒不正常的人必談 對受到批評的人必談 每月必須召開一次談心會
“三提高” 提高安全意識 提高崗位技能 提高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
上一篇:單位員工消防安全“應知應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