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職能轉變,企業的發展與生產安全面臨考驗,建立安全文化體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企業及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安全 文化 建設 途徑
“安全第一”是我們黨和國家搞好經濟建設的一貫方針,從而形成了安全文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國家機關機構改革,政府職能轉變之后,待業管理安全的方式轉變為依法監督、監察,已有的安全文化形式,內容及要求民生了較大變化,因此建設完善新的安全文化理論體系是當前安全生產監督、監察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證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措施。
一、安全文化的現狀
1、 安全文化的延革
安全文化初始于人類的生產活動,我國明代《天工開物》一書記載了煤礦開采情況,反映了古代安全管理狀況。我國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建國以后,安全管理體系逐步形成和發展。黨和國家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制定了“礦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到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門及企業單位做了大量實際工作,使我國的勞動保護和生產條件都有了很大改善與提高,從而保障了勞動者在生產建設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論,促進了社會主義生產建設的發展
2、安全文化的現狀
安全文化是由社會文化(包括政府機構及政令)及企業文化所構成的。
形成安全文化需要一個社會環境,安全文化是與經濟相互作用,當安全文化社會環境活躍時,安全狀況好轉。當安全狀況不好時,它又要求社會給予支持。根據,曲線(附圖),建國以來煤礦安全的變化可以說明,要建立一個安全文化,需在各個文化圈內完善,進而形成一個社會的安全文化。
但是,由于我國工業企業的差別較大,因而存在一些問題。
1)、煤礦的安全投入尚顯不足,國有煤礦災害預防措施從技術裝備、理論上還沒有突破,如煤礦的礦震防治、水采工作面老塘發火等;地方鄉鎮煤礦的投入更顯不足,使用非防爆電器設備、供電系統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威脅進下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
2)、“三違”現象還比較普遍。不論是煤礦的事故,還是其它待業的責任事故,都是由于違章作業造成的。
3)、相關規定的協調與完善,事故責任者被行政處理后,沒執行。處罰依據不完善,《行政處罰法》的處罰標準過低。地方鄉鎮煤礦的工人都為農民協議工或臨時工,行政處罰只能罰款,有關事故責任者除追究刑事責任外,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
4)、事故調查組的責任、權力、義務沒有明確的定義,有關部門參加后,各處按照各自的要求進行處理,《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中的規定也不完善。
我們的安全監督監察體制剛剛建立,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基礎,配套的法律法規,才能建立起真正意義的安全文化理論。
二、安全文化建設的模式
1)、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是兩個素詞,即安全與文化的組成。文化是個十分廣泛的詞,廣義的說是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說是指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機構。
文化是社會產物,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一種創造,任何新的文化都是社會、人、現有文化之間的交融,結合的結果。
安全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是從屬于組織文化的一個子概念。是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理論,安是在經驗主義管理、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逐步產生新管理理論。
安全文化從管理理論的角度看,有其獨特的核心內容,它強調安全管理機構的執法行為管理,應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其中人處于管理中心和主導地位。
2)、安全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對安全文化建設與完善提出了迫切要求,只有建設完善安全文化,才能有效的實施安全監督監察工作。
建設完善的安全文化理論,其指導思想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代表的理論,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以培養提高隊伍素質,實現生產安全為目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安全文化。堅持從安全監督監察的實際出發,依靠各級政府,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建設具有個性特征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基本要素:安全價值取向、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管理哲學、指導方針,工作戰略,這幾項基本要素構成了安全文化理論思想體系。
安全文化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它是一種無形管理,在這種方式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區別消失,有利于減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人為的磨擦提高管理績效;第二、這種管理方式是一種全面管理,以文化的無孔不入訴方式彌補以往管理的不足;第三、安種管理是靈活、能動的管理方式,是以精神,價值觀為導向。因此這種方式所體現出現代的、科學管理的全部內涵。
3)、安全文化的模式
