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衡量的工作才能完成”,這對安全文化建設來講同樣適用。同諸多的企業管理要素一樣,企業的安全文化是可以用具體的指標來進行科學的量化管理的(見圖1)。安全文化建設的狀況需要運用一個定期的、前導的,有目標的監測和考量機制來衡量,以確保其在企業安全管理中正確、積極、有效地發揮功用。
圖1安全文化量化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要素的相關性
安全文化的量化到底與安全管理有多大的關系呢?通過對安全管理各個要素之間關系的推敲,你會發現,其思路是對各個管理要素定期審核、回顧、衡量來達到持續改進的。其中績效衡量位于各個管理要素新一輪開始前的最后,其它的各個安全管理環節都要從文字內容、工作實踐上直接或間接的為績效衡量做鋪墊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績效衡量具有可行性(涂顏色的模塊表示與量化直接相關)。毫無疑問,沒有量化的這幾項管理要素,在工作實踐中是無法做好的。
可見,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概念滲透到了安全系統的管理、計劃、執行、衡量、審核、回饋的各個環節,使這些環節更加細致,具體并與其完全融合。這種細致的融合關系也恰恰體現了“安全始于細節”的理念。
我們將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要素從中提取出來,分解戰計劃、KPI(關鍵績效指標)執行及評估(見圖2)3個方面,與安全管理體系及其實踐相結合,分析企業如何進行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
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實施安全文化量化管理可行為3個步驟
圖2安全文化建設量化機制
安全文化建設的量化管理是企業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設實踐,要想真正讓安全文化建設為企業服務,產生經濟技益,從安全經濟學角度來講,量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量化管理不需要額外的費用支出,只要領導帶頭,動員職工踏踏實實地做下去,定會收獲這3步帶來的成功(安全文化建設量化機制內容可見表1)。
表1安全文化建設量化機制內容
KPI的實施過程也是對其進行監測的過程,在這里將實施工作從企業、管理者及員工3個層面來介紹。
1.企業層面的安全文化監測實施機制
監測的目的是確保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標計劃健康有序地進行,因此安全文化的監測應該是一項具體的、指標化的、定期的、長期的工作,“刮一陣風、下一場雨”即偃旗息鼓的做法是搞不好的。
目前采用的主要監測實施方法是指標法,包括前導指標和滯后指標。前導指標是監測安全計劃及安全管理體系執行情況的關鍵指標,這一指標通常帶有主動的、提前的特性。滯后指標主要用來監測發生的安全事故及事件的情況,往往是一種被動式的、滯后的監測。前導指標與滯后指標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某項工作或事件發生頻率、次數、時間、人數、個數等數據,做到從“量”上來了解,從“量”上入手做分析,從“量”上來做決策。
這兩種指標有可能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相互轉化。例如從事故預防的角度來考慮、隱患報告數量就可以認為是一個前導指標,但從發生安全事件的角度出發,隱患又變成了滯后的指標。
前導指標主要包括:
滯后指標主要包括發生的各類事件、事故,如表2“事故統計”欄中所列的各項。
通常情況下,這些指標是以月份為基礎來監測的。表2是一個公司月度安全指標統計的例子。
表2公司月度安全指標統計表
通過對表2列出的指標完成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本月安全文化建設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本月“現場安全審核的次數”為“20”(對本公司員工)、“2”(對承包商),其指標為40次/月,由此可見,現場安全審核的力度不足,特別是對承包商審核的次數嚴重不足。據此實際情況,通過對以往審核數據的分析及審核報告質量的分析,就可制定出針對性的方案,如領導帶頭,將審核的指標分解、落實到人,指標完成情況與個人工作績效考核掛鉤。
選樣一來,審核的次數多了,員工之間的安全交流就多了,審核的質量也上去了,安全氛圍得到了改善,安全問題解決起來也更加得力,安全事故也就自然少了,無形中因事故導致的經濟損失也就避免了。從安全經濟學角度看,通過安全指標來有效地實施安全文化建設及安全管理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投資,可以說是投資小、效果好。
2.對領導及員工的安全文化考量
該考量是通過對領導及員工們設定完成現場安全審核,行為安全觀察、隱患報告、作業安全審批程序等的頒次來實現的。目的是為了對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態及程序執行情況的了解和改善。
