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一法兩書和三卡,安全生產需要它”,這些略帶剛性的管理理念如今已在中鐵大橋局集團實現了“軟著陸”,這是該企業工會近年來著力培育安全文化收到的良好效果。
“安全文化是全員文化,它不易形成。在1萬個人里面有一人出現問題,9999個人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所以,實現安全文化全覆蓋,必須要由被動執行狀態轉化到自覺執行狀態,必須要實現管理理念的突破。”正是基于這一認識,該集團工會主席黃林林在培育職工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提出在“理念、制度、行為”上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目標,注重對職工進行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道德品質、工作技巧、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六個方面的教育疏導。
該局集團工會在對所屬子公司14個基層單位調查后認為,關鍵是要抓好讓安全理念“進班組、上橋墩、入人腦”,讓那些天天講、月月講的概念化東西轉化為職工“我要安全我要健康”的自覺行動。為此,局集團黨政工聯手,在集團200多個項目部的交通主干道、公共場所分別張貼、懸掛了“一切的安全都是為了人”、“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只有安全的生產才是可持續的生產”、“安全文化是全覆蓋文化,懇請大家參與”的提示語和大型燈箱展牌,這些旨在提高職工安全素養的全新理念促進了職工心理制約力量的產生。與此同時,“身邊的人講述身邊的故事”安全巡回演講、“用鏡頭記錄和講述安全”的安全攝影比賽、“給遠方親人寫安全家書”等活動也在施工現場展開;《橋梁建設報》、“大橋電視臺”、“集團工會網站”結合這些活動在媒體大力宣傳,全方位滲透。一位在武漢天興州大橋參戰的農民工拿著工會下發的“安全知識漫畫手冊”高興地說:“大橋局對職工生命的愛護和尊重,讓我們農民工得到的是體面和尊嚴。”
該局集團工會通過對以往事故的分析認為,安全文化可彌補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就像安全管理可以彌補安全技術不足一樣。基于這一認識,他們狠抓了三個環節:一是以良好的安全技術、安全管理措施為基礎,創造提高安全素養的管理環境。除了讓廣大職工“想安全、要安全、怎樣才能安全”的意愿在職代會中得到體現并將有關制度納入集體合同外,還在職工中營造“誰遵守安全行為規范有獎,誰違反安全行為規范受罰”的氛圍,讓職工遵守安全行為規范變成自覺自愿的行動;二是加大安全環境建設和安全設施的投入,各項目部均按“工廠化、花園化”統一布置,即使只有一年的工期,項目部也要按要求劃分出辦公區,作業區,生活區;三是加強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職工綜合知識與技能。集團工會開展了“素質提升工程”、在施工現場開設“小講堂”、給農民工辦夜校等活動。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提高了職工安全行為水準。
上一篇:湖州市創新舉措推進安全文化建設
下一篇:讓燈房成為職工的“安全課堂”