安全文化是客觀存在的,是人類生產生活、生存實踐活動中由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中產生和發展的。但是每個具體企業、行業不同,又具有不同的特點。煤炭行業安全文化的構筑又分為宏觀和微觀。宏觀是包括政策法律、行政管理、監督監察;微觀包括企業安全文化及具體內容。概括起來有安全制度文化的,安全物質文化的安全精神文化的其它形式的文化載體。
煤礦安全文化的模式為兩條線。一條線是國家監察、地區安全監察。涵蓋了組織機構、政策法律、行政執法等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另一條線為市、縣、鄉地方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這兩條線均應各自的工作范疇內建立安全文化體系。兩條線同時作用于企業的安全文化體系和理論體系。
安全文化的構成:1、目標;2、宗旨;3、精神;4、風格;5、追求;6、信條;7、道路;8、管理哲學;9、價值;10、民主;11、道德;12、發展戰略;13、環境;14、誓言。
煤礦安全監察的安全文化構成
1、 目標:煤礦安全的根本好轉;
2、 宗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對企業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煤礦法律的情況實
施監察;
3、 精神:忠于職守,勤奮工作;
4、 風格:求實、嚴謹、認真;
5、 追求:確保職工人身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促進煤炭事業健康發展;
6、 信條: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信譽;
7、 道路:尊紀守法,處我完善;
8、 哲學:關心人,尊重人;
9、 價值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10、道德:公正廉潔,克已奉公;
11、誓言: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接受眾監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煤炭事業做出
貢獻。
安全文化的構成具體體現了組織落實、思想落實、工作落實的具體要求,也是安全文化模式的基本要求。
三、安全文化建設途徑
目前安全文化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安全文化作為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已成為現代管理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文化理論的形成與完善標志著安全管理從物質制度的層面向文化層面發展的趨勢。
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很多系統所構成,需不斷完善錘煉才能形成,并需不斷提高。
安全文化的落腳點是企業,最終目的是由企業來實現的,所以企業首先是將企業文化與安全文化有機的融合為一體,使安全質量、效益、發展成為全體職工的共同目標,從而體現企業風貌和企業精神。
煤炭行業的企業分為國有重點煤礦、地方煤礦、鄉鎮煤礦三種基本類型,其安全文化的建設略有不同。國有重點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已基本形成體系,而且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地方及鄉鎮煤礦基本屬于一個類型,企業的安全文化基本屬于空白。建設完整的安全文化體系是十分困難的。煤礦安全文化建設依賴地地方政府的管理和規范,因而也是我們安全文化建設的重點。
一)、加強和提高安全文化建設的領導和認識
政府各級管理部門是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執行者, 組織企業完成各項任務的重要機關,它的領導作用決定了它在安全文化建設中居于領導地位。因此各級政府部門將安全文化建設做為一項長期目標,提高對安全文化建設的認識,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實施領導,為企業提供思想、政治、組織上的保障,研究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方針、目標、任務和內容及相應的措施,把安全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
1、 政府部門的政策、規定的構定是構筑安全文化的決定因素,也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安全文化的領導者和參與者。目前我們的安全文化理論還不完善,如煤礦安全規程的法律地位;(違反規程如何處理);安全培訓的法定權限(煤炭法規定縣級以上主管部門培訓,安全監察條例又做了新規定,因而產生矛盾)。以及行業管理和安全監察的分工與責任劃分等相關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2、 科學預測安全管理目標
各級政府要建立一套安全管理機制,按照責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使安全文化建設在一個良好的基礎和環境之上。
3、 提高各級政府領導的安全意識,以三個代表的重要理論指導和領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領導的示范激勵的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領導者的精神狀態、思想作風無時無刻不在下級和企業中產生巨大影響。因此,黨風建設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首要條件,領導干部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堅持原則、克已奉公,為政清廉是重要組成部分。
4、 領導機關的重要職責是指導企業的制定。目標猶如引航的燈塔,它決定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每個企業的安全文化內容是有一定差異的,但是目標應是一致的,它是一種精神力量,人有了精神和目標,就會為之拼搏和奮斗。
二)、強化職業道德建設,規范企業和職工行為。
職業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把社會文化與安全文化統一起來。
1、 建立主行業的道德規范。職業道德是一定職業從們在其特定工作中行為規范的總和,建立大的安全文化,就要在不同層次上塑造思想好、作風硬、技術精的隊伍,建立起一套各自不同職業特點的道德規范。具體體現在規章制度、職業紀律、工作要求之中,形成一個行為規范體系。