領導的態度決定了執行、實施的力度,領導對安全指標的重視及認真履行的態度起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帶頭作用,為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員工熟悉工作環境、頻繁出入工作現場,因此員工的積極參與,認真完成指標對現場不安全行為及不安全狀態的改善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公司的管理層每天要對提交的報告進行審閱,定期(如每月)要對個人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審查跟蹤,從質量、數量上加以控制。專職的安全分析員對報告分門別類加以分析,為把握將來的安全工作方向提供參考。圖3、表3是對安全行為觀察的統計分析。
怎樣實現對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考量
圖3 2008年1月某企業5大要素不安全行為的百分比
表3指標設定及統計樣表(2007年第1季度)
KPI監測執行情況如何?起到了怎樣的效果?這無疑是安全文化量化管理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要想得到答案,還需要一個安全文化的考量機制來做支持。安全文化的考量一般來說是定期的,考量的目的是了解一定時間段內安全文化的建設情況及存在的偏差,以便及時調整。
根據考量的側重范疇,安全文化的考量可分為對公司范圍的考量、對安全主管部門的考量及著重個人行為的人文安全文化的考量。考慮到考量的效果及其科學性,在制定考量方案時,應當注意:
1.根據安全文化考量的范圍及目的制定完善的考量方案才能使得考量變得真正的有意義;
2.要有量化分值的評分標準;
3.要有科學的統計方法;
4.方案的內容要盡量簡單,以方便調研工作的開展;
5.制定可行、合理的改進方案并實施。
一、企業范圍的考量
企業范圍的考量一般是通過人們對安全文化的認識安全體系的執行、安全措施的到位情況等要素來了解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表4是一個對企業安全文化考量的例子。
表4企業安全文化考量表
二、安全主管部門工作的考量
企業安全主管部門的工作方向、計劃實施及工作績效對企業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安全文化建設效果及安全管理績效也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審核的結果很好,通常來說不是某個部門的功勞,必定是領導帶頭、大家齊心勢力、相互配合的結果。反之,可能是與領導對安全的漠視有關,并不能只歸咎于安全部門。
安全主管部門的考量可以是自發的,也可納入公司的管理體系。通常來講,每季度1次較為合適,以便及時發現和糾正部門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年底的考量結果是計劃明年工作的主要參照依據之一,因此尤為重要。
常用的幾種對安全主管部門考量的方法:
1.利用持續改進計劃機制
該機制將安全工作依據安全體系分為若干個大的要素,根據工作所及的細致、完善程度將各個要素分級,并對級別做出描述,形成打分系統。在衡量安全部門的工作時,就可根據各個要素中級別的描述進行打分了。
2.公司內部安全審核體系
有的公司建立了較完善的內部安全審核體系,通常該體系將安全體系的各大要素根據其權重賦予分值,再將各個要素分成若干個問題要點并賦予分值。在審核時,根據評分標準打分并對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加以記錄、跟蹤更改。
三、安全自我評估
在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過程中,要通過數字說話,利用數字制定行動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經過認真的原因分析后做出的行動方案才會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才對安全文化建設及管理更有促進作用。無論是對KPI的監測還是對其執行效果的考量,二者在形成數字的過程中間都歸納了一些基礎的報告、數據、交流及審核,因此在發現指標偏差時,對上述基礎的數據做根源的分析、調查是必要的,這樣查找出的結論才可靠。如發現近期指標完不成,原因看起來是大家不關心個人的KPI輸入,但經調查,可能是作業活動少、程序太繁瑣、員工缺少相應的培訓、現場沒有那么多的作業量、指標設立過高等更深層的原因,這些都可通過安全自我評估完成(見表5)。
在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開開會、掛掛標語、組織一下安全宣傳月活動等是遠遠不夠的。安全文化建設的量化建設提供了有效和必須的途徑,使安全文化建設真正成為一項投資,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提高工作實效,彰顯企業的形象。
上一篇:人類高明的安全哲學思想
下一篇:安全文化的活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