2、 道德規范由于工作部門和工作性質不同,其要求略差異,但總體是一致的。
(1) 熱愛自己的工作和集體;
(2) 樹立主人翁的工作態度;
(3) 遵守職業紀律;
(4)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
(5) 遵章守紀;
(6) 團結協作;
道德規范、各種制度、紀律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內容只有把這種“強制”融合于各自的工作和生產活動中,才能建立起一種職業行為習慣和出自內心的自我規范。我省近年來的一些瓦斯爆炸事故就是由于井下抽煙引起的,它說明我們安全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三)、建立安全文化網絡
安全文化的建立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構建,按照各自工作業務管理范圍健全制度,形成安全文化網絡。
安全文化建設基礎在企業,但是企業的文化背景、生產生活條件不同,企業領導層管理層及職工的安全意識、文化素質也不一樣,特別是地方及鄉鎮煤礦相對更為落后一些,因此企業安全文化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各級政府,因而和級政府對安全文化建設所負責的任務就更加艱巨。
各級政府應擔負的任務
1、 建立安全文化管理體系;
2、 管理班干部安全培訓;
3、 安全科普教育;
4、 特種崗位人員培訓;
5、 安全新產品質量保證;
6、 安全衛生監督與防范;
7、 安全法規教育;
8、 企業安全評價、整改;
9、 安全監督檢查;
10、事故分析預防;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應做到以下16項工作,形成企業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圍,提高職工安
全文化氛圍,提高職工安全文化意識和素質,增強企業凝聚力,實現安全文化的目標。
1、 樹立企業安全文化目標;
2、 塑造企業安全精神;
3、 樹立企業安全形象;
4、 建立企業安全風尚和道德規范;
5、 提高職工文化素質、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6、 安全心理和安全行為教育;
7、 企業安全保障網絡;
8、 班組安全生產教育;
9、 安全工作技術教育;
10、 職業衛生工作技術推廣;
11、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教育;
12、 安全隱患評估與整潔改;
13、 安全事故應急保安措施與教育;
14、 防“三違”基本素質訓練與教育;
15、 事故防范與搶救;
16、 安全生產信息數據處理;
四)、安全文化的培育
安全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國量源泉,建設安全文化必須重視企業安全精神的培育和發揚。安全文化并非是一朝一夕自然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精心培育起來的,各級領導應成為安全文化的直接體現者,這是倡導安全文化最有力的榜樣作用,也是安全文化樹立鮮明的旗幟。
1、 黨政工團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努力,建設安全文化。
2、 把安全文化建設納入各項工作之中,明確其方針、目標、任務和內容。
3、 指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培育企業安全文化精神,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和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設。
4、 在實踐中鍛煉培養。實踐是培育安全文化的沃土,沒有實踐安全文化精神就無法樹立,不僅要抓好宏觀建設,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從細微之處抓起。職工群眾是實踐和認識的文體,把職工人作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統一體,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保安的良好機制。
安全文化的培育還要利用傳媒和載體的宣傳教育作用。行政命令和獎手段是一種推行安全文化的強制手段,而群眾的認識,從而樹立起愛崗敬業,礦榮我榮的精神風貌。
5、 煤礦安全監察安全文化的培育,當前主要抓好:
1)、搞好煤礦安全監察培訓。建立安全文化體系,關鍵做個合格的安全監察員;二如
何做好安全檢查與監察;三是如何進行事故搶救及處理;四是怎樣建立基礎資料;五是公文處理與寫作;六是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法。
2)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有序。
3)建立考核制度,規范執法行為,對執法監察情況、文書檔案、安全信息等工作進行考核,做到強化安全監察,強化內業管理。
4)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建設一只政治合格,思想過硬、技術精湛的安全監察員隊伍。
煤礦安全監察是安全文化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當前要抓好的重要工作。
安全文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由多元因素組成的,他關系國家的形象、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的大事,“責任重泰山”,雖然前面有許多困難和問題,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克服困難,改進工作,深入實踐就能攻克一個個難關,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文化。
參考文獻
1、 當代中國的煤炭工業——《當代中國》叢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7月
2、 哈佛經營管理學——經濟時報出版社,1998年5月
3、 煤炭工業安全監察與管理——煤炭工業出版社,1997年8月
4、 新集之魂——管理出版社,1997年4月
作者簡歷
關志福,男1953年生人,1970年參加工作。1978年畢業于阜新礦院機電系,先后在沈陽礦務局、東煤公司機察局事故調查處工作,高級工程師、副處長。
本人一直從事煤礦機電技術及管理工作,曾分管理過礦區供電、礦區準軌運輸、井下供電、井下運輸專業技術工作和遼寧省煤礦關井壓產等工作。
下一篇:按照先進文化要求建設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